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胸腔镜辅助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患者的疗效评价
2022-05-09管世照王崑王铭
管世照 王崑 王铭
(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河南 濮阳 457000)
结核性脓胸(Tuberculous empyema,TE)是结核性胸膜炎未得到有效、充分治疗而引起的慢性胸腔化脓性炎症,随着患者病情迁徙,可诱发胸廓塌陷、脊柱弯曲等,进而导致肺部受压,呼吸活动受限,并会对其肺功能造成严重损伤[1]。
既往开胸术为治疗的常用术式,效果确切,但其创伤较大,且术后恢复较慢[2-3]。近年,电视胸腔镜(VATS)在胸腔疾病中应用广泛,使得VATS 术逐步应用于TE 的治疗中。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97 例TE 患者,以探讨VATS 术治疗的具体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97 例TE 患者(2019 年12 月~2021年3 月),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
对照组(n=48 例)女21 例,男27 例,年龄23~75 岁,平均(49.53±12.17)岁,病变位置:左侧23 例、右侧25 例;观察组(n=49 例)女24例,男25 例,年龄23~75 岁,平均(51.04±11.96)岁,病变位置:左侧26 例、右侧23 例。
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TE 相关诊断标准[4]
①具有结核性胸膜炎病史,就诊时伴有发热、气短、咳嗽、乏力、胸痛、消瘦等症状,胸部局部叩诊呈实或浊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或减低等体征;②影像学检查显示全胸腔积液或厚壁包裹性胸腔积液,肺压迫性萎缩;③胸腔穿刺可见草黄色浑浊液体或脓液。
1.2.2 纳入标准
均符合TE 相关诊断标准;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均为单侧病变;肺内无严重结核病变、肺纤维化;拟行手术治疗,并符合手术指征;胸膜增厚<1cm,且无明显钙化。
1.2.3 排除标准
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狭窄;脓胸外穿胸壁;胸廓塌陷;肋间隙狭窄;心、肺、肝和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支气管胸膜瘘;不能配合研究或退出、失访。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传统开胸术治疗。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卧位,单侧肺通气,于距离脓腔最近处作切口,开胸,吸出脓液,清除腔壁结核肉芽、坏死组织,分离脓腔分隔、粘连带,剥除纤维膜;于脓腔最低处置引流管,在肺复张至理想状态后关闭胸腔。
1.3.2 观察组
接受VATS 术治疗。气管内麻醉,卧位、通气方式同对照组。对于局限性脓胸者,根据术前影像学结果定位脓胸中央处,于肋间作第1 个切口;对于全脓胸者,作常规胸腔镜切口,于腋中线第6 或7 肋作探查孔;进入胸腔后,使用吸引器吸净脓液,探查脓腔粘连、胸膜腔情况,使用卵圆钳对胸膜腔粘连进行分离,扩大术野,置入套管,插入VATS;对于纤维素脓液形成期的病变,可在胸腔镜指导下,作1~2 个手术操作孔,使用电刀、分离钳、吸引器头等分离粘连,清除脓苔,若患者胸膜已出现较厚的纤维板,说明进入机化期,则实施纤维板剥脱术;反复冲洗脓腔,将异烟肼30mg 置入胸腔。在肺复张完全后,确认是否出血、漏气,对于小的出血点、漏气不严重者,可不予处理;而对于漏气、出血较多者,则给予缝合;术毕使用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2次,再次确认是否出血,之后置入引流管,关闭胸腔。
1.4 观察指标
(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术后胸管引流、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2)肺功能:术前、术后1 个月肺总量(TLC)、第1 s 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3)炎性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术前、术后3 d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集患者5 mL 血液,常规离心处理(3000 rpm,4℃,10 min),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并发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分析数据,并发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肺功能、炎性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等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手术、术后胸管引流、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肺功能
术后1 个月,两组TLC、FEV1、FVC 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对比(,L)
表2 两组肺功能对比(,L)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炎性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术后3 d,两组血清IL-1β、IL-2、IL-8、TNFα 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比(,ng·mL-1)
表3 两组炎性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比(,ng·mL-1)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并发症
与对照组(20.83%)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2%)较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TE 的主要手段为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常规开胸术能完全暴露脓胸,使术者在直视下剥离胸膜纤维板,但其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患者术后易出现胸部剧烈疼痛等症状[5-6]。有研究指出,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VATS 术治疗TE的疗效更佳[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少,手术、术后胸管引流、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提示,VATS 术治疗TE,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促进术后恢复。原因在于:对于机化初期的患者,虽然其已出现纤维板,但该阶段的纤维板尚处于水肿状态,柔软性较高,且患者此时未合并明显的胸廓塌陷,脏壁层纤维板与胸膜易分离,若给予开胸术治疗,可能会加大损伤程度;同时,对于形成时间在1.5~3.0 个月内的脓胸,患者临床表现为胸膜腔闭锁、胸膜局限性增厚,于VATS 下剥离,难度小;此外,开胸术中对于胸膜腔底部、顶部脓肿,视野暴露欠佳,操作过程中易损伤周围小血管,增加出血量、止血难度[8];而VATS 术可在VATS指导下进行操作,精准性高,能减少损伤,从而减少出血量,且创伤小,从而能缩短住院时间[9-10]。本研究还发现,术后1 个月,两组TLC、FEV1、FVC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表明,VATS 术治疗TE,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
此外,手术作为创伤性操作,可引起机体炎性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IL-1β 对控制机体结核病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且在结核性空洞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机体受到损失时,可使IL-2表达水平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诱发术后感染、炎症;IL-8、TNF-α 均与胸膜腔局部应激免疫反应相关[11-12]。本研究发现,术后3 d,观察组血清IL-1β、IL-2、IL-8、TNF-α 较对照组低,表明,两种术式均可引起机体炎性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但VATS 术对其影响较小。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表明,VATS 术治疗TE,能减少并发症。
综上,VATS 术治疗TE 能减少失血,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对炎性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