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译儿童的心灵密码

2022-04-29王俊亮

教育视界(智慧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猩猩儿童心理画报

小区里,我遇到一位已经做了妈妈的学生,她正呵斥撕画报的儿子豆豆,豆豆听着“咔嚓咔嚓”的响声,“咯咯”地笑着,并不理会妈妈。

看着焦急的学生,我尝试着对豆豆说:“小豆豆,别撕了。书里的宝宝会疼、会哭的!”豆豆停了下来,看着画报上撕坏的小半张脸,手足无措地呆了片刻,一屁股坐在地上,手忙脚乱地把撕下来的画报碎片拼起来,嘴里小声说着:“宝宝不哭,豆豆不撕你了!”后来,学生高兴地告诉我,豆豆终于肯爱护书报了。

像豆豆这样的儿童,心中起码有两种观念:一是满足自我,这是与生俱来的。豆豆撕书,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听那脆脆的响声,满足自己的独特感受,并没有蓄意破坏的想法。如果一味地阻止他,效果并不好。二是万物有灵。在豆豆的眼中,一棵小草,一朵小花,画报上的一个孩子……都像自己一样,会疼、会哭。所以,“书里的宝宝会疼、会哭的”这句话,并不是误打误撞,而是从儿童的心理及思维方式出发的一种精准对策,话虽简单平易,却能直击豆豆的幼小心田,并瞬间击退他因撕书而获得的快感。“让书里的宝宝不疼、不哭”就成了他更大的心愿,促使他不再撕画报。或许这是他人生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心理转折:除了在乎自己,他也开始在乎别人的感受了!

我想,那些行为看似无法理解的儿童,其心灵深处必然都有一串等待破译的密码。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破译儿童心灵深处的密码呢?

首先,需要懂一点有关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知识。儿童一直处在身体不断发育、心理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常会做出一些令人迷惑的、与成人迥异的举动,再加上家庭、环境的差异,养成了每一个儿童的独特人格与个性,这使得儿童有时候很难被理解。但从儿童心理学、儿童行为学和社会群体学角度去看,每个年龄段的儿童心里又都有一些共性的价值观念。想要找到打开儿童心灵的钥匙,不妨有针对性地精读一两本儿童心理学、儿童行为学方面的图书,了解儿童心理成长规律,探索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因素,有助于我们在遇到儿童不当行为时,有效地进行判断与矫正。

其次,需要在实践中学会把握儿童心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地观察、揣摩儿童行为,发现儿童行为的群体共性与个性差异,并尝试结合儿童心理学与行为学知识,找到其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力,从而破解儿童的心灵密码。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知道,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花了38年时间研究大猩猩,才稍微读懂了智商相当于3—6岁儿童的大猩猩。如果我们也有这么一种恒心与意志,那么,我坚信,没有一个儿童的心灵密码是破译不了的!

(王俊亮,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邮编:225200)

猜你喜欢

大猩猩儿童心理画报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穿越去陪大猩猩
我有友情要出租
晚安,大猩猩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陕西画报航拍
晚安,大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