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查在血吸虫肝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图像特征分析

2022-05-08林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血吸虫包膜实质

林华

(广信区第五人民医院彩超室,江西 上饶 334100)

血吸虫肝病是将幼虫寄生于体内门静系统所引起的疾病,而吸血虫主要寄生的位置为肝脏,从而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情况[1]。该病引起主要原因是皮肤接触到含有尾蚴的疫水导致感染,曾在血吸虫流行区域生活过的人群,其中儿童、老人的因免疫力低下,相对易感性更高。

血吸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肝脏部位,而进入肝脏部位的途径主要有这两种,其一通过幼虫进入肺脏后穿过肺组织进入肝脏,从而侵入门脉系统,引起门脉系统增厚。其二是通过肺静脉循环,从肠道再次进入进入门静脉系统,通过静脉系统进入肝脏[2]。血吸虫肝病患者临床早期症状主要为发热、肝脏肿大、脓血便等,晚期的主要症状为门静脉周围纤维化,最终可发展成门静脉高压症、脾巨大和腹水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3]。

我国经过近年多方面的防治,该病感染率、病发率均有所下降,但该病临床整体治疗效果仍然需要继续提高,主要原因是应为早期患者临床症状无法直接的进行观察与诊断,错过的最佳治疗时间。

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电离辐射的诊断方法,可将部分器官透视化,对于人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起重要作用,本次研究旨在观察超声检查在血吸虫肝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图像特征情况,为临床及早发现、诊治血吸虫肝病提供相应资料,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诊治血吸虫肝病78例患者的资料,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6.59±9.15)岁,早期29例,中期35例,晚期14例。

纳入标准:(1)接触过血吸虫疫水者;(2)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血吸虫肝病者;(3)了解本次研究的具体事项并愿意配合治疗者。排除标准:(1)有药物依赖史者;(2)患有精神疾病,且难以配合者;(3)对本次研究的具体事项有禁忌者。

1.2 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检查前要求所有患者均空腹8-12小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患者先进行平躺位检查,随后进行左侧卧位检查,检查时告诉患者需听取医生的指令进行呼气与吸气。采用3.5MHz频率的探头在对肝脏、胆囊、脾脏进行全面扫描时,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超声图像情况,包括肝脏大小、形态、包膜、回声特点胆囊厚度、有无肝腹水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血吸虫病的相关规定对肝实质回声进行分级[4],分为0-III级,总结不同肝实质回声分级、不同分期患者的超声表现,计算超声对血吸虫肝病诊断符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D)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78例血吸虫肝病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

2.1.1 不同肝实质回声分级影像学表现

78例血吸虫肝病患者的超声检查图像根据肝实质回声进行分级:①在肝实质回声分级中,0级4例(5.12%),4例患者图像呈现肝实质回声大致正常,小部分增强,仅可见少部分的光点。②I级17例(21.79%),患者肝脏形态与大小未见明显变化,仅4例患者肝实质回声稍增强,但分布较为均匀,少部分呈现出细网状或者波浪状。③II级有45例(57.69%),图像主要表现为肝包膜变厚,肝实质回声增粗且分布不均匀,多数患者图像能发现粗大点状回声,静脉管壁变厚,回声增强。④Ⅲ级12例(15.38%),图像主要表现为肝形态大小发生变化,包膜并不光滑,3例患者右肝缩小,肝实质回声明显增粗,且可见形状明显增强,部分相互连接融合,门静脉明显增宽,回声增强。

2.1.2 不同分期患者影像学表现

早期29例患者肝包膜光滑,下缘角锐利,内部回声减低,有小泡状改变,门静脉显、主干内径值正常。中期35例超声声像图特点:肝包膜线出现增粗,呈“细波浪状”。晚期14例右叶肝脏体积缩小明显,肝包膜出现“波浪样”变化,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门静脉增宽>12 mm。

2.2 超声检查对不同级别血吸虫肝病患者的诊断符合率

超声检查对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级别血吸虫肝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10%、97.14%、100.00%,超声检查对血吸虫肝病患者诊断总符合率为96.15%,见表1。

表1 超声检查对血吸虫肝病患者的诊断符合率

3 讨论

血吸虫肝病是一种以水为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寄生虫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5]。该寄生虫进入肝脏组织后会对肝脏组织、门静脉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例如会使肝脏里的肉芽产生肿胀,或者肝脏组织的纤维化,血管堵塞等,从而诱发起患者肝硬化、脾肿大、腹水等[6-8],临床常借助影像学的超声进行诊断。

曾有研究表明[9],门静脉增宽与肝肿大都与肝实质回声有一定的相关性,脾肿大、门静脉增宽可作为影像学诊断中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中发现,0级4例(5.12%)4例患者图像呈现肝实质回声大致正常,I级17例(21.79%)患者肝脏形态与大小未见明显变化,仅4例患者肝实质回声稍增强,随着分级的增高,II-Ⅲ级患者肝包膜、肝脏形态、门静脉逐渐出现异常改变,右肝缩小,门静脉明显增,肝包膜多呈现“细波浪状”、“波浪样”,证实不同分期患者超声影像学表现出现差异性。此外,进一步在对比超声检查对血吸虫肝病患者诊断正确率情况后发现,超声检查对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级别血吸虫肝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10%、97.14%、100.00%,超声检查对血吸虫肝病患者诊断总符合率为96.15%,这与吴一鸣[10]等人研究结果相类似,证实超声检查血吸虫肝病有较高的正确率,提示临床,采用超声诊断可作为临床分期评估、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综上,临床可依据超声表现提高对血吸虫肝病的诊断符合率。

猜你喜欢

血吸虫包膜实质
抗血吸虫药物研究新进展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血吸虫及其相关产物在宿主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破产程序中关联企业的实质合并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血吸虫并非“吸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