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

2022-05-05廖子鹏潘红霞曹云云陈航言

循证护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施灸姜汁恒温

廖子鹏,杨 芳,姚 芮,吕 艳,潘红霞,曹云云,陈 洁,陈航言

1.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西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指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部胀痛、上腹烧灼感等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而无法用器质性因素来解释的功能性胃肠病[1]。全球FD的发病率为10%~40%[2-3],国内FD发病率为11.8%~22.8%[4]。目前,西药治疗效果有限且存在不良反应,疾病的反复及长期服用药物,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加重FD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疾病经济负担[5-6]。脾胃虚寒型为FD常见临床证型。本研究将雷火灸与生姜相结合,利用生姜辛温走窜的功效更好地发挥雷火灸温阳补虚作用,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量

选取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作为关键指标,本研究预试验分为对照组、恒温雷火灸组、新型隔姜灸组,分别为10,9,10例,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0.0%、88.9%、100.0%,采用PASS软件法计算样本量。设双侧α=0.05,把握度为90%。利用PASS 15软件计算得每组最小样本量为32例,考虑20%的失访及拒访情况,最终纳入120例病人。

1.2 随机分组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脾胃虚寒型FD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2.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按随机数字大小编秩归组。将标有随机数的卡片分别装进不透明信封中,按照病人进入试验的顺序抽取信封,取卡片后,严格按照卡片上的随机数进行分组治疗。纳入标准:①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Ⅳ诊断标准》[7];②辨证符合脾胃虚寒型[8];③年龄18~65岁;④研究前2周内未服用治疗本病的相关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出血性疾病;②对姜、雷火灸药物过敏者;③伴有脏腑功能不全、高血压危象及高热的病人;④无法表达自身症状或精神疾病病人;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剔除标准:试验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因病情变化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中途退出者;未能完成设定干预周期者。所有剔除病例均不纳入疗效统计,不再补充,并在病例报告表中做好相关记录。随访过程中恒温雷火灸组2例失访,新型隔姜灸组3例失访。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遵医嘱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5 mg;同时按照中医护理方案对病人进行饮食、情志、生活起居等方面的指导与护理。

1.3.2 恒温雷火灸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恒温雷火灸法。选取4孔恒温灸具1个、双孔恒温灸具1个及单孔恒温灸具2个。①穴位选择:首次治疗取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等穴位及足底涌泉穴;次日取腹部中脘、下脘、神厥、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及下肢足三里穴。两组穴位循环交替施灸。②将雷火灸条折两段后,点燃放入恒温灸具内并盖上灸筒盖,同时采用松紧约束带固定灸筒盖;背部选用4孔恒温灸具,腹部选用双孔恒温灸具,涌泉穴(双)或足三里穴(双)采取单孔灸盒施灸;用1条棉质大浴巾覆盖灸盒顶部,并包裹四周以密封及固定灸盒;调整施灸距离,以温热舒适而无灼痛为度。③施灸时间:每日09:00~11:00(巳时)施灸,每日1次,每次20 min,治疗14 d。

1.3.3 新型隔姜灸组

在恒温雷火灸组基础上加用姜汁。①将1 kg新鲜小姜放入破壁机内,加入适量水榨成500 mL姜汁。每次取30 mL姜汁用微波炉加热至47~50 ℃。②将医用脱脂纱布裁剪成4层、2.0 cm×3.0 cm规格大小,使用20 mL无菌注射器抽取姜汁后浸透纱布,将纱布覆盖于施灸穴位后施灸,施灸方法同恒温雷火灸组。

1.4 观察指标

1.4.1 中医证候疗效

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8]记录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积分,按脾胃虚寒型FD的主、次症对应级别的分值计为0分、2分、4分、6分与0分、1分、2分、3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症候积分疗效指数≥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较前明显改善,疗效指数为70%~<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较前明显好转,疗效指数为30%~<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疗效指数<30%。

1.4.2 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DLQI)

NDLQI用于评估消化不良病人的生活质量,包括干扰、控制、饮食、睡眠4个领域。各领域得分=100-[(S-M)/R]×100,“S”代表该领域各条目实际得分总和,“M”为每个条目最小可能得分的总和,“R”为各条目最大可能得分总和,分值越高,提示病人生活质量越高。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和随访4周记录3组4个领域的评分。

1.4.3 满意度

根据病人对临床疗效、施灸局部皮肤的温热感与舒适感、手足不温的症状改善、饮食与睡眠状况等的综合判断,将其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4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质量控制

由1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对干预操作流程、病人沟通和问卷填写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统一培训后,由1名研究生和2名主管护师完成常规治疗和干预操作;不告知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的研究人员分组情况,由1名研究生按研究方案进行资料收集后交予另1名研究生进行数据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264,P<0.01)。见表2。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3组NDLQI评分比较

3组病人干预前干扰、控制、饮食、睡眠4个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各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见表3。新型隔姜灸组和恒温雷火灸组均优于对照组,同时新型隔姜灸组优于恒温雷火灸组(P<0.05),见表4。

表3 3组治疗前后NDLQI各领域组内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3组治疗前后NDLQI各领域差值比较 单位:分

2.3 恒温雷火灸组与新型隔姜灸组满意度比较(见表5)

表5 恒温雷火灸组与新型隔姜灸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F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是导致FD的主要因素,此外心理社会因素亦同本病密切相关[9]。中医根据其症状将其纳为“痞满”“胃脘痛”的范畴[10]。《素问·异法方宜论》曰“脏寒生满病”。《医学正传》记载:“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辣……复餐寒凉生冷,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节、感受寒邪而致中焦虚寒,脾运失健,胃失濡养,气机升降失司,使气滞于中焦而致病。

针对该病虚寒的病机,本研究将雷火灸搭配恒温灸具,结合姜汁应用于脾胃虚寒型FD病人治疗,疗效明显。雷火灸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综合药物、热力和红外辐射作用,在病灶位和穴位形成高浓药区,药物经相应的穴位经络透达人体深部组织,达到温经脉、逐湿寒、调脏腑的作用[11],有研究表明,雷火灸能调节机体胃肠激素,改善胃肠动力[12]。恒温灸具采用不锈钢灸筒、灸网和更精密纱网设计,使雷火灸燃烧缓慢,火力均匀,可调节施灸距离,既达到增强恒温治疗效果,精密纱网设计又防止燃烧灸药灰掉落防范烫伤[13]。恒温雷火灸法灸面广、火力足、温通力强,可使雷火灸燃烧温度维持稳定和持久[14]。生姜中含有姜辣素、姜醇、姜烯,其与灸火的温热刺激叠加,热感强,药力猛,可温补脾阳、祛除寒邪,刺激胃液分泌,促进肠胃蠕动,亦可加快血液循环,温暖全身,改善肢端寒冷、胃寒、胃痛等症状[15-16]。

《难经》提到“阴病行阳……腧在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聚合之处,选取脾俞、胃俞可调理中焦,补益后天,调动人体的阳气升发,改善机体运化;肾俞、大肠俞有通调水道,调节运化之功,可有效增强胃动力[17-18];涌泉穴有补肾纳气,引火下行之效。刺激命门、腰阳关穴可培元固本、温阳补虚,配合腹部任脉穴位使任督二脉的经气运行调和,环周有序,升降有常。中脘隶属任脉,为胃之募穴,可健运中州、调理胃气[19];神阙为先天之命缔,真气之所系,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灸之可温经散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20-21];气海穴乃元气汇聚之所,关元为小肠募穴,两穴合用可补气温阳、调理下焦气机;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有调理脾胃,疏导胃气的作用,能调节胃肠道活动[22]。本研究“择时而治”,巳时脾经血充盈,此时进行治疗,更有利于激发经气、补益气血。

FD症状反复、病程迁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23-24]。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型隔姜灸能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且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细究其理,雷火灸配合生姜的产热、传热及温热特性,在短时间内温通激发全身气血,使药力直达病所,脾阳得以温煦,温经散寒的功效得以更好地作用于经脉腧穴上,效果持久。本研究选取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脏腑腧穴与腹部募穴相配,“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使脏腑之气相互贯通;选取足三里与中脘“合募”相配,可降逆和胃,益气健脾,消食导滞,增进食欲;刺激涌泉穴,可使心肾相交,引火归元,改善睡眠。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恒温雷火灸能有效治疗脾胃虚寒型FD,同时证明恒温雷火灸配合姜汁的新型隔姜灸法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更具优势。本研究改进传统隔姜灸操作烦琐、耗费人力物力、需定时刮灰、操作时存在烟雾刺激等不足[25],创新了隔姜灸法操作,将纱布蘸取姜汁敷于穴位上,使穴位体表覆盖率增大,且施灸时不受体位影响与穴位的限制,使经脉所经体表受热均匀,可增强病人舒适感,改善治疗体验;配合恒温灸具施灸有操作便捷、恒温舒适、安全性高、疗效好等优点,且可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可操作性强。

猜你喜欢

施灸姜汁恒温
广式姜撞奶,美味又驱寒
恒温热水袋
天马行空的碰撞
中暑
姜汁撞奶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和绝热可逆过程功的比较与应用
一种3D打印机密闭恒温仓的应用方案研究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
醋姜汁热敷治落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