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一个“美”字

2022-04-29陈云

教育视界(智慧教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创造美

摘 要: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四季之美》一课具有丰富的美感。教学时,可通过“朗读美文,感知美的语言”“欣赏美图,体验美的情意”“表达美感,创造美的境界”三个步骤,在语言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品位。

关键词:审美创造;《四季之美》;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

审美是人与世界之间形成的一种认知的、情感的、形象的关系状态,是人生命成长中特别重要的素养。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四季之美》这篇课文具有多重的审美价值,可抓住一个“美”字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一、朗读美文:感知美的语言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诸多作品语言精美,不仅文字生动形象、精准凝练,而且意境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通过朗读可以理解美的语言,再现美的情境,感知美的内涵,展现美的韵律,表达美的意蕴。《四季之美》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不同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时,可设计三个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真切感受语言之美。

第一层次:整体轻读,感知美的文章结构。《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描写春、夏、秋、冬四个时空的景物,以“并列式”构段,思路清晰,结构匀称,教师可以运用恰当方法引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结构之美。在揭示课题后,教师可让学生轻读课文,感知美的结构:一是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查字典解决字词问题——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这是把握结构的前提;二是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弄懂课文主要内容和段落结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并让他们按照“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的思路重构课文内容。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而且能引导他们体悟到写景文章可用并列结构呈现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的景物,进而深刻感知文章结构的匀称协调之美。

第二层次:分段朗读,感知美的语言表达。《四季之美》语言简洁唯美,韵味不尽,教师可以运用恰当方法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表达之美。教学时,整体感知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以下两个活动分段品读课文,感知美的语言表达。一是逐段朗读,思考每一段作者“写了什么景色”“怎么描写这些美景的”。二是边读边想象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用朗诵的方式把自己想象的画面展现出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用声音和肢体动作把“美的语言”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感知美的语言、美的景象,而且也用朗读进行美的表达。

第三层次:整体吟诵,感知美的语言意境。《四季之美》用精巧的语言创造了优美的意境,教师可以运用恰当方法引导朗读,引领学生感受美的意境。在学生逐段研读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边吟诵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而后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词交流所想象的画面。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每段课文内容和语言描绘的情意进行“再现”:读到春天的黎明,引导他们再现“鱼肚色的天空”映衬“红紫红紫的彩云”;读到夏天的夜晚,引导他们再现“漆黑漆黑的夜晚”“萤火虫翩翩飞舞”;读到秋天的黄昏,引导他们再现“点点归鸦”和“结队的大雁比翼而飞”;读到冬天的早晨,引导他们再现“遍地白霜”和“熊熊的炭火”。学生边读边想,边想边读,从美的语言中读出美的图画,从美的图画中读出美的意境。

二、欣赏美图:体验美的情意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结合课文内容编排了很多插图,还有一些与教材配套的景观图和视频等教学资料,其中有课文背景图,也有重要段落内容图……用图形语言易于生动直观地展现作品形象,解释说明语言文字。欣赏这些美图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欣赏这些图画可以感受美的画景,想象美的画意,体验美的景色,生发美的情感。《四季之美》课文中插入了四个扇面图,分别展现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的美丽景色,图文辉映,意境优美,更表现了一种闲适之美。教学时,可设计三个层次的赏图活动,让学生真切体验景色之美、情意之美。

第一层次:在初读过程中赏图,借助图画理解语言。图画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形态,读者可通过赏图加深对语言所创造的形象的理解。教学《四季之美》一文,可在初读时,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观察图画:引导学生围绕“想一想图画中画的是什么,课文中有哪些景物没有画”这一问题进行阅读;在读的过程中,相机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引导学生借助图画理解语言。读春天黎明时,教师相机展示“泛着鱼肚色的天空” “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等图;读夏天夜晚时,教师相机展示“萤火虫翩翩飞舞”“闪着朦胧的微光”等图;读秋天黄昏时,教师相机展示“夕阳斜照”“夜幕降临”等图;读冬天早晨时,教师相机展示“遍地铺满白霜”“熊熊的炭火”等图。学生通过图文对照阅读,促进对图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让语言在大脑中留下美的“图像”。

第二层次:在研读过程中赏图,用图画陶冶情感。图画是诱发情感的一种直观形态,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情感可通过赏图更有效地唤起。学习《四季之美》一文时,可运用图画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逐段研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赏读,边观察图画:引导学生围绕“想一想,图中的景物美在哪里?为什么会给人美的感觉?看到这一景观,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这一要求进行研读;在研读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文本描绘的画面用多媒体展示四季美景,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在观察美的图画后,让学生想象美的事物,并畅谈作者为何选择这些事物来展现四季之美,进而了解作者美的情感,也由此唤醒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生活之美的亲近。学生通过图文比照研读,促进语言和美景相互映照,意蕴共构,进而对作者的美好情愫、对作者笔下描绘的美景产生喜爱之情。

第三层次:在吟诵过程中赏图,用图画带入情境。学习《四季之美》一文,可运用图画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整体回读时,可引导他们看图吟诵课文:引导学生边吟诵边思考,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借助画面进行背诵,并体会作者是如何从司空见惯的景物中感受到美的,以及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美感的。在吟诵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走入情境:学生背诵春天时,教师呈现“春天的黎明图”;背诵夏天时,教师呈现“夏天的夜晚图”;背诵秋天时,教师呈现“秋天的黄昏图”;背诵冬天时,教师呈现“冬天的早晨图”……在教学中,学生用美的声音将美的景色、美的语言和美的感情展示出来,图、文、情和言交融,相得益彰。

三、表达美感:创造美的境界

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美,也就是让学生在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训练中描绘美的情境,表达美的思想,创造美的语言。《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是学习描写精致景物的范例。教学时,可设计两个层次的表达训练,让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创造美的境界。

第一层次:模仿课文,学写动态美。模仿是学习运用优美语言的一种方式,美的语言可通过模仿进行建构。学习《四季之美》一文时,可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动态美:每段课文研读后,可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开展说写训练。具体可引导学生围绕“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描写?还可以怎么描写?仿照课文动态描写的方法,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见到的印象最深的情景”这一要求自主架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描写”,一方面让他们感受景物的独特美,另一方面让他们再次体会文本语言的美;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怎么描写”,一方面让他们寻找其他美景,另一方面让他们建构美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说写训练,借鉴课文“动态描写”方式说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致。这样的教学,可以给学生寻找美景提供路径、描写美景提供方式,进而促进优美语言的建构。

第二层次:拓展训练,创造美的境界。写作是发展审美创造素养的一种方式。学习《四季之美》一文时,可引导学生拓展训练,提升创造美的能力:课文学习结束,可引导学生将习得的审美知识、审美经验运用于审美创造,从生活表达转向审美表达。具体可引导学生围绕“看一看——认真观看下面两个视频(教师呈现两个表现不同季节美景的视频),视频中是什么季节、怎样的景致?想一想——观看视频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一写——从视频或生活中选择你觉得很美的场景,把你对它的情感、态度一起写下来”这一要求进行自主建构。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表达训练。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见、所思和课文所学,写出视频或自己记忆中美好的自然景观,以及内心的美好感受,引导他们学习在场景描写中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境界,从而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在《四季之美》一文的教学中,审美教育可贯穿阅读的全过程。教学中可基于教材中的审美元素,通过朗读、赏图、创作等审美活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内容美、结构美、情感美、语言美,进而学会表现美和创造美。

(陈云,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邮编:223001)

猜你喜欢

创造美
从悦目的自然美到悦志的创造美
音乐,让语文课堂更“美”
浅议军校学员审美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美”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如何让中学语文课堂充满“美”
美术教学的兴趣培养
如何提高美术教育水平
运用本土资源提升幼儿美术素养
美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