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心肌病OPCAB治疗患者中辅助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2022-05-08谭晓荣宋庆宝党瑜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肌病左室球囊

谭晓荣 宋庆宝 党瑜华

(1.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漯河 4626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郑州 450052)

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的一种,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受损,进而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近年来,其病发病率不断升高。该病典型症状为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威胁生命安全。近些年来,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广泛被临床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病情持续发展;但如何提高手术后患者生存率,仍为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一种心脏辅助装置,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及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绞痛等疾病中,主要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可有效减轻心脏后负荷,使循环稳定,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但关于其在OPCAB中的应用价值临床研究较少[3]。本文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2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探讨IABP在OPCAB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样本抽样法,于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抽取82例,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2-74岁,平均58.00±5.12岁,心功能分级:III级29例、IV级12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40-74岁,平均57.00±5.10岁,心功能分级:III级30例、IV级1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文研究符合《赫尔透辛基宣言》。

纳入标准:符合《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中的诊断标准[4];心功能分级III-IV级;具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知情此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术前情况不稳定者;明显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法进行IABP者;术前心源性休克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具有精神类疾病或病史;临床资料不完整;依从性不佳者。

1.2 方法

两组均行OPCAB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处理:于局麻下,行桡动脉、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行常温OPCABG治疗,经胸骨正中位置作一切口,取左侧内乳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SVG)备用,1.5 mg·kg-1肝素化后离断LIMA远端,评估流量,行LIMA、前降支吻合,之后行SVG、回旋及右冠状动脉吻合,严格按照完全再血管化的原则。

观察组:应用驱动装置(生产厂家:青岛百特定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型号:Datascope CS100),根据患者体质量选择适宜的球囊,经皮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技术,测量IABP所需植入长度,经鞘管、导丝植入IABP球囊导管,术后于胸部X线辅助下,将球囊导管顶端金属标志物定位于胸降主动脉的起始部,脉冲多普勒监测足背动脉搏动,肝素盐水冲洗管道、测压,辅助>48 h后,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维持激活全血凝固时间:150-180 s。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

术后两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围术期临床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cTnI)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

1.3.2 围术期临床指标

统计两组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住ICU时间,左室舒张末内径并对比。

1.3.3 血清指标

于术前及术后两周,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以3000 rpm转速进行处理,持续10 min,分离血清,放置-20℃冰箱中保存,以酶速率法检测CK-MB,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TnI水平。

1.3.4 并发症

术后两周,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下肢缺血发生率+栓塞发生率+围术期心梗发生率+急性肾损伤发生率。

1.3.5 预后情况

术后持续对患者随访半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病情恢复情况并对比。

1.3.6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总有效率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并未出现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5]。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数据,n(%)表示定性资料,χ2检验,D表示定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n(%),总例数=41)

2.2 手术指标和左室舒张末内径

观察组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无区别。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相关指标(D n=41)

表2 对比两组相关指标(D n=4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CK-MB、cTnI水平

治疗前,两组CK-MB、cTnI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CK-MB、cTn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K-MB、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CK-MB、cTnl水平(D,n=41,µg·L-1)

表3 对比两组CK-MB、cTnl水平(D,n=41,µg·L-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 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两周内,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总例数=41)

2.5 术后随访

术后持续对患者随访半年,82例患者受访者共80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42例,受访率97.56%,1例术后两个月患者因脑出血死亡,1例失访。

随访期间,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对照组6例患者病情复发,复发率15.79%,观察组1例病情复发,复发率2.38%,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对照组7例病情复发,复发率18.42%,观察组2例病情复发,复发率4.76%,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经对症干预后均改善,心绞痛控制良好。

3 讨论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典型症状主要为心绞痛、心力衰竭、劳力性呼吸困难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此症的有效方法,但对患者创伤较大,预后不佳,OPCAB可避免常规手术引起的缺血-再灌注、体外循环导致的损伤情况,还可减轻心肌损伤,逐渐被临床推广[7-8]。但采取何种方式保证良好的预后,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仍然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话题。

IABP是OPCAB中常用的循环装置之一,可为冠脉血管提供丰富的血流灌注,挽救更多的濒死心肌,近些年来,医疗水平及技术的发展进步,IABP技术更加成熟,在临床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9]。本文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住ICU时间、左室舒张末内径更优,数据提示OPCAB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应用IABP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主要是因为IABP主要将心脏每次搏动泵出的血液,进行重新配比,然后将球囊,于心脏搏动舒张期充气,从而提高冠状动脉供血量。于心脏收缩期中进行放气,通过抽吸,可降低患者左室后负荷,降低心脏氧耗,使心脏氧供达到平衡,保护心功能[10]。研究还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K-MB、cTnl水平改善更明显。CKMB、cTnI是评估患者心肌损伤的有效指标,正常情况下,患者CKMB、cTnI浓度水平较低,若行高危手术时则会快速升高,达峰值之后会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研究数据提示,OPCAB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应用IABP可减小患者心肌损伤程度。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访发现,观察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表明,OPCAB治疗中应用IABP,具有良好的近、远期预后情况,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缺血性心肌病OPCAB治疗患者中应用IABP可提高手术效果,减轻心肌损伤,保护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效果良好,价值显著,可继续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病左室球囊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