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采风实训教学改革思考与建议

2022-05-01帅男勋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实训人才培养

摘要:新闻采风是每个新闻采写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面对新时期媒介大环境的变化,要求新闻采写人员具有更高的采风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新闻采写人员的综合能力,高校新闻采风实训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现阶段新闻采风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人员、经费、管理等问题影响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及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实践观察法展开课题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探索,并围绕师资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展开改革研究。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模式改革有效实现了新闻采风实训教学水平的提升,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而想要促进新闻采风实训教学工作更好开展,仍然需要高校结合改革具体情况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从而持续实现高质高效人才培养及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新闻采风;实训;新媒体平台;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227-03

新闻采风是新闻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它的本意是指对风土民情的采集。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指的是对学生民情意识、调查意识、敏锐洞察力以及围绕调查主题所需要的追溯、挖掘等能力的培养。它既体现为采访,但又超越采访,是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纽带,更是感性思维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人认为,“实习训练、新闻采风、毕业创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训练学生创作意识的三个重要环节”[1]。还有人提出,“新闻事业源于采风”[2]。所以新闻采风实训教学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不可或缺。

目前国内高校对于新闻采风实训环节的认识和实践可谓多种多样。有的认为很重要,有的认为无所谓;有的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有的却根本没理会;有的想了很多办法,有的却无动于衷;有的将其作为专业建设的特色,有的却无从谈起。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过认真调查和全面分析,笔者发现问题的实质在于采风实训面临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首先,采風实训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高的要求。对教师而言,要求其责任心强、认真刻苦、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搜集信息能力、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学生而言,要求其具备实践、动手、观察、分析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虚心学习、尊重知识、敬重他人等[3]。

其次,对准备工作有很高的要求[4]。除了要求配备责任心强的全能型带队老师外,既要与当地宣传部门有效沟通,又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做好前期联系工作。而且,参与的学生必须少而精,能够一人多用,还得为每一名成员购买能够覆盖活动全过程的综合意外保险,并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做好各种情形下的采访准备,并随时总结评估采访效果[5]。

再次,对实训设备有较高的要求。新闻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很多的专业应用设备,由于设备具有昂贵且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很多学校资金不足或不愿意花巨额资金购买设备[6]。

最后,对天气、环境、人员等的要求较高。需要天气、环境、学生等全方位的配合[7]。

鉴于目前似有非有、似行非行、似可非可等状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新闻采风实训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师资模式改革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师资模式的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就目前而言,两种模式的改革既符合需要,又顺应潮流。

(一)“双师型”教师模式改革

所谓“双师型”教师,在能力上是指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与专业理论相匹配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技术标准上是指既具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又有与本专业实际工作对应的技术职称、资格证书、专业技能合格证书等的教师。

鉴于应用性专业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客观要求,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及人社部四部门在2019年10月专门颁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5~10年,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此模式得到了广大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及应用型高校的积极响应,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二)“双师驱动型”教师模式改革

所谓“双师驱动型”教师模式是指由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师共同推动教学发展。“双师型”教师是理论与技能合二为一的教师,而“双师驱动型”教师是理论型教师与技能型教师平行发展的教师。

通常来说,“双师型”教师模式是最为便捷和成本最低的师资模式,它能把教学对外界的依赖降到最低。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是这样的教师非常难找,另一方面是即使找到了,由于教师工作模式、时间、精力以及现代企业工艺发展速度等的影响,时间稍长就会发现其实践能力与应用发展需求会慢慢脱节。

因此,就现实情况而言,构建“双师驱动型”教师模式比“双师型”教师模式更为实际和可行。学校可根据课程需要与有实训条件的单位以合同形式建立专业或课程共建关系,再由单位根据实训要求明确若干个实训导师。理论课教师与实训导师共同制定课程实训教学大纲,在约定的时间内,理论课教师协助并督促实训导师完成实训任务即可。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能使实训紧贴社会实际,学生学到的技能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而且可以促使理论课教师根据社会实际更新和完善理论课内容。

二、课程模式改革

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注必定会涉及课程模式的改革。因为模式、观念、经费、人才等诸多因素,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体系都是偏重于理论的。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课程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相对于网络平台发展迅速,新媒体、自媒体等传播形式、手段、方法层出不穷的信息传播领域,新闻专业的课程模式改革刻不容缓。否则,如果继续按老一套课程体系培养人才,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将会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因此,如何改革课程模式成为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改革有两种选择。

第一是排他型课程模式构建。所谓排他型课程模式,即为该专业量身打造的课程模式,是在经过长远、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后,依据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对课程的理论与应用要求进行的科学划分与设计。

它既能满足理论的要求,又能达到应用的程度,属于精准又完美的课程模式。但前提是专业的特色鲜明,定位准确,规划科学合理,且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第二是兼容型课程模式构建。所谓兼容型课程模式,是指课程模式的构建具有足够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课程模式改革。尽管这种模式不太适应个性化程度较高的专业与课程,但对于应用性较强、个性化程度又不是太高的专业与课程,这种模式就是不二之选了。要构建兼容型课程模式,必须要营建网络课程、微课程、虚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智能设备教学手段这样一些课程端口。这样就能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理论与实践能够相互衔接。

三、教学模式改革

此前关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很多,新闻专业的教学可以在此前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探索。

(一)课堂模拟实训

课堂模拟实训对于很多专业和课程而言,不失为最简便、实惠、安全的实训方式,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模拟情景、布置模拟任务、设计模拟进程,指导学生按照设计要求完成训练。但这种表面上简单易行的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除教师对模拟训练的目标、要求等非常熟悉外,还要能够设计与呈现场景,以及酝酿与控制情态。课堂模拟实训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实施。

一是可以通过培养和引进操作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作为教师承担此项教学任务。二是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专业人员指导或聘为兼职实训教师按照课程进度进行现场操作。三是可以播放现成的录制内容,学生观看后评价和讨论。四是可以在课前由教师指导部分学生录制相应片段或学生自己实地采访录制相应片段,由参与录制的教师、学生谈感受,其他学生评价与咨询。

(二)校园媒体实训

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而言,高校都有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实训平台,即包括校报、校刊、广播站、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博、LED显示屏、橱窗、宣传栏及自办刊物等在内的校园媒体,可以为众多的新闻专业学生提供非常广阔的训练空间。

专业及课程完全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指导安排、监督管理等手段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成长。如要求每个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必须联系一个平台,进行一定时期的实习训练,并完成相应的采写、编辑、组版、报道、审稿或校对等任务,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或者创制自办刊物,达到相应的标准。又或者依据其成果在公共平台得到的相应的阅读量、转发量、评价数、点赞数等给予相应的学分。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实训教学的重要选择。原因在于科技发展越来越快,校内基地建设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导致培养的人才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现代社会变局下,无论是紧跟社会发展节奏的需要还是出于节省投资成本的需要,以及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必要。但从以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教训看,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起势猛、收势颓,最后落个有名无实,不了了之。

首先,从建设需要与长期稳定的战略角度出发,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一定要进行资格审核,要确立最低的底线。

其次,要有共同需求。对于新闻专业而言,共同的需求就是新闻人才。传统意义上,新闻专业人才需求主要是报纸、电台、广播、杂志社等媒体,但现在对于新闻人才的需求已经扩展到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各类企业、民非组织及网络平台等。就业渠道非常广阔。这就要求专业进行就业统计,选择与对自己的毕业生需求比较多的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基地。

再次,要有相应的投入。学校要把应投入新闻专业的有关经费投入基地建设中,从而形成明确的权属关系,使基地接受实训成为一种法定义务。同时要相互“渗透”,即专业要有教师定期到基地任职,基地也要有人员到专业任教,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作局面。

最后,要建立规范。包括有关制度和合同,使实训可操作、有保障。

四、培养模式改革

现阶段,新闻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可以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项目依托

项目依托是指以有关教师的科研项目作为学生实训的凭借。教师可以依据项目的规模和要求,吸纳相应的学生参与项目设计、调查采访、数据分析、文章撰写等。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热情,二是可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探索意识与自主意识,三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四是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与团结协作精神,五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术意识及提升项目处理能力,从而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二)以刊带教

办刊是新闻专业的优势与专长。同时,所办的刊物又能够为专业、学科及院系的宣传、展示、成果积累提供窗口和平台。因此,新闻专业有必要根据其培养需求、资源条件、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创办相应的刊物,并指定教师指导。

一方面,教师须结合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指导完成相应的任务,并依据任务完成的质量给予相应的成绩。而且,这些成果也将成为学生就业时最好的依据。

(三)新媒体平台营运

鉴于现在的新媒体平台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且影响力越来越大。新闻专业有必要自建或者通过政策、资金等扶持学生营建,或申请由学校投建,或者与专业机构共建等形式建设新媒体平台。通过实际营运新媒体平台的形式加强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同时可以把辅导员、学生会、团组织及学生社团等带动起来。

只要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养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的管理团队,对业务进行认真指导、对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就可以营建一个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的新媒体平台。不仅能够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还有可能培养出大量创新型人才。

五、结语

随着新闻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新闻传播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对新闻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使新闻采风实训成为新闻专业学生必须接受的教育。但由于受人员、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局限,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采风实训教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有些学校是挂一漏万,有些学校是有名无实,相当多的学校则是不置可否。为了使这一传统而又实际的教学手段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到科学应用,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探索,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玉彬,杜元虎.民族高等院校教育创新与教育管理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1:239.

[2] 马梅.新技术环境下高校影视教育的实践探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8(1):94.

[3] 徐伟,李翠,曹树进.普通高等教育应用技术型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规划教材:设计采风[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32-33.

[4] 刘丽.采风与窝访:中国新闻事业溯源的两种历史路径[J].安徽大学学报,2020,44(2):139.

[5] 陶建杰.“新闻实践采风田野训练计划”的理念与探索[J].青年记者,2017(21):102-103.

[6] 周蜜.全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生产实训教学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368,370.

[7] 许峰.从“到此一游”到“立德树人”:“融合型”写作采風教学的路径探析[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13-17.

作者简介?帅男勋,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新闻理论、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新媒体平台实训人才培养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新媒体时代下三、四线城市台如何打造品牌移动新闻客户端
关于加强高校新媒体平台管理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思想工作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