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实践

2022-05-04袁红霞

中学理科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

袁红霞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两份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加强五育并举、促进五育融合的教学。以“燃烧和灭火”为例,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德智体美劳一体化的活动,展开“五育融合”的教学实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了学科融合并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了五育融合和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五育融合;控制变量法;燃烧和灭火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指导方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注重全面发展,大力促进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有机融合。“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1 ]。本节课以“燃烧和灭火”为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德智体美劳一体化的活动,展开推动“五育融合”的教学。本节课一方面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2 ],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学科思维和学科价值;另一方面通过亲身体验燃烧的发生和感受灭火、防火、自制灭火器,这让学生在以后面对着火以及火灾情况不会惊慌失措,并能够冷静采取正确的灭火和逃生措施,这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有着重要意义。

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火焰盛会表演,火焰造福人类的视频中,体会火焰之美、生活之美和化学之美,加强学生對生活的热爱。

(2)通过小组合作和分组实验探究燃烧条件三要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会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取证、寻找新证据、修正实验方案等实验探究方法,提升应用控制变量思想和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的时候,能够勇敢提出质疑修正实验方案和实验结论,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3)通过小组实验验证和教师演示的红磷、白磷和水下白磷燃烧的改进创新实验,获取实验证据,根据证据自主构建“火三角”的燃烧条件模型,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通过鉴别网上传言的“烧不坏的手帕”和 “向未熄灭的酒精炉中添加酒精液体能灭火”的活动,培养学会运用实验验证假说和依据燃烧原理推断真伪,并能预判危险性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在小组合作实验熄灭蜡烛的实验中,自主总结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实质。在防火救火的画面中,渗透生命教育,教会学生珍爱生命,加强自身体能锻炼,强身健体,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通过制作灭火器的活动,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同时也感悟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收获的喜悦。

2  教学流程(表1)

3  教学实录

3.1  活动一:感受火焰之美,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表2)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焰火盛会的视频,感受火焰之美、燃烧之美、生活之美、化学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美的视角和能力。通过引导“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熟悉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猜想并通过教师叙述和学生叙述的对比,巩固和强化控制变量的思想。在猜想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有证据意识,能够通过证据推理获取所得猜想,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

3.2  活动二:小组合作,初探燃烧条件(表3)

设计意图:通过初探燃烧条件,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方案设计,进而进行实验验证,观察实验现象获取证据,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通过小组的合作和讨论,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增加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对“沾水的纸船”异常现象的分析讨论并修正实验方案和对“蜡烛对照实验”方案不足的反思,培养学生不断对实验问题反思和创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 “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素养。

3.3  活动三:创新实验演示,明晰三要素关系(表4)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创新实验的演示,让学生更加明晰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实验始终密闭,防止了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环保。培养学生有绿色化学、保护环境的意识。实验后让学生自主构建燃烧三要素的认知模型,有同学画出物理的串联电路,这和燃烧条件三者缺一不可的关系非常贴切,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模型认知”思维和“跨学科”思维。

3.4  活动四:建模灭火原理,学会防火灭火(表6)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火灾现场的图片和消防员奋勇救人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到燃烧的双面性,同时感悟到学习灭火的重要性以及消防人员的伟大,在防火救火中渗透生命教育,教会学生珍爱生命,加强自身体能锻炼,强身健体,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通过常见的蜡烛的熄灭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感受灭火,自主总结灭火原理模型,构建灭火原理的核心要点。通过制作灭火器的活动,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同时也感悟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收获的喜悦。

3.5  活动五:运用模型,鉴别传言真伪(表7)

设计意图:通过鉴别真伪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火三角”燃烧条件模型和灭火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鉴别真伪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要对实验的危险性有所预判,如果是有危险性的实验不可贸然尝试,形成科学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  教学反思

4.1  本节课发展了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在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的过程中,发现了异常现象,鼓励和帮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对实验的反思中,不断修正实验方案,让实验更加的精准,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实证和不断进化特点。在自主设计实验和验证实验的过程中,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绘制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2  本节课发展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在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有证据意识,例如猜想燃烧条件时、猜想三要素的关系时,判断生活中的问题时都让学生说出依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让学生自主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自主构建认知模型,并且应用模型解决生活中防火救火问题、辨别网络中的真伪言论。

4.3  本节课着力促进五育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本节课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并体会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价值。学生纷纷表示这节课收获颇多,不仅洞悉了燃烧的实质和灭火的原理,并且能够运用原理解决身边的诸多困惑。在课堂中,非常惊喜的是,学生在构建 “火三角”燃烧条件模型时,和物理学科进行跨学科链接,将模型写成串联电路的形式,贴切又形象。还有不少同学画出饼状图、三角图等等,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朱金华.五育并举,培养新时代接班人[J].文理导航,2021(412):83-84.

[2] 胡正怡.用创新实验点亮化学课堂——以沪教版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1(3):94-96.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
“五育”融合的困境约束与改革遵循
从松散联结到制度耦合:“五育”融合理念落实的困境与突破
基于“五育融合”的“实景化”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探索
回到教育原点:小学在线教学的成效、问题与未来走向
面向教育信息化2.0的区域线上教育实践研究
五育融合视野下西藏高中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探究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文化自新:“五育融合”校本化实践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