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价的案例研究
2022-04-29宋夏云张一丹
宋夏云 张一丹
摘要:随着外部市场以及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成为企业和会计界重点关注的对象。近几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对企业持续经营评价的相关准则渐趋丰富,但现有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价体系在实务应用中尚需完善。在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评价体系基础上,结合海航控股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案例分析,提出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风险控制对策,对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
关键词: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控制对策
0引言
持续经营作为会计假设之一,在20世纪初便成为会计理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Fremgen[1]认为,持续经营假设指围绕会计主体发生的相关经营活动将持续开展,是对企业状态的一种判断。Hendriksen[2]概括性地提出持续经营是对会计主体过去和未来状态联系的假设。若会计主体发生严重的持续亏损,则持续经营假设不适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明确规定,在每个报告日,管理层都需要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的能力,如果判断信息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则应对这些判断进行及时披露。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带来的冲击,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快速恶化,需求和利润双双严重下滑,持续经营能力面临重大不确定性。许多过去符合持续经营假设的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进行评估和判断。本文以海南航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控股”)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问题为案例,旨在结合实际案例对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1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1.1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含义
持续经营概念最早由Paton和Littleton[3]在《会计理论》中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会计四大假设之一。Boritz[4]则认为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体现在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对于经营假设的选用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结合,才有可能保证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基于传统“反证”的持续经营假设认为持续经营的对立面是终止经营,但实际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存在中间状态,不是非黑即白[5],表现为在资产重组等企业重大经营问题下,企业在完成重组后需要一段时间证明其不会发生财务危机,具备持续经营能力。从审计角度看,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带来审计风险和难度的增加。
1.2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
1.2.1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24号:持续经营》标准区分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24号:持续经营》中,按财务因素、经营因素和其他事项分类,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概括为未能到期偿还或展期债务、信用不良、难以获得新投资、资不抵债等原因所致的财务风险,以及管理人员经营不善、政策和供应问题导致的经营不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异常情况和不可抗因素补充说明,进行了对影响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因素的分类。审计准则中的分类较为全面,是审计师对于企业持续经营情况判断的准绳。
1.2.2按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内外部因素区分
外部因素是对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利润和存续时长。自然灾害和社会环境变化等,都属于客观无法改变且难以预测的外部因素。近几年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企业生存的经济环境更为艰难,大批企业在疫情冲击下持续经营面临着重大不确定性。
影响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内部因素由经营和财务两大方面构成。经营方面,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变更经营战略及目标定位,并保持盈利和行业影响力,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保证。财务指标则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具象化呈现,企业的营运、盈利和偿债能力都会以财务指标的方式展现,可以多角度并以数字的方式直观反映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最具现实意义。
2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基于文献梳理
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融合了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理论。相关研究人员和学者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和建立模型的方式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
Salvary[6]提出了按属性(F1-6)划分企业持续经营状况的模型思想,利用专家系统,将定性和定量因素的考虑纳入持续经营评价体系中。将一些重要的经验法则和影响因素编码处理为计算机逻辑表达式,可以得出一套对持续经营不确定评估的综合评价标准。
陈朝晖[5]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估提出了3种方式:基于财务指标的预测模型、综合评判模型和经营失败的过程观。方军雄[7]认为以自生能力为基础才能衍生出核心竞争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则在于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融资能力和效率,以及是否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企业能否发挥自生能力的保障。
胡汝银[8]提出了持续经营能力的三因子模型。三因子分别是财务、经营和治理,在后续研究中延展为财务质地、经营质量和治理效能,其中财务质地不良构成企业持续经营存在不确定性的直接结论。李明娟[9]在三因子模型的基础上出发着力提升模型的精准度,加入了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构建了18项指标综合考虑的持续经营能力分析体系。
李蓉和任林炜[10]使用财务预警和自由现金流量比率相结合的方式,以50家制造业企业为观测对象,建立回归模型,证明自由现金流对公司的持续经营有预警作用。冯璐梦[11]同样从现金流角度出发,提出财务定量指标优化意见,5个指标优化分别是资金安全、经营资产、营业收入、持续融资、成本费用。以财务指标分析的方式突出了企业现金流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力。
韩先勇[12]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进行持续经营审计评价时,需要具备充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综合全面地从定性、定量两个方向的进行合理分析,尽量规避主观性,重点关注企业公司管理层对经营策略的改变,以及行业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经营状况。杨术杰[13]则从持续经营的驱动因素出发,构建了以企业行业状况、治理情况、经营质量、财务质量及其他因素5个方面组成的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估框架。
2.2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在对现有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学习和研究后,建议构建多因素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行业状况、治理情况、经营质量、财务质量和其他因素5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分析。行业状况主要从国际和国内对企业所处行业环境进行阐述,经营质量主要通过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体现,财务质量着重分析现金流灵活性和财务安全性。企业内部发展情况则在治理情况中展现,主要研究其治理结构和公司发展战略。同时加入关联方交易等对持续经营有重大不确定性事项来论证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情况。具体优化见图1。
3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价的案例分析
3.1海航控股介绍
3.1.1公司简介
海航控股成立于1993年1月,1997年6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曾经是我国四大航空公司之一。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国际、国内航空客货邮运输业务、与航空运输相关的服务业务等。2020年,海航控股及旗下子公司共运营航线近1 800条,航线网络覆盖亚洲、北美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2021年10月31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海航集团及相关企业送达《民事裁定书》,海航控股宣告破产重整。
3.1.2海航控股持续经营问题
从2000年开始,在各大航空公司大规模并购重组背景下,海航控股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不断通过超越自身资本实力的融资加杠杆方式在航空业大量并购,其庞大的负债构成了潜在的风险。自2018年起,海航控股开展资产紧缩自救,大量处置收购的资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航空业的发展雪上加霜。疫情催发下,海航暴出的千亿元高额负债令公司不堪重负,最终面临破产重整局面。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对海航控股2020年财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重大不确定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偿债能力不足:截至2020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海航控股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1 126亿元,归母股东权益-282亿元。
(2)巨额担保:截至2020年12月31日,海航控股为海航集团等关联方债务提供了合计546亿元的担保,其中部分被担保方为关联方重整范围内公司,且大部分相关债权人已向海航控股申报债权。
(3)经营状况堪忧: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海航控股2020年度航空主业的各项运营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营收显著减少。2021年2月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海航控股及其若干子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由裁定对海航控股进行重整。
3.2行业状况
3.2.1国际航空运输业概况
2020年,全球经济和贸易状况疲软,加上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对客运需求有较大的消极影响。疫情对全球民航业造成巨大冲击,导致全球航空运输量大幅下滑。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2021年年初全球航空旅行前景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行业收入客公里同比下降70%,其中,国内市场同比下降43%,国际市场同比下降85%。与此同时,全球宽松旅行限制和隔离政策情况并不乐观,全球航空业的危机持续时间将比预期更长。
3.2.2国内航空运输业概况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民航业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和复杂挑战。2020年中国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798.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2亿人次、货邮运输量676.6万吨,分别相当于2019年的61.7%、63.3%、89.8%。由于国际疫情持续扩散,我国对于国际航线的限制政策趋严,客运供应量将受疫情波动影响。虽然国内航班有序重启,但国际航线的大量缩减预计将对海航控股的主营业务收入产生巨大影响。国外疫情复杂,国内零星出现境外输入和本土病例的现状,预计未来3年都将对民航业产生持续的消极影响,
3.3治理情况
3.3.1公司组织架构
海航控股属于典型的混合型控股公司,这种组织结构的固有问题有:第一,子公司各自为政、部门职能交叉管理效率较低,以及中央控制不力等;第二,海航控股的扩张手段主要是产业多元化,除航空和机场本业外,涉足商品贸易、金融服务、房地产、电子产品分销、酒店餐饮等八大业务板块的多元化经营,产业面太广,管理者很难做到精通多个产业管理和运作,难以实现整合协同。自2010年始,海航控股便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加强不同板块业务的协调和管理,然而效果不佳。
3.3.2公司发展战略
2019年,海航控股面临往年亏损和解决现金流问题的双重压力,停止对外投资扩张,决定回归航空主业。2020年,顺应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国家政策号召,海航控股将防范疫情风险、积极配合政策及时纳入战略目标体系。面对疫情的巨大考验,公司提高了经营管理要求,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及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运力配给,严格控制各项成本支出,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疫情的影响。2021年年初,由于巨额负债使海航难以自救,海航控股将配合政府工作组完成一系列风险处置工作。
3.4经营质量
3.4.1营运能力
2016—2020年海航控股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降幅达81%,企业的平均收现期变长,见表1。外部危机导致资产流动性差,偿债能力一路走低。存货周转率在2017年大幅下降是由于合并了天津航空航材,存货总量增加1 114.83%。2019年合并海航技术,存货再次大幅增加,2020年存货周转率降至38.5次。总资产周转率前4年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20年降至0.16次,充分说明疫情对企业经营产生的严重影响。总体来说,海航控股5年来渐渐展现出经营不善带来的后果,其民航主业发展虽稳定,但营运能力仅有基本保证,疫情等外部因素给其带来了致命一击。
3.4.2盈利能力
2018年海航控股净利润突然盈转为亏,当年直接亏损36亿元。暴跌源于2015年开始大量举债导致的负面结果,企业面临资金困难和巨额债务到期困境,主营业务受市场影响,盈利能力不确定性增强,见表2。
2020年净亏损达687亿元,直接反映了严重的疫情影响和债务问题。资产报酬率直接下降到-34.80%,意味着企业对资产综合利用效率的低下,净资产收益率的负值也说明海航控股以其自有资金获取净利润的能力不复存在。海航控股经营不善,巨额债务即将到期,在全球疫情不稳定,民航业依旧难以复苏的背景下,主营业务受市场大环境影响,盈利能力存疑。
3.5财务质地
3.5.1偿债能力
2017年以来海航控股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大幅下滑,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流动负债的不断增加。近5年的资产负债率的上升趋势,体现了长期偿债风险的增加,见表3。
利息保障倍数在2018年低至0.22,到2020年达到新低-10.64。2018年海航控股亏损35.91亿元,同比下降208.08%,亏损原因在于对母公司海航集团的造血支持导致企业当年面临亏损、偿债安全性稳定性下降的风险。通过偿债能力指标的分析发现,海航控股2018年开始因亏损引爆了偿债能力下降的危机,利息保障倍数过低,引发其可持续经营不确定的质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的影响则直接将海航控股推向了破产边缘。
3.5.2现金流量分析
2016—2019年海航控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呈现波动上涨,增幅较小,到2020年经营现金净流出。2019年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超越2016年峰值183.44亿元流出,达到约302亿元,见表4。
为了应对巨额的投资现金流量支出,2016—2017年海航控股通过筹资活动募集资金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然而成效不佳,2018—2019年为了母公司的债务问题,海航控股进行关联方拆借,公司收回投资款减少。2018年海航集团在央行专题会议上被定性为“需要解决的流动性问题”,旗下各大子公司为向集团输血纷纷变卖资产,以海航控股为主体申请了多笔银行贷款,总金额达65.7亿元,用于清偿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券。
3.6其他因素
3.6.1关联方交易情况
海航控股2020年年报显示,海航控股的母公司是大新华航空,联营企业有金鹏航空、海航技术、西部航空等,关联方多达58家。2017年暴露出资金流动性问题后,海航控股便与多家子公司一起沦为海航集团的“造血工具”。根据年报数据,2019年公开的海航控股关联方担保的总额达433亿元,占净资产的比例为69.72%。海航控股甚至因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而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警示函。2020年海航控股为母公司及关联方提供的担保最大信用风险敞口约546亿元。2021年1月30日,海航控股发布公告提出破产重整申请。海航控股的关联方交易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且直接的影响,加重了企业的债务压力,成为压倒海航控股的最后一根稻草。
3.6.2其他影响持续经营的重大事项
(1)巨额担保。截至2020年12月31日,海航控股为关联方债务提供了合计546亿元的担保,其中部分被担保方为关联方重整范围内公司。海航控股债务体量之大已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动摇,可认定为将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确定性。
(2)疫情影响严重。2020年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旅客出行需求和意愿下降,对主营业务航空运输产生较大冲击。2020年,海航控股归母股东净亏损640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50.6亿元。综合前文,海航控股多项财务指标出现恶化,短期内没有好转迹象,一并构成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合理质疑事项。
(3)公司重整。2021年1月29日,若干债权人向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海航控股的破产重组。2021年2月10日,海南省高院裁定受理海航控股及其下属10家子公司重组。
4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风险的控制对策
2019年《证券法》修订,将发行股票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改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引发人们对企业持续经营的新思考,国家在推进“注册制”的同时,强调了企业应放眼长远,具备持续经营的能力。在对海航控股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案例分析后,对于企业在经营中如何对自身持续经营能力保持关注有了以下4个方面认识:
4.1持续经营建立在完好的风险控制基础上
企业的经营离不开完好的风险控制,企业发展是不断扩张壮大的过程,在兼并重组的道路上应时刻关心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举债能力,对于可能发生的外部风险进行预见,制订好风险应对方案。重视企业经营过程中内部出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少、亏损严重、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无力偿还到期借款等明显特征,及时分析原因,做好风险预案。企业持续经营假设受到质疑,通常是由于公司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企业应重视风险控制,增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4.2持续经营更多聚焦核心业务
2010年开始,企业界掀起了一股“多元化经营热”,主张通过企业兼并来扩大公司规模,分散单一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然而在实务中发现,一些企业在兼并的过程中盲目求大不求稳,致使企业资金捉襟见肘,甚至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引发资不抵债等问题。因此,在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等必要时刻,建议企业回归并立足主业,集中资金和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剥离外部资产,适当紧缩公司规模,确保持续经营。
4.3持续经营注重现金流管理
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是企业能否持续经营的基础,稳定的现金流可以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购入资产和资产重组时,资产的变现能力也应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虑,适当购入良性资产,改善资产结构,确保企业遇到问题时可以将非经营相关资产变现来减轻资金流负担。同时企业要注重征信力,通过银行借款缓释压力,发行债券和员工集资也是较好的回流现金的方式,但采取这些方式的前提是企业须具备较好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4.4持续经营需要协作沟通灵活应变
企业为了确保持续经营能力,也不应一味采取保守的经营策略,在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扩大企业规模。同时,增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加强企业向心凝聚力,在突发问题影响持续经营时,可以减少冲击和内部混乱,给企业以更多时间缓冲。在证券市场监管要求提高的当下,企业应及时根据政策风向标修改自身经营重点,灵活应对市场和外部环境变化,在遭遇持续经营问题时,协同合作各项人力、物力、财力,将摩擦和阻力减到最小,保证企业经营策略的有效实施。
5结语
本文根据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相关文献的研究,梳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理论的发展,建立从行业状况、治理情况、经营质量、财务质量和其他因素5个方面分析的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海航控股案例和相关数据分析,揭露海航控股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问题的根源,并由此提出企业面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风险控制对策。优化后的评估体系结合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对于可能影响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全面有效的分析,希望对企业在疫情等外部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的持续经营有一定助力。
参考文献
[1]FREMGENJ M.The going concern assumption:a critical appraisal [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68,43(4):649-656.
[2]HENDRIKSEN E S. Accounting theory(revised edition)[M].Boston:Richard D Irwin,1970.
[3]PATON W A,LITTLETON A C. 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 [M]. Columbus: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1940.
[4]BORITZ J E. The“going concern”assumption:accounting and auditing implication [M].Toronto: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1991.[5]陈朝晖.论会计持续经营不确定性 [J].会计研究,1999(7):15-22.
[6]SALVARY S C W. Some conceptions and misconceptions on reality and assumptions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J].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1996,13(1):69-82.
[7]方军雄.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企业持续经营研究 [D].上海:复旦大学,2004.
[8]胡汝银.中国上市公司成败实证研究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9]李明娟.国有森工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10]李蓉,任林炜.基于自由现金流量比率的财务预警模型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2014(6):173-174.
[11]冯璐梦.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优化[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
[12]韩先勇.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8.
[13]杨术杰.H会计师事务所对Q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评估案例研究[D].北京:中国财政科学院,2019.
收稿日期:2022-06-01
作者简介:
宋夏云,男,1969 年生,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审计和内部控制。
张一丹,女,1997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
*基金项目:浙江财经大学教学研究课题“《审计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k20160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