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伴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2-05-12黄立雪
黄立雪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放射科,北京 102100]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研究显示,肝硬化与肝癌存在密切联系,肝癌通常可由肝硬化结节进展而来[1]。影像学检查可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检查,从而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前临床常采用CT诊断肝硬化伴肝癌,其利用精确准直的γ射线、超声波、X线束,以及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进行断面扫描,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较好地显示肝癌患者强化特点,但采用该方式检查易对机体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2]。MRI检查作为临床上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具有组织分辨率高、成像参数多及检测的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其可从多角度和方位显示病变,充分显示肝癌血供,有利于微小肝癌的检出,且不会对机体产生较大影响[3]。鉴于CT与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够有效反映肝癌患者强化特点的情况,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肝硬化伴肝癌患者行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其病灶的影像学表现与其诊断价值,以期为疾病早期确诊提供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40例肝硬化伴肝癌患者(49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6~82岁,平均(45.67±5.12)岁。诊断标准:参照《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4]与《现代肝癌诊断治疗学》[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经肝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接受检查前未进行过抗肿瘤治疗者等。排除标准:有腹部手术史者;患有转移性肝癌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或近1个月内有输血史者等。研究经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检查方法 入选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CT、MRI成像检查。CT检查: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SoMATOM Definition As)进行吸气末扫描,管电流设定为300 mA,管电压设定为120 kV,层厚设定5 mm,螺的间距设定为0.98∶1,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平扫后,采用增强碘海醇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27,规格:50 mL∶17.5 g)非离子型对比剂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为 3 mL/s,在注射后 25~30 s、50~60 s、120~180 s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全肝扫描,扫描完毕后,将初始图像与数据传输至所在的工作站中。MRI检查: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型号:MAGNETOM Prisma)进行呼气末扫描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平扫,通过DIXON技术行多期动态扫描,采用Vibe Dixon T1序列进行屏气扫描,参数设置为:重复时间2.6 ms,回波时间1.2 ms,反转角度15°时间6 ms,扫描野(FOV)40 cm×36 cm,屏气时间20 s,核磁经肘静脉注射钆双胺注射液(GE Healthcare Ireland Limited,注册证号J20140163,规格:15 mL∶4.305 g),注射速度为2 mL/s,剂量 0.1 mmol/kg体质量,在注射后 17~20 s、60~63 s、180 s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全肝扫描,扫描完毕后,将初始图像及数据传输至所在的工作站中。分别由两名影像学医师对CT和MRI检查图像进行独立分析。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肝硬化伴肝癌患者的病灶大小与分布情况。②统计并比较CT、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检出情况和病灶影像学表现。③比较患者CT、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各期(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病灶强化特点,包括低 - 低 - 低、等 - 低 - 等、高 - 高 - 高、高 - 等 - 低、高 - 低 - 低、高 - 等 - 等。④比较 CT 与 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伴肝癌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硬化伴肝癌患者的病灶大小与分布 40例肝硬化伴肝癌患者共检查出病灶49个,病灶直径<1 cm共5个,1~3 cm共 15个,4~5 cm共 17个,>5 cm 共 12个。14例为巨块型肝癌,病灶17个;26例为小肝癌,病灶32个。位于肝右叶病灶35个(右前叶10个,肝右后叶25个),肝左叶病灶14个(内叶7个,肝左外叶7个)。单发病灶患者32例,多发病灶共8例,有2个病灶者7例,有3个病灶者1例。
2.2 肝硬化伴肝癌病灶CT、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
2.2.1 肝硬化伴肝癌患者病灶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 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各检出病灶49个,其中CT检测动脉期、延迟期检出率高于门脉期,且动脉期高于延迟期,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肝硬化伴肝癌患者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表现特点
2.2.2 肝硬化伴肝癌患者MRI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表现特点 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各检出病灶49个,其中MRI检测动脉期、延迟期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门脉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脉期与延迟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肝硬化伴肝癌患者MRI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表现特点
2.3 肝硬化伴肝癌病灶CT、MRI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强化特点 动脉期肝硬化伴肝癌患者呈高信号,延迟期、门脉期呈等信号及低信号,常表现为“高 - 等 - 低、高 - 低 - 低、高 - 等 - 等”,MRI检测的“高 - 低 - 低”的病灶占比显著低于CT检测、“高 - 等 - 低”的病灶占比显著高于CT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肝硬化伴肝癌患者CT及MRI各期强化特点比较[ 例(%)]
2.4 CT与MRI诊断肝硬化肝癌准确率 患者40例,病灶共49个,行CT检测准确确诊38个病灶,CT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77.55%(38/49);MRI检测准确确诊病灶40个,MRI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81.63%(40/49),经比较,MRI检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51,P>0.05)。
2.5 典型病例分析 某患者,男性,82岁,病史:腹痛,既往高血压,乙型肝炎病史,双肺呼吸音轻,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腹软,肝区压痛叩击痛阳性。系统检查报告提示肝炎,肝硬化,行CT、MR检查及病理诊断确诊为肝癌。CT检查显示,动脉期可见肝右叶不规则低密度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密度不均匀,低于肝背景,见图1-A;CT检查显示,门脉期肝右叶强化明显高于肝背景,见图1-B;延迟期扫描强化低于平衡期,见图1-C。MRI检查显示,动脉期可见环状高信号,强化低于肝背景,见图2-A;MRI检查显示,门脉期环状强化高于肝背景,见图2-B;延迟期扫描强化低于平衡期,见图2-C。
图1 肝硬化伴肝癌患者CT影像学图片
图2 肝硬化伴肝癌患者MRI影像学图片
3 讨论
肝癌为长期肝硬化进展而导致的疾病,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肝癌的出现与肝硬化联系紧密,肝硬化后发生肝癌是多阶段动态发展的过程,与单纯肝硬化患者相比,采用非手术或药物治疗肝硬化伴肝癌患者预后效果较差,而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6]。因此,肝硬化伴肝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可在后期治疗与预后恢复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价值。
临床多采用MRI、超声及CT诊断,部分学者认为,CT、MRI检查可提高对肝癌的检出率,对微小肝癌患者,诊断价值较高[7]。CT和MRI多期动态扫描显示肝硬化伴肝癌患者强化特点,其中动脉期的强化明显,可呈现高信号的特点,正常的肝实质多为未见强化、轻度强化,患者的门静脉肝实质强化值的水平可抵达至高峰,当抵达至高峰时,患者的病灶多呈现出等信号、低信号状态,且延迟期的病灶密度下降,肝癌患者可充分显示出“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8]。本研究结果显示,CT、MRI检测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时,行MRI检查患者可见动脉期高信号,门脉期、延迟期多为等信号、低信号,可呈现出“快进快出”的特征,行CT检查患者可见动脉期多呈出高密度灶,门脉期、延迟期可呈现出等密度、低密度灶,表明肝硬化伴肝癌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应用CT、MRI均具有较高的病灶检出率,与荆航等[9]研究结果一致。
肝癌的病理特点可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假包膜,呈现出双重结构,内层较薄,且包膜外层有相对丰富的受压血管与新生胆管,通过动态增强可早期检查出包膜未出现强化,在增强晚期、迟缓期患者包膜的血管密度提升,细胞间隙较大,且滞留时间较长,可见肝癌患者包膜出现非规则环状高密度灶,进而可将其作为诊断非典型强化病灶的重要标志。CT多期动态扫描的准确性由病灶强化与正常肝实质密度差决定,其强化特点多在注射对比剂较短时间内显示,可能并非肿瘤显示的最佳时间段,且其具有放射性损伤,重复检查可损伤患者机体;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变部位的发生,做冠状面、横断面等的选择性扫描,甚至成角的斜位扫描,可多方位显示病变,其对微小肝癌诊断的敏感度更高,且定位准确度高于CT检查,对肝癌血供及包膜强化的显示特点较高,有利于微小肝癌的检出[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经比较,MRI检测的准确度相对更高,说明CT与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均可多角度、多方位显示病变部位具体情况,且MRI检查分辨率更高,因此诊断准确率有所提升。
综上,相较于CT多期动态增强扫面,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肝硬化伴肝癌患者,可显示出多方位与多角度的病灶情况,同时能更好地显示肝癌血供特点,且准确率相对更高,可作为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诊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