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质量管理对院感控制率与护患纠纷率的影响

2022-05-11包婷婷

智慧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院感护患纠纷

包婷婷

(德阳市人民医院 肝胆胰外科,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临床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医院感染是常见、高发的风险事件。住院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细菌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通过血液、体液、呼吸道等途径传播,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损害患者的健康,并对其治疗康复产生负面影响[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无菌操作不规范以及滥用抗生素等问题的出现,均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2]。为了加快患者的治疗康复,使其免受医院感染的困扰,应该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因素。以提高院感控制效果和减少护患纠纷为目标,实施严格、规范的护理质量管理,对于住院患者安全、顺利地治疗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工作的39名护理人员以及同期于我院住院治疗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临床护理情况的观察,探讨护理质量管理对于医院感染和护患纠纷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工作的39名护理人员以及同期于我院住院治疗的210例患者。在39例护理人员中,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29.18±5.24)岁。工作年限2~16年,平均(7.14±1.82)年。将2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后:2019年1~12月)106例和对照组(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前:2018年1~12月)104例。观察组中男57例,女49例,年龄23~74岁,平均(51.29±8.71)岁。对照组中男58例,女46例,年龄21~76岁,平均(50.92±7.9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入组前无感染情况;②自愿加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近期应用抗感染药物;②过敏性体质;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前):按照相关规程执行各项护理操作,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在发生医院感染、护患纠纷等问题后,及时、有效的予以处理。观察组(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后):以预防医院感染和减少护患纠纷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问题分析:结合既往的护理经验,选取实际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寻找护理操作中的问题所在,具体包括无菌操作不规范、针刺伤、抗生素滥用等问题,需要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态度进行全面的考察。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端正其工作态度以及改善其工作方式,减少护理操作中的失误与差错。同时也要考虑到住院患者的自身情况,了解其个人卫生情况,评估其机体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低下、体质较弱的患者应作为易感人群,重点加以监护,结合护患纠纷问题进行分析,调查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和护理期间的体验与感受,了解其对于实际需求,对于患者不满意的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相关护理操作进行改进;②健康宣教:增进护患沟通,围绕着医院感染的预防,加强宣传意识,护理人员在说明住院期间注意事项时,应着重强调医院感染预防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在自觉配合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能够加强自我防护,注意个人卫生,根据护理人员的指导,正确、规范地进行洗手。在护患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了解患者对于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所需的帮助,解决困扰患者的相关问题,消除患者的担忧和顾虑,可以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③精细化护理:实施精细化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尤其是在导尿、气管插管、内镜检查以及静脉输液等侵入性操作中。加强手卫生管理,对于护理操作中所需的医疗器械、物品进行灭菌和消毒处理。严格管理锐器,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既要保护患者免受锐器刺伤,同时也要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对于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进行监督,定期进行工作总结,不断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护理人员也应该定期接受培训,巩固其护理技术能力,并持续学习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能够更加规范、娴熟地进行护理操作,另外,加强病室内的卫生管理,室内物品均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净化室内空气,能够阻断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减少患者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④护患纠纷处理:根据既往的工作经验,针对包括医院感染在内的各类风险事件,在积极防范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办法,能够预先做好应对措施,在医院感染发生后,护理人员应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轻医院感染对于患者的损害,护理人员应该保持诚恳的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解释说明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对于操作失误以及无菌操作不当所致医院感染,相关护理人员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在医院感染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积极询问患者的意见,妥善解决问题,给予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的答复,可以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效果: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根据院感控制情况、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于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调查了解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②护理质量:在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前后,对于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记录、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每项0~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院感控制率、护患纠纷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院感控制率为97.17%,护理满意度为95.28%,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83.65%),护患纠纷率为1.89%,显著低于对照组(8.6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于表1。

表1 两组的院感控制率、护患纠纷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对比[n(%)]

2.2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后,在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记录、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质量评分较于强化护理质量前显著提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于表2。

表2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表2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住院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常见并发症,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患者的康复进程,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出现负面情绪[3]。由于操作失误以及无菌操作不当引发的医院感染,容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治疗恢复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之一[4]。而护患纠纷的发生,则会加剧护患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会损害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公众形象。因此,在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围绕着医院感染和护患纠纷的预防,强化护理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给予患者优质的服务体验[5]。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在实际发生的医院感染问题和护患纠纷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对风险因素的筛查,做好风险评估工作,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6]。以实际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作为警示,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针对操作失误、无菌操作不当等问题,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对于其专业技术水平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能够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实施精细化的护理操作[7]。同时加强环境管理,减少住院患者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进而降低感染风险[8]。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加强护患沟通,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对于患者不满意的护理内容,及时予以改进。制定护理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需求。针对医院感染问题,能够及时反应,妥善应对,为患者提供所需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其情绪状态,进而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9]。护患之间出现矛盾和分歧时,需要积极沟通。护理人员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避免产生纠纷问题,有助于各项诊疗、护理工作的安全与顺利开展[10]。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前,对照组中,院感控制率为87.50%,83.65%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护患纠纷率为8.65%。而在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后,观察组中,院感控制率提升至97.17%,95.28%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护患纠纷率降低至1.89%。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充分凸显出强化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可以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为患者的治疗恢复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可以减少护患纠纷问题的发生,有助于维护护患关系,增进护患沟通,便于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前相比,在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后,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记录、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护理质量的有效提升,对于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减少护患纠纷有着积极的影响,给予患者满意的护理体验。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管理的开展,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和减少护患纠纷,减少临床治疗及病情恢复期间的风险因素,为住院患者提供安全、舒心的护理服务。

猜你喜欢

院感护患纠纷
护患沟通:妇科护理工作中具体应用探讨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现代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
误帮倒忙引纠纷
优质护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及院感发生率影响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规范保洁程序 确保院感安全
纠纷
我们在法国遇上借房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