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解决小学三年级数学问题的教学引导方法
2022-05-16温金凤
温金凤
摘要:现阶段,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数学学科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应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调动其学习兴趣,提升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日后发展和学习提供有力支持。下文将结合三年级数学教学现状,提出合理的教学引导方法。
关键词:三年级;教学情境;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合理引导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黄金阶段,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其心智和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成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用行之有效的教学引导方法,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引导方法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比较常见,同时,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该种引导方法比较容易接受。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还可以调动其求知欲,使其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数学知识基础,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教师需要掌握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具有贴合性的教学情境。在设计教学预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元化的途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同时可以加大指导力度,通过合理点拨调度学生探索欲,使其可以自主探究,思考数学问题,逐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拓展思维方式。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创设具有目标性和精简性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及时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价值的思考,比如,教师在讲解“运算”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买衣服”的情境,通过这种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导其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小红的妈妈带着300元,想在商场购买衣服,一件连衣裙的价格为100,一条裤子为75,一件上衣为88,若想买这三件衣服,总共需要多少元,售货员应该找多少零钱?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提出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通过一些生活场景,学生可以理解知识,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展示视频或图片,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状态,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视频或图片中蕴含的信息和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见,该种引导方法具有较多优势,可以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引导,进行生活化教学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知识内容虽然难度不高,但是具有一定抽象性,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对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抓住教学时机,进行合理引导和点拨,将知识内容生活化,使其更容易理解。对于数学问题而言,教师需要结合信息内容,对信息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合理引导,使学生有效思考,掌握重点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有助于其自主解决问题。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化引导,比如,可以列举三年级某班的情况,在班级内有20名男生,有17名女生,教师在放假期间,带领全班学生到游乐园玩耍,每个人的门票为40元,这个班级总共需要多少元?同时,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合理引导。学生在看到题目之后难以入手,此时,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全班总共有多少人去游乐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往往可以计算学生的总数,容易忘记加上教师人数,可以计算20名男生加上17名女生。此时,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游玩过程中,有一位教师带领学生们游玩,教师也需要购买门票。因此,需要再加上1位教师,为20+17+1=38,总共38人。所有人均需要支付40元门票,因此是38乘以40,便可以得出1520元。通过合理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清解题思路,还可以建立数量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其全面发展。
三、巧用课前导入,提高课堂参与度
课前导入是授课的敲门砖,教师需要巧用课前导入,调动学生探索欲和求知欲,提高课堂参与度。通过课前导入这种引导方法,可以提升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重点,对知識有初步的印象。通过讲解,学生可以对知识有深入理解,对知识有良好掌握。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预先掌握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加以合理引导,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探索新知识。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授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四、合作探究,培养数学思维
在小学教育阶段,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日后发展。众所周知,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其心智和思维能力发展尚未成熟,处于发展阶段,对此,教师需要进行科学地引导,使其综合能力和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可以向学生分配任务,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其分析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工作者需要将学生的思维和数学问题相结合,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思维。通过合理引导,学生可以逐渐学会举一反三,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日后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提升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其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黄芳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及能力培养的研究[A]. 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1.
[2]张小娟. 数形结合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A]. 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2.
[3]秦桂花. 人教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D1AED613-F100-4C09-827B-208236D0EE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