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MRI 表现特征分析

2022-05-11徐娟

智慧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脑膜细胞学白血病

徐娟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磁共振科,云南 曲靖 655000)

0 引言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白血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指白血病在发展过程中,其细胞对患者的脑膜、脑神经以及其他脑组织和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治疗时,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通常剂量的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脑膜,故而在临床治疗时难以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无法有效杀灭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白血病细胞,很容易发生中枢系统白血病[1]。而想要做好患者的病情诊断,不仅应当做好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还应当选择一种安全可靠的方式确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状况,明确白血病的浸润状况,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方案合理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2]。就目前来说,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能够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的金标准。而随着近年来临床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MRI诊断已经成为了一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影像学诊断方案将这种方案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的诊断中,在目前临床上还缺乏相关的研究报道[3]。故而本次研究将2017年9月-2019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确认资料登记有效的白血病患者194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MRI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侵犯的诊断价值,分析患者侵犯后的临床症状表现,具体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患者资料。将2017年9月-2019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对我院数据库进行调查,确认其中资料登记有效的白血病患者194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患者男103例,女91例,年龄54~75岁,平均(67.9±4.9)岁。纳入标准:本次研究中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信度;患者入院后病理表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标准病症相符合;患者入院后可耐受本次实验;患者机体功能稳定。排除标准:在三个月内接受过相关实验或其他疾病治疗;患者处于妊娠期内;患者基本资料不接受调用;患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家属不接受本次实验。患者基本资料由数据人员录入Excel表格确认,患者知情后进行资料统计,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操作在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下进行,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实验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

(2)研究人员。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侵犯疾病诊断中,先后有3人参与此次诊断工作,年龄32~54岁,平均(41.26±1.09)岁,工作年限5~21年,平均(14.19±0.18)年;学历情况,本科1人,硕士1人,博士1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侵犯疾病诊断工作参与标准:①数量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侵犯疾病MRI征象;②能够定期参加诊断会议。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一周内接受MRI扫查,本次研究中MRI扫描仪器选择西门子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本次研究中各项扫描参数包括:T2WI/TSE(TR4402ms,TE110ms),T1WI/SE(TR542ms,TE15ms),矩阵为(256×256),扫描层厚为5mm,层间距为1mm。本次研究中进行增强扫描时对比剂选择扎喷酸葡胺,采用高压注射剂,由患者走前静脉对患者进行对笔记注射注射剂量设置为0.1mmol/kg,各项扫描参数在设置时与T1WI相同。

在对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时,选择侯氏细胞自动沉淀以及对患者脑脊液中细胞进行收集,并与显微镜下观察。

1.3 研究指标

检出结果:①真阳性:即MRI/CSF细胞学检查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然后CSF细胞学检查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者;②假阳性:即MRI/CSF细胞学检查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但CSF细胞学检查不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③真阴性:即MRI/CSF细胞学检查认为是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SF细胞学检查也认为是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④假阴性:即MRI/CSF细胞学检查认为是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SF细胞学检查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MRI检查分型:①软脑膜浸润;②硬脑膜浸润;③脑实质侵犯;④混合型。

数据分析:①灵敏度=α/(α+β)×100%;②特异度=γ/(θ+γ)×100%;③诊断符合率=(α+γ)(α+θ+β+γ);④误诊率=θ/(θ+γ);⑤漏诊率=β(α+β);⑥阳性预测值=α(α+θ)×100%;⑦阴性预测值=γ/(β+γ)×100%;⑧假阳性率=θ/(θ+γ);⑨假阴性率=β/(α+β);⑩正确指数=灵敏度+特异度一1。

注:真阳性α;假阳性θ;真阴性γ;假阴性β。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统计数据由医务人员进行记录,将其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21.00 For Windows后进行整理分析,数据选择χ2、t进行分析,确认,计算结果P值与0.05关系,若P<0.05则说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2 结果

2.1 检出结果

在试验结果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MRI检查可见患者出现软脑膜浸润、硬脑膜浸润、脑实质侵犯和混合型症状,在194例患者中,MRI检测阳性率为25例,CSF细胞学检查出现阳性例数19例。而在25例MRI检测阳性病例中,CSF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17例,有两例患者经由CSF检查发现阳性,但MRI未见阳性发现,MRI与CSF细胞学检查真阳性检出上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检出结果[n(%)]

2.2 MRI检查分型

表2中见MRI检查中症状表现组软脑膜浸润1例(4.00%)、硬脑膜浸润3例(12.00%)、脑实质侵犯9例(33.33%)、混合型7例(28.00%),总计20例(80.00%);无症状表现组软脑膜浸润0例(0.00%)、硬脑膜浸润1例(4.00%)、脑实质侵犯2例(8.00%)、混合型2例(8.00%),总计20例(80.00%),其中症状表现组检出患者最多,混合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占比最高。

表2 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MRl表现[n(%)]

2.3 数据分析

MRI检查中敏感度88.23%,特异度94.35%,准确性93.81%,误诊率5.64%,漏诊率11.76%,阳性预测值60.00%,阴性预测值98.81%,假阳性率5.64%,假阴性率11.76%,正确指数82.58%。CSF细胞学检查敏感度100.00%,特异度100.00%,准确性100.00%,误诊率0.00%,漏诊率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100.00%,假阳性率0.00%,假阴性率0.00%,正确指数100.00%。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在目前临床上的发病率大约在15%~75%,而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可能性相较于慢性白血病来说更高[4]。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若患者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则发病率会进一步升高,患者的发病率大约在20%~80%,尤其是儿童患者,患者的发病率会进一步增高[5]。当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后期症状表现以及临床体征主要以高颅压和脑膜刺激症为主,并且患者在进入化疗缓解期后症状表现十分明显[6]。也有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在发病后,患者的病理症状呈现阴性特征,仅在对患者进行CSF细胞学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时,可发现患者病症。就目前来说,将CSF细胞学检查应用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细胞收集率和细胞完整率,是目前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进行诊断的金标准[7]。虽然细胞学确认是患者临床病症诊断的主要手段,但依旧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所以单纯依靠CSF对患者进行检查并不能完全排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病可能性,需要结合影像学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诊断。

在MRI诊断结果中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表现可分为软脑膜浸润、硬脑膜浸润、脑实质侵犯以及混合型。当患者出现软脑膜浸润后,患者的软脑膜呈现不均匀增厚现象,由T1WI检查可见,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和T2-FLAIR检查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有助于发现患者临床病症,可见患者病变软脑膜明显强化;而当患者出现硬脑膜浸润后,患者可见于硬脑膜宽肌底相连的软组织肿块,经增强扫描可呈现明显均匀强化;脑实质侵犯患者主要表现为非肿块型浸润以及肿块型浸润患者的T2WI呈现高信号,增强扫描下可见患者图像有条带状强化患者皮层形态呈现肿胀特征。此外,通过数据可以得知MRI诊断与CSF细胞学检查真阳性上无明显的数据差异,并且误诊率较低,所以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综上所述,MRI对于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侵犯,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性,能够检测出CSF细胞学检测为阴性的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患者;将这种影像学检查方式与CSF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于临床诊断中能够降低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检测假阴性率具有较高的可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脑膜细胞学白血病
外伤撞头莫轻视硬脑膜下或血肿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筛选的临床价值
伴听神经侵犯的肺腺癌脑膜转移的T1-SPACE或T1-CUBE MRI强化特点分析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阴道镜检查在异常细胞组织学中的必要性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在宫颈癌及前期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