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05-09李雅楠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新媒体

摘要:高校新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新闻人才,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也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责任。当今传媒产业快速发展,促使各大高校加强探寻更加有效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部分设置新闻专业的高校也一直致力于改革课程和培养模式,但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文章基于新闻专业的特点,阐述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的现状,阐明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理念,同时从教育教学、媒体实践、校园文化、师德教育等角度分析当前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的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1-0193-03

一、我國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理念

(一)培养目标

高校培养新闻人才的目标,根据不同时期新闻行业的发展和不同流派的学术思想,目标各不相同[1]。长期以来,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新闻行业,具备采写、收集、编辑、评估、写作等基本技能,符合新闻行业要求的人才。但是,随着新闻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高校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新的变化。一般来说,高校新闻专业着重培养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新闻理想、了解新闻规律、有扎实的新闻专业知识、精通新闻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一些高校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制定自己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

(二)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是把自己精通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这是专业教师朴素的教学思想。对于高校新闻专业教师来说,不仅要教授学生新闻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想尽办法、用尽手段将教师自己精通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并且学会反思。无论是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在与学生平时的谈心交流中,专业教师要铭记,教学才是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工作。

二、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授式”培养

相较于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式”来说,“教授式”培养模式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实施的。一方面,高校并不十分了解当下新闻或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还像以往一样,以单纯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大部分的新闻专业教师都擅长教授新闻专业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在一定背景下,高校普遍认为,新闻专业毕业生只要会写新闻稿件就是合格的毕业生。并且,许多高校新闻专业没有从文学院中分离出来,具备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很少,多数人不知道怎么做新闻报道。

(二)“实践式”培养

应用“实践式”培养模式时,在新闻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会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课程教师多数都是从报社、电视台等一线新闻平台上招录而来,他们往往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学校也没有给他们规定必须完成的任务。“实践式”培养模式的优点是能快速让学生懂得如何操作,但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学布局不合理、课程组织不规范、教学评价不标准,最终效果不显著的情况。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空谈理论的学生适合用这样的方式加以培养,这样才能在毕业后满足市场的需要。新闻学是非常实用的专业,大部分高校的新闻专业是以培养高熟练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的。因此,将重点放在实践教育上,积极探索和构建“实践式”培养模式是当前比较受推崇和有效的做法。

(三)理论和实践“贯通式”培养

理论与实践“贯通式”培养是理想的实践性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同时关注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实际上,高校新闻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授理论的同时,给学生应用的机会,多展开实践,积累经验,在实践中理解理论、掌握理论。在培养目标方面,新闻专业追求的是复合型人才,其既能理解理论,又能掌握实践方法,还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这样才是新闻专业教育希望达到的目的,也是新闻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专业培养模式设想

(一)新闻专业教师须具备三种能力和一种态度

第一,基本能力。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智力能力、科研能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具备观察、记忆、思维能力,对教材要有很好的理解,对学生要善于观察,在教学活动中要懂得思考。要学会全面、创新地看待学生培养工作,把科研、创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第二,教学能力。指为了正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具备的具体能力,包括教育、教学、实践等能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除了具备基本能力以外,还要有扎实的职业能力。教师要具有开展教学活动所需的道德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个人综合素养是关键要素。教师要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懂得改进教学、注重策略方法,应具有利用理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具备较高水平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具有高超的实践能力,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后,也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如何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自我提高能力。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和实现自我发展。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教育他人和自我反思的过程,要主动探究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要懂得自我规划,善于与他人沟通、合作。

第四,专业态度。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以上三种能力以外,还要具有专业态度,这种态度不仅来源于对自身专业的热爱,还要有更高层次的职业追求,这是一名教师能够不断成长的精神动力。

(二)新闻专业教师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优秀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科研创新能力、育人方式上,更体现在与之相匹配的职业道德上[3]。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养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高等教育往往强调和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升科研能力、完成科研项目、承担重点项目工作,但对于职业道德,一些学校似乎对教师如何利用它理解专业判断,指导学生,与同事、合作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不十分注重。但事实上,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教师在大学教育工作中,运用个人的道德素质解决好复杂的伦理问题[4]。

(三)倡导“小班制”授课

新闻专业在教学形式上宜采用“小班制”授课。“少且精”的教学理念可以保证学习团队一直保持小规模发展,这种团队模式在注重专业性的同时还容易发现、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特点[2]。团队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新闻制作、短视频录制、访谈制作等。“大班制”不易凸显学生个人的特色,而“小班制”授课,课堂组织简单、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对于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有促进作用[5]。

(四)同时开设讲授课、研讨课和实验课

新闻专业教学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讲授课之外,还应开设班级研讨课和实验课。笔者认为,不管开展何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有效掌握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还能熟练制定各种访谈计划、参与新闻录制和操作后期制作设备。如微电影制作,教学有讲授课、上机实验和课后作业等形式,其中课程内容线上线下相结合。其相对于传统的讲授课,更加注重实际操作教学;相对于课堂纪律,更加注重课堂学习效果。这种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五)重视科学研究

通过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为了满足社会对实用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技术型指导教师。优秀的技术型指导教师可以为社会培养优秀技术人才,但随着国家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学生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专业学生不只是掌握了关键技术的实用人才,还是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精英。因此,应将带领学生做好新闻专业研究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六)参与学术交流与比赛

新闻专业应组建若干团队,每一年都制定团队计划或团队目标。按照国家对教育行业的要求,高校要以科技创新为目标,提倡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及新媒体大赛。团队参赛的目标要始终以国家要求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主,以电视台和报社为依托。学校应鼓励教师经常带领学生参与学术交流会和各类全国大赛,比赛不仅能使学生获得自豪感和荣誉感、促进团队增强凝聚力、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更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所精进。

(七)鼓励学生每学期参与专业实践

本科阶段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以理论学习为主,以科学实践、媒体行业实习、参赛交流为核心,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假期自行参加电视台、报社、媒体公司的实习活动,将所学用到实处,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模式应用可行性分析

(一)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由重视理论转向理论与实践并重

此培养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贯通,打破传统教育培养理念,即专心研究基础理论,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高超的复合型人才无疑会成为经济社会首选的人才[6]。因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教学中,积累实务经验的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将自身积累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可以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更系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实践基本的理论、学习基本的技能,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二)推行成本低,缓解教学压力

“小班制”及“团队式”的教学组织有利于缓解教学压力。进入团队的学生,其学习、实践安排与平时管理均由团队导师负责,大大缓解了学院的教学、管理压力,减少学院、机构运营产生的巨额费用。采用学生分流的方式,将适宜采用“团队式”或“小班制”模式的学生进行团队培养,不适宜的,继续采取“教授式”模式培养。

(三)有助于教师队伍的优胜劣汰

此培养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优胜劣汰,教师队伍的素質应当进一步提高。在教师自身专业知识过硬的前提下,还应当要求教师对如何培养学生有自身的想法。此种培养模式对教师和学生同时实行考核和最终评价,由校组织专家评审,对教师带领学生取得的成果进行评审。通过平时考核的可继续申请学校资金支持,评价不合格的,由人事部门作转岗处理或转为普通教授型授课教师。

(四)有助于提升科研成果数量、提高升学率与就业率

此培养模式注重依照学生个人特点发展,在参与团队实践项目的同时,还会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与优势能力,为其寻求适合其发展的道路。例如,适合从事理论研究的,继续培养其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推荐学校考研;适合实践工作的,鼓励学生参加准入类资格考试,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进入相关企业工作。

(五)有利于培养跨学科人才

此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具有依靠全面思维解决科学研究问题和复杂社会问题的思维能力。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社会中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要。而且,过于单一的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可以说,这种培养模式可以为高校研究和社会竞争提供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六)有利于培养方式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

项目团队与外部的合作均是基于学术自由基础上的合作,这样的学术交流或合作充分尊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鼓励新闻专业团队参加科技竞赛和新媒体大赛,积极倡导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术团队合作,使团队或个人出于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或解决依靠单主体无法处理的问题,而寻求与其他主体合作。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不同的维度分析、处理问题或突破学科边界,实现学科发展[7]。

(七)优化学校资源配置

此培养模式的应用能够合理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将科研与教学资金用在刀刃上。此种培养模式能在短期内取得教学成果,将大部分资源用于带领学生参加科研、学术交流、比赛和实践应用中,对成果显著的团队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反之,减少资金投入。

五、结语

遵循“少且精”的带团理念,采用小规模发展的团队模式,在注重专业性的同时还能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能够培养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新闻专业人才。要做到宁缺毋滥、精益求精,充足的科研经费为团队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确保学生经济方面没有困扰,做到能照顾到每一名学生。教学方式宜多元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慢慢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新闻行业的向往。在新闻专业研究过程中,要结合教师自己的优势以及学生特长设置专业课题,使团队为同一个目标努力,通过多次项目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能得到锻炼。想要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技术好、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还要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必要的实验设备,因此,也要确保大赛、科研等活动不会因资金无法开展。

参考文献:

[1] 曹梦辰.转型期中国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类例分析[D].长沙:湖南大学,2017.

[2] 肖竹.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精英式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3] 魏祥迁,马红宇,刘腾飞.论我国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教师专业伦理教育[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2):138-141.

[4] 杨晓.企业职能部门工作效率测评方法研究及应用[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5.

[5] 连振.“全媒体记者”研究与实践[D].济南:山东大学,2014.

[6] 杨金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7] 石玮.中职数学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以白银市某中职学校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李雅楠,硕士,教师,研究方向:新闻写作、新闻法治。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新媒体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