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谈高校招生与就业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2022-05-16孙莉莉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的招生、就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学的招生、就业模式必须不断创新,从而适应数据化时代的发展。本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分析了大学招生和就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招生;就业;大学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日益严峻,大学盲目扩大招生,不考虑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实情况,出现大学生的“就业即失业”现象。另外,大学的录取方式还是传统的,没有数据共享。这些问题影响了大学办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且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压力。因此,如何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研究共享信息资源、如何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发展,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说明招生与就业的联动问题急需解决。受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学需要对“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建立和执行以及就业反馈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进行更积极有效的探索。
在联动机制的执行中,发挥能动性和能动性,明确任务分担,切实实施业务责任,切实发挥效果。
首先,确定适合自己高校的战略目标。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及办学优势来确定自己学校的战略目标,并且这个战略目标还需考虑到本校的办学传统、资源条件、区域范围及其领导、教师对学校的期望等等。高校如何办出一所特色大学,相信是目前高等学校的内在趋势,也是全国高校所面临的问题,自然也是一种趋势,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一所大学只有办出特色,办出个性,才有活力,才能在激烈的生源市场中获得生存和长期发展。
第二,加强专业内建设,人才培养多方式发展。大学水平看专业,特色看学科,建设一流专业是促进高品质就业的有效方式方法。加强“四新”专业建设,构建专业集群,推进产业、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通过专业的大类培养、产教融合、专业认证等方式,实现专业建设质量提升。
第三,从供方和需求方两个方面开始改革,动态调整专业设定和招生指标。积极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将招生数据、“教育教育教育基本状态数据”、“本科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本科教育质量报告”等反馈结果、分析结果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
第四,革新招生方式,利用融合媒体的手段加强招生宣传,招收优质学生。抓住新时代的特点,有机地融合传统的宣传方式和信息技术,提高招生宣传的实效。
第五,大学必须提前计划“十四五”的人才培养活动。以高标准为目标,在高起点制定计划,在高水平推进人才培养活动。教务处、招聘处及相关部门通过积极合作,促进招生、培训和就业联动机制的顺利化。
第六,各大学要切实落实责任,勇于负责,通过党和政府加强联合管理,切实实施招生、培训和就业联动机制,有机地结合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推进学校教育改革。
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科学设定了招生数据处理流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简化越来越复杂的招生数据,形成了招生、培训、就业管理的闭环。
第二,使招生和就业工作紧密相连,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创建决策管理系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形成招生、就业信息的合理利用,促进良性循环。从招生渠道着手,深化教育改革,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创新毕业生就业思路,进一步完善招生和就业体系。
第三,通过事前调查,获得其他大学的招生、就业有用的经验,并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招生、就业数据。在探索政策决定管理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同时,建立数据库,设计相关内容,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积极研究和探索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分析决定管理系统。
第四,通过分析学生志愿情况的数据,可以总结各学科招生的变化情况。方便学校确定哪个专业,并进一步加强建设,加强宣传力度。同时,根据新生的兴趣、特长等因素进行因材施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五,加强校内、校际、校企间联动机制
校内联动机制是从指学校与院系间的招生就业管理组织机制,包括校长到专业教师等多个层面,通过落实招生、就业责任制度,虽然会使全体教职工普遍感受到来自招生及就业的压力,但由此会激发出高质量地生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会大大提高开拓就业市场的動力。另外,同一区域的高校应当打破各自为战、相互排斥的传统招生及就业管理机制,建立切实有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体制,充分发挥取长补短的协调作用,谋求在招生和就业上的“互利共赢”。同一区域的各高校,根据各自专长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建立招生与就业信息档案,实现在本区域高校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上的资源共享。
除此之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本科高校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点,本科高校需要充分激发校企合作双方的内在需求和积极性,探索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机制,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对大学招生和就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探索和实施应达到以下几点:第一,将招生计划管理系统、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和学校大数据统计管理系统等数据进行汇总,实现数据等信息的共享。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运行效率更高。第二,根据大数据处理模式,深入分析大容量数据,生成结果,为招生、就业决策提供相应依据。第三,针对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招生的发布和交换就业信息,扩大系统运用功能。实现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共享,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科学地指导学生招生、就业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本科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讨[J]. 王茂涛. 高等农业教育. 2009(02)
[2]马继汉,贲春雨,赵亮,潘飞.基于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分析决策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40-41.
[3]王晓玲. 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作者简介:孙莉莉(1992.7-),女,汉族,辽宁沈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