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选穴分析

2022-04-28何佳雯马婷婷卢晓红王佳慧李卫民

大众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天柱大椎夹脊

何佳雯 马婷婷 卢晓红 周 鑫 王佳慧 李卫民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选穴分析

何佳雯1马婷婷1卢晓红1周 鑫1王佳慧1李卫民2

(1.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2.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分析,为临床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开拓新思路。检索建库至2021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g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选穴处方,运用R4.0.3中的arules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分析。共筛选出文献44篇,共涉及54个穴位,主要归经为足少阳胆经、督脉。特定穴以交会穴、奇穴、输穴为主。腧穴分部主要在头颈部、下肢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首选穴位为风池穴,核心穴位组成为凤池-颈夹脊、百会。

针灸;颈椎病;椎动脉型;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引言

椎动脉型颈椎病(简称CSA)的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10%~15%[1],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产生眩晕、头昏、恶心,视物不清,并伴颈部疼痛甚至猝倒等一系列症状的颈椎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都有了很大改变,促使伏案时间增加,户外活动相对减少,因此健康隐患也与日俱增。颈椎病中,该病发病率为第二,且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西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以药物为主却不能治其根本,复发率高且不良反应较多。中医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药物及物理治疗[3]。本研究搜集国内针灸治疗CSA的文献并提取其选穴处方,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临床选穴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为临床上针灸治疗CSA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7月,关键词为“颈椎病”“椎动脉”,分别与“针刺”“电针”“穴位”“艾条”“温针灸”进行组合检索。

1.2 纳入标准

(1)以针灸(包括针刺、电针、艾灸、温针灸)为主要治疗方法,单独或结合其他疗法的文献。(2)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为观察指标。(3)文献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疗效观察并有确切疗效。

1.3 排除标准

(1)重复报道的文献以时间最新为准。(2)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等非期刊论文。(3)综述、动物实验、名家经验介绍等非临床研究文献。(4)仅采用西药、中药等,未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

1.4 数据提取与处理

将所选文献的治疗手法,穴位出现次数等数据按文献发表日期先后录入Excel,同时参考第九版《针灸学》规范经络腧穴名称,应用R4.0.3中的arules软件对穴位处方进行关联分析并绘制网络结构图展示。

2 结果

2.1 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84篇,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44篇,共涉及穴位54个,总频次560次。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基本情况见表1。

图1 针灸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文献筛选流程

表1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续表1

陆姝帆[17]2009临床疗效观察92气血两虚型痰浊上蒙型瘀血阻窍型肝阳上亢型针刺针刺针刺针刺凤池、夹脊、气海、足三里凤池、夹脊、丰隆、足三里、合谷凤池、夹脊、血海、曲池凤池、夹脊、太冲、行间、合谷 崔峻[18]2010临床疗效观察32气血瘀阻型针刺、热敏灸凤池、天柱、合谷、颈夹脊 李锦鸣[19]2010临床疗效观察86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气血亏虚型肝肾不足型针刺针刺针刺针刺凤池、百会、头维、率谷、合谷凤池、百会、丰隆凤池、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凤池、百会、太溪 穆善升[20]2011临床疗效观察72未提及针刺、电针凤池、夹脊 孙封峰[21]2011随机对照试验70肝肾亏虚型瘀血阻络型针刺针刺凤池、百会、后溪、申脉凤池、百会、后溪、申脉 贾翠霞[22]2012临床疗效观察128肝阳上扰型瘀血阻滞型针刺针刺凤池、天柱、完骨凤池、天柱、完骨 张炎华[23]2012随机对照试验120肝肾亏虚型气血亏虚型瘀血阻络型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推拿凤池、大椎、风府、百会、夹脊、内关、太冲凤池、大椎、风府、百会、夹脊、内关、太冲凤池、大椎、风府、百会、夹脊、内关、太冲 姜学霞[24]2012随机对照试验308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气滞血瘀型风寒湿邪型针刺、电针针刺、电针针刺、电针针刺、电针凤池、天柱、完骨、大椎凤池、天柱、完骨、大椎凤池、天柱、完骨、大椎凤池、天柱、完骨、大椎 吴频霞[25]2013随机对照试验80未提及针刺、电针凤池 林映欣[26]2013随机对照试验40未提及针刺凤池、大杼、颈百劳 邱建文[27]2013随机对照试验50 未提及针刺、电针风池 袁三文[28]2013临床疗效观察112未提及针刺、结合推拿风池、百会、大椎、完骨、天柱、夹脊 周晓娟[29]2013临床疗效观察90风阳上扰型痰瘀阻滞型肝肾不足型针刺、结合药物针刺、结合药物针刺、结合药物凤池、百会、完骨、天柱、上星、太冲凤池、百会、完骨、天柱、上星、内关凤池、百会、完骨、天柱、上星、三阴交、太溪 李素芬[30]2014临床疗效观察64肝肾不足型气淤血滞型针刺针刺凤池、百会、天柱、颈百劳、大杼、夹脊、耳门凤池、百会、天柱、颈百劳、大杼、夹脊 张明平[31]2015随机对照试验86瘀血阻络型电针凤池、供血、颈百劳 卢兴华[32]2015随机对照试验50未提及针刺凤池、百会、大杼、颈百劳、夹脊 罗艳丽[33]2016临床疗效观察64未提及针刺、结合推拿凤池、百会、太冲、头维、颈夹脊、阴陵泉、风府、太阳、手三里、内关 黄蓬辉[34]2017随机对照试验64气血亏虚型痰湿阻络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风寒湿邪型针刺针刺针刺针刺针刺凤池、百会、完骨、天柱、四神聪、夹脊凤池、百会、完骨、天柱、四神聪、夹脊凤池、百会、完骨、天柱、四神聪、夹脊凤池、百会、完骨、天柱、四神聪、夹脊凤池、百会、完骨、天柱、四神聪、夹脊 吴永平[35]2017随机对照试验100痰湿中阻型 肾经不足型 气血亏虚型 风阳上扰型针刺 针刺 针刺 针刺凤池、百会、大椎、风府、绝骨、三阴交、阳陵泉、后溪、颈夹脊、大杼、天柱、申脉、中脘、内关、丰隆凤池、百会、大椎、风府、绝骨、三阴交、阳陵泉、后溪、颈夹脊、大杼、天柱、申脉、肝俞、太溪、肾俞凤池、百会、大椎、风府、绝骨、三阴交、阳陵泉、后溪、颈夹脊、大杼、天柱、申脉、膈俞、肾俞、足三里凤池、百会、大椎、风府、绝骨、三阴交、阳陵泉、后溪、颈夹脊、大杼、天柱、申脉、行间、太冲、太溪 李园春[36]2017临床疗效观察95气血亏虚型针刺、结合推拿凤池、太溪、三阴交、天柱、风府、足三里、颈夹脊 李彦[37]2017临床疗效观察60肝肾亏虚型气血两虚型温针灸温针灸凤池、百会、颈夹脊凤池、百会、颈夹脊 张晓梅[38]2018临床疗效观察80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脾肾不足型针刺、结合药物针刺、结合药物针刺、结合药物凤池、百会、大椎、风府、颈夹脊凤池、百会、大椎、风府、颈夹脊凤池、百会、大椎、风府、颈夹脊 戴岳敏[39]2019随机对照试验40未提及针刺、电针风池 赵树桐[40]2019临床疗效观察70气血亏虚型气滞血瘀型风寒湿邪型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推拿凤池、百会、大椎、颈夹脊、太冲凤池、百会、大椎、颈夹脊、太冲凤池、百会、大椎、颈夹脊、太冲 李标[41]2020随机对照试验70未提及针刺凤池、阿是穴 亚妮[42]2020随机对照试验84气血亏虚型风痰上扰型肝阳上亢型针刺针刺针刺凤池、风府凤池、合谷、百会、迎香、水沟、丝竹空凤池 苏浩[43]2020随机对照试验98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推拿凤池、夹脊、百会、肩井、风府、合谷、外关、曲池、天宗、手三里凤池、夹脊、百会、肩井、风府、合谷、外关、曲池、天宗、手三里凤池、夹脊、百会、肩井、风府、合谷、外关、曲池、天宗、手三里

续表1

姚洪杰[44]2020临床疗效观察100气血瘀滞型气血亏虚型痰湿阻络型风阳上扰型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推拿凤池、外关、风府、四神聪、颈夹脊凤池、外关、风府、四神聪、颈夹脊、足三里凤池、外关、风府、四神聪、颈夹脊、中脘、丰隆凤池、外关、风府、四神聪、颈夹脊、太冲 何帅[45]2020临床疗效观察150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血脉痹阻型针刺针刺针刺凤池、颈夹脊、肩中俞、大椎、天柱、百会、率谷、中渚、阿是穴凤池、颈夹脊、肩中俞、大椎、天柱、百会、率谷、中渚、阿是穴凤池、颈夹脊、肩中俞、大椎、天柱、百会、率谷、中渚、阿是穴 吴怀文[46]2021随机对照试验70未提及针刺凤池、百会、太冲、内关、大椎、风府、夹脊 李丹[47]2021随机对照试验240气血两虚型痰瘀阻络型脾肾亏虚型风寒痹阻型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推拿针刺、结合推拿凤池、太溪、三阴交、百会、太阳、天柱、大椎、印堂凤池、太溪、三阴交、百会、太阳、天柱、大椎、印堂凤池、太溪、三阴交、百会、太阳、天柱、大椎、印堂凤池、太溪、三阴交、百会、太阳、天柱、大椎、印堂

2.1.1辨证分型分析

44篇文献针灸处方中共有6种辨证分型:肝阳上亢、痰饮内盛、气血亏虚、瘀血阻络、肝肾不足、风寒湿邪。其中瘀血阻络型、气血亏虚型、痰饮内盛型和肝阳上亢型出现频次较高,因此证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2.1.2干预方法分析

29篇采用单纯针灸疗法,包括17篇针刺疗法、8篇针刺结合电针疗法、3篇温针灸疗法、1篇针刺结合艾灸疗法。其余15篇采用针灸配合药物、推拿、音频电、热敏灸等治疗方法。在所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疗法中,针刺应用频次最高,有17篇,其它疗法从高到低排序为:电针、温针灸、艾灸。

2.1.3腧穴使用分析

通过筛选文献,涉及54个穴位,总频次为560次。排名前20的穴位使用频次在6次以上,累计频次469次,占总频次的83.75%。频次排名前五的腧穴为:凤池(18.93%)、百会(12.86%)、颈夹脊(10.18%)、天柱(6.07%)、大椎(6.07%),以上5个穴位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54.11%,如表2所示。

2.1.4腧穴归经分析

涉及的54个穴位分属14条经脉,使用频次前3的经络为:足少阳胆经(139次,24.82%)、督脉(131次,23.39%)、经外奇穴(88次,15.71%)。此3条经脉的穴位使用个数,分别为6个、5个、7个。百分比见图2,归经情况见表3。

表2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使用频次前20的腧穴

表3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腧穴归经情况

图2 腧穴经络百分比图

2.1.5穴位分布分析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穴位分布部位前2位分别为头颈、下肢,频次分别占总频次的69.64%、16.07%,共占85.71%,百分比见图3,穴位分布情况见表4。

表4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穴位分布情况

图3 人体穴位分布百分比图

2.1.6特定穴分析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54个常用穴位中有43个属于特定穴,其中有9个穴位属于多个特定穴:足三里(合穴、下合穴)、太冲(输穴、原穴)、太溪(输穴、原穴)、内关(八脉交会穴、络穴)、阳陵泉(八会穴、合穴、下合穴)、后溪(八脉交会穴、输穴)、外关(八脉交会穴、络穴)、神门(输穴、原穴)、中脘(八会穴、募穴)。此43个特定穴占穴位总数的79.63%,累计频次504次,占总频次的90.00%。使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为交会穴(281),其次为奇穴(88)、输穴(39)。用穴个数从高到低排序前3位为交会穴(11)、奇穴(7)、输穴(5)。百分比见图4,特定穴使用情况见表5。

表5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特定穴使用情况

图4 特定穴的应用频次百分比图

2.2 关联分析结果

采用R4.0.3中的arules软件里的Apriori算法对54个常用腧穴进行关联分析,选取支持度≥20%,置信度≥20%的关联群列表,网络关系图见图5,分析结果见表6。共有29项关联分析结果,因为提升度>1才代表词条关联规则有效,故按支持度大小排列顺序后,将支持度≤1的剔除,只留取支持度>1的腧穴配伍。支持度表示前后向同时出现的概率,如“凤池-颈夹脊,百会”支持度为43.40%,表示凤池-颈夹脊和百会同时出现的概率为43.40%。置信度表示前项在处方中出现时后项出现的概率,如“凤池-颈夹脊,百会”置信度为80.70%,表示“凤池-颈夹脊”出现时“百会”也出现的概率为80.70%。提升度是用来判断关联规则的有效性,关联规则“凤池-颈夹脊,百会”提升度为1.19,表示“凤池-颈夹脊”出现条件下同时出现“百会”的概率,与“凤池-颈夹脊”不出现条件下“百会”出现的概率之比为1.19,提升度>1则代表词条关联规则有效。本研究中,54个常用穴关联规则有效,而“凤池-颈夹脊,百会”支持度最高。

表6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腧穴配伍关联分析结果(支持度≥20%,置信度≥20%)

图5 腧穴关联分析网络关系图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湿邪、瘀血阻络、脑海空虚、肝肾亏虚、筋骨失养等内外原因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肝阳上扰清窍,不能濡养筋骨而头疼、眩晕发生CSA[48]。临床上,针刺结合其他的治疗方法多于单纯针刺,研究表明针刺可以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而且其临床意义也十分重要[49]。

穴位频次统计方面,频次最多的是风池穴。风池属于足少阳胆经,位于颈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且《内经•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故凤池为治风要穴。针刺风池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脑供应,使海马与小脑以及其中尾状核的连接增强,减轻眩晕[50],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作用更为显著,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要穴。风池是足少阳、阳维交会之处,中医讲“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思想,应用风池可解除或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眩晕及疼痛。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所涉及的经脉以足少阳胆经、督脉、经外奇穴为主。此病的病机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瘀血阻络、痰湿中阻,临床治疗应该以通经活络、活血祛瘀[51]为主。《黄帝内经》曰,“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合”,因此,足少阳胆经就是足三阳经的“枢”。首选足少阳胆经上的腧穴正体现了针灸中的“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督脉,上行属于脑,与足厥阴肝经会于巅顶,与肝肾关系密切,故此脉可对因肝肾所发生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起有效治疗。此外督脉为阳脉之海,有着对全身阳经气血起调节的作用。经外奇穴未纳入十四经穴的范围,但是有固定的名称、位置和主治内容的腧穴,此穴位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联系其他经脉,共调五脏六腑。

特定穴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有者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交会穴、奇穴、输穴使用频次最多。交会穴指有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穴位,主要用于调理交会经脉所属脏腑的病变,如三阴交,所交之经为肝、脾、肾经,与本病联系密切。其次为奇穴,奇穴的分布虽然较为分散,但却与经络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奇穴在临床上针对性较强,本文中的气血亏虚型和气血瘀滞型取穴多为奇穴。“输主体重节痛”,本文中的痰湿阻络型刚好体现于此,故取穴多为输穴。交会穴多分布在头颈部,输穴多布于四肢,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腧穴分布多居于头颈及四肢。

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本研究发现“凤池-颈夹脊,百会”是针灸治疗CSA的核心穴位组成,凤池为头颈部之交会穴,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要穴。研究表明针刺风池会使神经兴奋,从而刺激相应肌肉及血管壁的感受器,改善血液供应,促进其代谢,进一步缓解或减轻椎动脉型颈椎病[52]。颈夹脊为经外奇穴,针刺夹脊可改善脑血管循环,调节脑血流量,疏通气血,从而缓解其症状,取得较高疗效[53]。百会位于巅顶部,与脑关系密切;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能通达阴阳脉络连续周身经穴,使人体的气血阴阳总体趋于平衡,针刺此穴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有独特优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现代临床选穴规律进行分析探讨,认为风池穴为首选穴位,经脉优选为足少阳胆经、督脉、经外奇穴,并重视交会穴、奇穴及输穴的运用,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核心穴位组成,为临床提供参考。

[1]王雷,王遵来,盛坤,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进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2): 175-177.

[2]蒋学余,付漫娣.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9): 70-73.

[3]钟晓莹,吴立群,陈睿哲,等.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选穴规律[J]. 世界中医药,2019,14(10): 2573.

[4]陆兆林. 针刺风池穴加音频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J]. 现代康复杂志,1998(9): 939.

[5]杨翊,周光涛.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疗效分析[J]. 中国针灸,2000,20(9): 525.

[6]曾顺军,袁佳. 推拿结合当归针风池穴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58例[J]. 按摩与引导,2002,18(3): 23-24.

[7]符健. 针刺风池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0(4): 38-40.

[8]周文学.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8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6): 42.

[9]黄秋贤,蔡岩松,姚欣,等.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J]. 黑龙江中医药,2004(2): 46.

[10] 陆永军,周万友.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40例疗效分析[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26(2): 38-40.

[11] 潘亚英,李林燕. 艾灸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 中国针灸,2009,29(4): 298.

[12] 李建媛,符健,张丽,等. 按压风池穴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5(16): 17-18.

[13] 沈王明.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5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08,43(3): 163.

[14] 王艳,陈昌乐.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08,29(6): 714-715.

[15] 雷慧敏. 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08,30(5): 54.

[16] 朱冬梅. 电针风池穴、供血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9,25(7): 41-42.

[17] 陆姝帆. 针刺风池穴及“阿是”法取定颈夹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 153-154.

[18] 崔峻,章美琼. 热敏灸结合针刺凤池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2): 2432.

[19] 李锦鸣. 八珍汤加针刺风池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4): 151-152.

[20] 穆善升,于洋. 风池穴加夹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 36-37.

[21] 孙封峰,刘泽胜. 针刺百会、凤池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 (1): 63-64.

[22] 贾翠霞,丁庆余. 针刺风池、天柱、完骨三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中医学学报,2012,27(5): 637-638.

[23] 张炎华,刘文静.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2012,18(19): 17-19.

[24] 姜学霞,王建光.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2,27(7): 913-914.

[25] 吴频霞,赵晋浙. 风池穴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J]. 中医药导报,2013(7): 70.

[26] 林映欣,黄小滨. 风池穴齐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J]. 福建中医药,2013,44(3): 42.

[27] 邱建文,王禹燕,麦少云,等. 杨刺凤池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2): 179-180.

[28] 袁三文. 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3(27): 21-22.

[29] 周晓娟.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6): 76.

[30] 李素芬.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4例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9): 72-73.

[31] 张明平,张海霞. 电针供血、凤池、颈百劳穴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43例[J]. 中医研究,2015,28(1): 48-49.

[32] 卢兴华.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8): 75-76.

[33] 罗艳丽.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 199-200.

[34] 黄蓬辉,颜景,陈燕雪.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J]. 世界中医药,2017,12(12): 3114-3116.

[35] 吴永平.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2017,35(1): 195-198.

[36] 李园春,陈洪文.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J]. 中医学研究,2017,2(2): 118-120.

[37] 李彦.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探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3): 117.

[38] 张晓梅.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22): 2662-2663.

[39] 戴岳敏. 凤池三针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8): 100-101.

[40] 赵树桐.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2): 18-21.

[41] 李标,蒋花,周伟松,等. 风池穴傍针刺联合阿是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CASCS评分、NDI评分及眩晕程度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0,31(7): 845-847.

[42] 亚妮,宗姝琪,李之恺,等. 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 针灸临床杂志,2020,36(2): 41.

[43] 苏浩,夏铭蔚,冯攀. 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6): 19-20.

[44] 姚洪杰. 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5): 88-89.

[45] 何帅. 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治疗临床体会[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9): 98-100.

[46] 吴怀文.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5): 116-117.

[47] 李丹,吴兴立.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与实践,2021,6(20): 130-132,145.

[48] 宫菲. 中医针灸特色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3): 188-191.

[49] 王维芳.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进展[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7): 1541.

[50] 蔡承穆,李小圳,杜琳,等. 针刺风池穴对椎动脉型颈椎患者静息态功能核磁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4): 2123-2125.

[51] 王少华. 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治疗临床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5): 8-10.

[52] 陈明星,程为平. 从解剖学角度浅析风池穴的临床应用[J]. 中医药导报,2017,23(1): 84-85.

[53] 唐波,单佳婧,鲍淑红,等. 针刺颈夹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8,41(1): 87-89.

Acupoint Selection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To explore the regularity of acupoint selection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by using data mining technology, and to explore new ideas for clin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The clinical literatur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to July 2021 i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 CNKI ), Wang Fang Academic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 Wangfang ) and VIP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Database ( VIP ) were retrieved.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the acupoint prescriptions were screened, and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by arules software in R4.0.3.A total of 44 articles were screened, involving 54 acupoint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Foot Shaoyang gallbladder meridian and Du meridian. The specific acupoints are mainly Jiaohui, Qi and Shu. Acupoints are mainly in the head and neck, lower limbs.Using data mining technology to get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preferred point is Fengchi, the core point is Fengchi, cervical Jiaji and Baihui.

acupuncture; cervical spondylosis; vertebral artery type; point selection rules; data mining

R245.3; R681

A

1008-1151(2022)02-0082-07

2021-09-12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202113643011)。

何佳雯(2001-),女,陕西商洛人,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中医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为针灸穴位配伍规律数据挖掘及临床应用。

王佳慧(1992-),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住院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针灸穴位配伍规律数据挖掘及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天柱大椎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艾灸大椎、百劳、涌泉穴缩短静脉输液反应病程的疗效观察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秦天柱:艺术需要慢慢“养”
秦天柱
地震云
大椎穴适宜的人群和使用宜忌
大椎穴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