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支架取栓治疗效果观察

2022-05-17郭洪涛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脑组织溶栓缺血性

康 剑 郭洪涛

临颍县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起病急,病情恶化快,为成年人主要死亡、残疾原因之一,其为脑内供血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内血流中断引起[1]。鉴于脑组织不耐缺氧,及时解除患者血管梗阻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支架取栓治疗等,其中溶栓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时间窗窄,多数患者入院急救时已错过静脉溶栓时机,应用局限性大[2]。动脉溶栓较及机械取栓治疗较静脉溶栓时间窗更长,一般发病8h以内均可采用,应用范围广。有学者分析认为支架取栓治疗较动脉溶栓治疗具有更多优势,临床实践中应优先择取[3]。为验证支架取栓的应用效果,本次对我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2017.10-2020.2前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内相关诊治标准,纳入标准:(1)治疗前3个月内未接受颅内手术;(2)凝血、免疫功能正常,无溶栓、支架取栓禁忌;(3)知情此次研究,愿将临床资料用于医学研究;(4)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治疗后6个月内失联;(2)入院治疗前曾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临床资料不完善;(4)合并如抑郁症、狂躁症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异常者;(5)合并有严重的肝脏疾病与心脏疾病者。依照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动脉溶栓39例入溶栓组,支架取栓41例入支架组,对照两组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支架组同溶栓组基础资料对比

1.2方法

1.2.1 溶栓组 经CT检查确定无颅内出血、大面积梗死后予以动脉造影检查,确定血管闭塞位置,指导患者取平卧位,麻醉后进行单侧股动脉穿刺,完成导管鞘置入操作,于导丝引导下在病变位置置入导管头端,于X线监视下置入微导管,持续泵注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90,20万U同20ml生理盐水混合,速率2万U/min),后续每15min造影检查1次,若见血管未通则重复给药,确定灌注恢复停药,尿激酶总量控制在120万U以内。

1.2.2 支架组 麻醉后单侧股动脉穿刺,将Solitaire支架置入血管闭塞位置,待其与血栓紧密结合即释放支架系统,5min左右撤出,再次检查血栓,若仍有血栓可进行二次取栓,并将指引导管内血液回抽,防止脱落的血栓流入脑动脉造成二次梗死,确定灌注恢复后拔除动脉鞘,予以止血处理,完成穿刺点包扎。

1.3观察指标

1.3.1 利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5](MMSE)完成患者治疗前、治疗1d后、治疗7d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量表总分30分,分值同神经功能正相关。

1.3.2 比较两组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mRS评分[6],mRS评分与患者预后负相关,mRS评分>2分时表明预后不良。

1.3.3 统计 治疗后1d内患者脑内、消化道、牙龈等部位出血情况。

2 结果

2.1支架组与溶栓组MMSE评分对照 见表2可知,两组治疗前MMES评分趋于一致(P>0.05),治疗1d、7d后较治疗前均见上升,但支架组MMSE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支架组多个时间点MMSE评分结果与溶栓组比较分)

2.2支架组与溶栓组mRS评分对比 如表3所示,支架组与溶栓组治疗前mR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mRS评分均有下降,且支架组两个时间点mR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支架组与溶栓组多个时间点mRS评分结果对照分)

2.3支架组同溶栓组治疗后1d内出血情况比较 见表4可知,支架组治疗后1d内总出率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治疗后1d内出血情况对比[n(%)]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为中老年群体常见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均为本病高危因素,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缺血性脑卒中起病急,由于脑组织易在缺氧、缺血情况下迅速坏死,患者发病后致残、致死率高。目前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手段包括动脉/静脉溶栓、支架取栓等,旨在迅速解除患者颅内供血血管梗阻,恢复梗阻血管供血区域脑组织供血,避免脑组织持续死亡[7]。

本病有严格时间窗要求,以常见静脉溶栓为例,其最佳治疗时间窗为发病6h以内,而临床接纳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许多已错过最佳时机,静脉溶栓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8]。动脉溶栓或支架取栓治疗时间窗较长,患者发病后8h内接受动脉溶栓或支架取栓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不过临床实践中两种治疗方法也存在疗效差异。

动脉溶栓临床应用时需利用血管造影完成患者梗死部位定位,确定其闭塞程度、位置等情况后通过导管完成局部接触性给药以提高患者梗阻部位的局部药物浓度,达到迅速解除血栓,恢复血液灌注的目的,但脑梗死患者中不同患者间因梗死部位不同、自身血栓成分不同,动脉溶栓治疗所需剂量难以准确控制,一味强调溶栓效果增加给药剂量将严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大大增加溶栓后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脑出血等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影响预后[9]。

支架取栓为近年逐渐推广的一种新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法,Solitaire支架为激光雕刻的自膨式支架,临床应用中可为患者闭塞血管提供一条临时血管旁路,迅速恢复脑组织供血,在导管、导丝无法直接开通的血管中Solitaire支架可直接接触栓子,通过支架网眼将其捕获并取出,可短时间内恢复血流灌注,避免脑组织持续坏死,恢复患者神经功能[10]。相比于动脉/静脉溶栓,支架取栓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即满足了解除梗塞,恢复脑组织供血的目的,又弥补了常规溶栓治疗的缺陷。

本次观察中支架组与溶栓组治疗后两个时间点MMSE评分、mR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支架组MMSE评分、mRS评分优于溶栓组(P<0.05),表明动脉溶栓及支架取栓均有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的效果,不过横向对比中支架取栓明显更具优势。出血情况对比中支架组总出血率更低(P<0.05),证明其较动脉溶栓具有更高安全性。在桂林英[11]等人的研究中也指出,临床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动脉溶栓,且术后患者出血率更低,本次研究结果与该研究相符。

部分学者又指出Solitaire支架的应用可能引起二次脑梗阻,如在挤压患者血栓是,因操作不当导致部分小血块脱落,随血液循环梗阻患者动脉[12]。建议临床操作过程价中控制少取栓次数,尽量限制在3次以内,避免重复取栓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及血块剥落。此外,在部分存在动脉狭窄、未破裂动脉瘤等情况的患者应谨慎机械取栓的应用,防止操作不当引发脑出血。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支架取栓治疗可迅速恢复患者脑组织供血,改善神经功能及其预后,且治疗后患者出血风险小,整体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脑组织溶栓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尿激酶对脑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不同宫内缺氧时程对胎鼠脑组织STAT3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