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初探

2022-04-29张丽美

教育视界(智慧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摘 要:逆向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然后依据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方式,是对常规的教学设计的一种翻转,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加高效地学习。任务驱动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可以从用途、需要、难点、错误等开始设计。

关键词:任务驱动;逆向设计;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看到任务目标,能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和“学了有什么用”;在学习过程中,能清楚地知道如何围绕任务目标主动思考学习方法;随着学习的展开,能清楚地知道当前的学习进度距离目标还有多远,这样的努力是否足以完成任务。

我们可以在一些任务驱动教学中,基于“以终为始”的理念,逆向设计教学,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任务驱动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可以从用途、需要、难点、错误等开始设计学习任务。

一、从用途开始设计

学生用所具有的知识、能力、价值观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育核心素养的过程。任务驱动下的逆向设计,要把“学以致用”翻转成“用以致学”——需要用什么就学什么,把最终的用途作为教学的起点,从用途开始设计学习任务。在逆向教学设计中,学习不再是“学陌生的知识”,而是为了“学生活的常识”“学生存的技能”乃至“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11—20各数》时,往往按照教材编排的“10个一—1个十—生活中的10个装”这一顺序,从知识点到生活应用进行教学。而任务驱动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可以按照“生活中的10个装—1个十—10个一”的顺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日常应用中发现数学知识(学生活的常识),从而突破“1个十”这一知识难点。

再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积的变化》一课,教材按照“提出问题—操作探究—发现规律(知识目标)—生活运用”这一教学顺序展开,学生往往直到练习时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而任务驱动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可以把最后的练习题设计成实用性任务串“给结对帮扶学校送书(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包装最节省纸(学生存的技能)—如何捆扎最节省纸(学生存的技能)”,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沿着“生活运用(任务目标)—提出问题—操作探究—发现规律—生活运用(任务目标)”的路径展开探索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从需要开始设计

最高明的推销不是告诉买家他将获得什么,而是让对方意识到他是多么需要这件东西。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不应不顾学生的需要和喜好,强行把知识“推销”给学生,而要从需要开始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作用,发现缺失的能力,从而激发需要,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时,可以在课始设计比赛活动:“任意说出一个数,师生分别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比一比,看谁更快。”学生此时还没有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总会比教师慢些,于是产生了快速判断的需要。学生在学习之前就看到知识的价值——不用直接计算就能快速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除尽。有了学习的需要和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就更顺理成章了。

再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在课始设计操作任务:“新年到了,如何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红双喜?”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后,再呈现“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这样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前了解到:即将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红双喜”,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任务驱动下的逆向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在课始让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还可以让学生看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教师不再需要“推销”知识,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学习,而是呈现知识的价值,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由此可见,以实际的需要作为教学设计的开始,可以激发“哪里有用就在哪里学”的强劲驱动力。

三、从难点开始设计

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循序渐进地呈现知识、展开教学,这样阶梯式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拾级而上,由易到难地学习知识,但有时也会因为“亦步亦趋地小步子走”而缺乏足够的挑战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布里格手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中没有初学者的班级,它总是要求马上就开始最难的。”任务驱动下的逆向设计,也可以遵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把最终的难题设计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此开展教学。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教材是按照“三边形的内角和—四边形的内角和—五边形的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顺序开展教学的,学生何时开始找规律,一般由教师说了算。为了改变这种“教为中心”“以教定学”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在课始设计挑战性任务:“你能说出二十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你能说出一百边形(甚至一千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来“为难”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的探寻不一定从三角形开始,也不一定到六边形结束,更不一定在哪里发现规律,这样的探寻是自由的,也是带着目的的,更是高效的。

再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一课,教材通过小船图和金鱼图的平移过程,让学生对比二者运动前后的状态来教学平移的概念(如图1);通过给出图形的平移路径,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画出图形平移后的位置来练习巩固(如下页图2)。而任务驱动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可以翻转“先讲技术要领,再操作应用”的教学过程,在课始布置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没有深入学习平移的基础上,调用三年级上学期初步学习的平移知识,自主尝试。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探索知识本质,提高了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穿插引导,将对知识本质的理解融入操作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顺向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任务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而任务驱动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则是把任务设计在学生的“最大发展区”,让学生“跳几跳,摘到桃”。这种“哪里难就在哪里学”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挑战性。

四、从“错误”开始设计

中国有句古话:打得越痛,记得越牢。被纸划破了手,不仅让人感到疼痛,还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反思:“为什么会被纸划破手呢?”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聚焦学习失败的“结果”甚至“后果”,逆向设计教学,让学生痛定思痛,思考为什么会失败,怎样避免失败,从而达到“记牢”和“理解”的学习目的。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学生难免会在计算时丢掉公式中的“÷2”。从这个能够预见的“错误”出发,逆向设计教学,可以多管齐下地丰富学生对“÷2”这一关键操作的理解和印象,而不是让学生反复背记公式。具体设计如下:

课始,紧扣学生的疑惑“为什么不沿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出示拓展性任务:“你能只用一个三角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改变“÷2”指向的对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主动寻找推导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在这过程中,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时,高和底的变化(如图3,“广”即“底”,缩小为原来的一半),从而强化对“÷2”的印象。

接着,出示拓展性任务:“你能不依靠计算和测量,表示出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吗?”改变“÷2”所得到的结果,拓展学生对“S=ah÷2”结果多样性的认识,开阔学生的思维,同时,再次强化学生对“÷2”的印象。最后,从“÷2”拓展到“÷3”,通过变式与迁移,能够再次强化学生对“÷2”的印象。

综上所述,我们在任务驱动的教学中,研究“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无非是为了能让学生在看到“学的价值”的同时,更要看到“用的价值”“人的价值”。这就要给学生的学更多自由和自主,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看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潘香君.让儿童把数学“做”出来——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16(12).

[2]何红梅.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策略[J].广西教育,2013(33).

[3]里尔克.布里格手记[M].林克,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4]陈刚.用任务驱动学习的逆向设计模式[J].小学数学教师,2020(6).

(张丽美,江苏省宜兴市南漕小学,邮编:214217)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核心置换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