APP下载

禽霍乱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

2022-05-19隋丽英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病料易感性病理变化

隋丽英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禽霍乱(Fowl cholera,FC)是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致病菌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关于禽霍乱的研究开始于1782年,当前世界范围内都分布,会危害家禽、野禽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禽类在感染禽霍乱后,会出现急性败血症和下痢症状,不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较高。禽霍乱属于地方流行性、散发性发病类型,禽群感染后急性发病很容易转变为慢性疾病,而感染低毒力病原菌呈慢性病例且均出现出血性败血症的变化。本病常为散发性,传播途径一般是消化道和呼吸道。

1 流行病学

1.1易感对象本病对各种家禽,如鸡、鸭、鹅、火鸡等都有易感性,鸡和鸭的易感性较高,鹅的易感性较差,各种野禽也易感。

1.2流行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两季发病较多见。

1.3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病死禽、康复带菌禽及慢性感染禽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以经过损伤的皮肤感染。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1~9d,有时在引进病禽后48h内也突然爆发病例。根据病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病型。

2.1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多发生于体壮的家禽,鸡以产蛋高的鸡最常见,几乎看不到明显症状,突然不安、痉挛抽搐、倒地挣扎,双翅扑地、迅速死亡。有的晚上表现正常,次日早上死在鸡舍内。

2.2急性型常见的一种,病禽精神萎靡、羽毛松乱、两翅下垂,头缩在翅下、闭目呈昏睡状。体温升高至43~44℃,口、鼻流出粘性分泌物,冠、髯变蓝紫色,呼吸困难,剧烈腹泻、稀便绿色或灰白色,病程1~3d,后期衰竭昏迷死亡。

2.3慢性型由急性型发展而来,关节肿大、出现呼吸道症状,鼻窦肿大,流粘液,喉部有分泌物蓄积且有臭味,随病程延长,死亡或康复。

3 病理变化

心脏冠状沟部密布出血点,似喷洒状,心包变厚,心包液增加、混浊,肺充血、出血,肝脏肿大变脆,呈现棕色或棕黄色,并有针尖大小的灰黄色或白色的坏死灶,肌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严重出血,肠内容物有血液。肺部有黄白色的坏死灶(见图1)。

图1 病鸡脏器病变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4.1实验室诊断(1)病料采集:病原分离鉴定可采集病禽肝、脾及心血等病料。

(2)病原分离与鉴定:涂片镜检(病料涂片,用瑞氏、美蓝或姬姆萨染色液染色,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血液琼脂分离培养。

4.2鉴别诊断

4.2.1 与新城疫的区别 两者在流行区域、感染后导致的肝脏病理变化及并发的神经症状、抗菌素治疗是否有效等方面具有不同(见表1)。

表1 禽霍乱和新城疫的区别

4.2.2 与小鹅瘟的区别 两者在易感动物、感染后导致的病理变化特征及并发的神经症状、抗菌素治疗是否有效等方面具有不同(见表2)。

表2 禽霍乱和小鹅瘟的区别

5 治疗

禽群发病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全群给药。磺胺类、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抗生素药物均有很好的疗效。

6 预防措施

(1)引进健康种蛋及种禽;(2)加强禽群饲养管理的科学性,增强机体的抵抗力;(3)合理饲喂,饲料配比合理,营养要均衡;(4)搞好禽舍及环境卫生,定期严格消毒;(5)禁止在生产区内屠宰和解剖病禽,更不能随意丢弃不明原因死亡的家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6)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时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7 结束语

预防禽霍乱传染病,必须坚持“科学饲养,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坚持疫苗免疫和饲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认真搞好综合防治措施,从根本上预防禽霍乱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病料易感性病理变化
2020年贵阳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情况调查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富源某养殖场猪链球菌病诊断体会
一例混合感染猪病病原的实验室检测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易感性与维生素D3水平关系研究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HLADR/DQ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性研究进展
MTHFD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