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系统发声训练对甲状腺术后声带麻痹患者嗓音质量的影响
2022-04-28王虹翟红丽程呈
甲状腺紧邻喉返神经,故甲状腺手术极易损伤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导致声带关闭不完全,出现发音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呛咳、吸入性肺炎,影响患者的生活
。常规康复主要包括早期发声训练,通过不断练习发长音、短音等音标,来增强喉肌耐力,增加发声动力,从而改善嗓音质量,但该康复模式缺乏系统性,嗓音康复效果欠佳
。早期系统发声训练
从呼吸、放松、发声等多方面训练,循序渐进,促进喉肌的放松、平衡,可能增加声带稳定性,改善患者嗓音质量。基于此,我院展开对早期系统发声训练对甲状腺术后声带麻痹患者嗓音质量、空气动力学及动态喉镜指标的影响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0818),按照随机数字表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5例甲状腺术后声带麻痹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50.32±8.12)岁;声带麻痹部位:右侧27例,左侧25例。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9.78±8.38)岁;声带麻痹部位:右侧27例,左侧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后病理结果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声带麻痹诊断标准
;单侧声带麻痹;初次发病。排除标准:接受过发声训练;术前已伴有声带麻痹者;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甲状腺术后常规治疗,从甲状腺术后伤口拆线后开始康复训练。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具体步骤如下:①深吸一口气后用力咳嗽3次。②发单音:/a/、/o/。③发短音:/kà/、/kò/。④发长音:轻闭双唇,以吟唱的方式发/en/、/m/,尽量延长持续时间。⑤按照/ā/、/á/、/ǎ/、/à/顺序,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训练,来回10次。以上练习10 min/次,3次/d。
Sirius appears in Tibetan May; rainy season comes here now.
2.2 两组患者空气动力学对较 干预前,两组患 者MLPT、MPT、MFR 对 比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MLPT、MPT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MFR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0.05),见表2。
2.1 两组患者嗓音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VHI-10、总嘶哑度、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以上四项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0.05),见表1。
甲状腺手术常见并发症为声带麻痹,声带麻痹患者声带萎缩、弹性与张力下降,导致声门闭合不全,引起嗓音嘶哑伴气息声,嗓音质量下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发声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嗓音质量,常规康复主要进行发声训练,主要通过练习发长音、短音等方式锻炼声带与共鸣系统,提高声带张力与弹性,促进患者掌握正确共鸣发声方法,提高共鸣器官与发音器官的协调性,改善声带发声状态,从而改善嗓音质量
。而正常嗓音发声需要呼吸、声带、共鸣系统的配合,因此本研究中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联合早期系统发声训练,其中加入腹式呼吸训练内容,提高呼吸系统气流动力,调整声带振动状态,改善患者嗓音质量效果更佳。
2 结果
两组均集中训练1周,回家自行训练11周后返院复查,期间工作人员采用电话进行随访跟踪。1.4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嗓音质量、空气动力学、动态喉镜指标情况。①嗓音质量:干预前、干预12周后,两组均采用嗓音障碍指数VHI-10量表
评估嗓音障碍程度,该量表总分0~40分,分值越高,嗓音障碍程度越高;采用主观听感知GRBAS量表
评估总嘶哑度,该量表总分0~3分,分值越高,嗓音嘶哑程度越高;应用德国ATMOS公司嗓音分析系统检测频率微扰、振幅微扰。②空气动力学:干预前、干预12周后,两组均由同一位医生采用言语空气动力学系统(西安语谷智能科技,型号:PAS 6600)检查,最大发音时间(MLPT)、最长发音时间(MPT)以及平均气流率(MFR)。③动态喉镜指标:干预前、干预12周后,两组均由同一位医生采用喉镜(日本奥林巴斯生产,型号:ENF-VT)检查,声带闭合,总分1~5分,分值越低,声带闭合越紧;声带黏膜波,总分1~5分,分值越低,声带黏膜波越正常;声带运动对称性,总分1~4分,分值越低,声带运动对称性越佳;声带振动规律性评分,总分1~4分,分值越低,声带振动规律性越佳。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早期系统发声训练干预,具体如下。①放松训练:活动唇、舌、口齿,舌头围绕牙齿部位作画圈动作1 min;随后深吸气后,嘴唇呈嘟唇状态,将气流从口中缓慢排出,重复动作,1 min;指腹局部按摩甲状软骨与舌骨部位,动作轻柔,持续1 min;深吸气,同时张口至最大作打哈欠动作,使咽喉部肌肉放松,重复动作,1 min。②腹式呼吸:用鼻缓慢呼吸空气,胸部保持不动,腹部慢慢尽量扩张到最大;然后呼气时发出“嘶”声,尽量慢且清晰,最大限度收缩腹部,这样为一个组合,重复练习,10 min/次,3次/d。③发声训练:具体训练方法及频次与对照组相同。
通过该次检验结果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α1-MG、β2-MG、TRF、mAlb和Cys-C检验数值均明显高于健康组人群,其阳性率分别为43.68%、40.23%、77.01%、82.76%和57.47%,由此可见,α1-MG等多项的检验,可作为判定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依据。
基于这个概念,其他学者陆续凝练提出了“搭脚手架教学”理念,在“最近发展区”内通过有效的指导培养孩子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提供指导,随着孩子能力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指导。这个指导过程跟建筑中搭建脚手架有两点重要相似之处:①在建筑任务完成后拆除;②拆除不影响已建成房屋的稳固性。
3 讨论
2.3 两组患者动态喉镜指标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声带闭合、声带黏膜波、声带运动对称性以及声带振动规律性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以上四项指标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0.05),见表3。
缩颈通常会发生在冲孔过程或者钢筋笼下放前期,导致钢筋笼无法顺利到达设计位置。缩颈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塑性土壤的遇水膨胀,在塑性土壤中冲孔时可能会遇到缩颈现象的产生。
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分别反应嗓音粗糙度、嘶哑度,是嗓音质量的客观指标,VHI-10评分、总嘶哑度反应主观嗓音质量,四项指标综合可有效反应嗓音质量变化
。本研究中,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VHI-10评分、总嘶哑度、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0.05),说明早期系统发声训练可明显改善甲状腺术后声带麻痹患者嗓音质量。可能的原因是常规康复中发声训练,不同音调发音练习,带动声带活动,增加其弹性,发长音练习,增加声带耐力,促进调节喉内肌协调,利于声门关闭,改善嗓音质量。早期系统发声训练中活动嘴唇舌头、按摩喉部肌肉等步骤可有效放松喉部肌肉,喉部腺体分泌增多,调节声带振动方式,恢复振动规律性,有效改善嗓音质量
。于雪杰
的研究结果显示发声训练可降低VHI-10评分、总嘶哑度分级、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其原因为发声训练可增加健侧声带的代偿,促进声门闭合,提高嗓音质量,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空气动力学指声门下气流经过喉腔振动声带,从而发出声音过程中的一系列参数,反应喉功能状态。本研究中,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MLPT、MPT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MFR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0.05),说明早期系统发声训练可明显改善甲状腺术后声带麻痹患者喉发声功能。可能的原因是声带麻痹患者主要由声带关闭不全器质性改变引起,因此声门闭合需要更强的动力,早期系统发声训练中腹式呼吸练习可增加有效吸气,改善膈肌活动度,增加肺储气量,提高声门下气流量,有效避免因气流不足引起的嗓音障碍,改善喉发声功能
。
声带振动状态在嗓音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动态喉镜检查可清楚观察声带振动状态。本研究中,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声带闭合、声带黏膜波、声带运动对称性以及声带振动规律性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0.05),说明早期系统发声训练可明显调节甲状腺术后声带麻痹患者声带振动状态趋向正常。可能的原因是声带麻痹患者因患侧声带体积萎缩变小,导致声带弹性下降,声带协调性被破坏,振动状态异常
。常规康复中发声训练通过不断练习不同音节的发声,培养正确发声方法,协调声门闭合,改善声带振动波;同时声带的等长牵拉得到锻炼,声带边缘活动度增加,不仅可有效避免声带进一步萎缩,还能提高声带弹性及顺应性,增加声带柔软度,促进声带闭合,改善声带运动对称性与规律性,黏膜波趋向恢复。早期系统发声训练中放松训练可以放松舌头、唇部等发音器官及咽喉部,避免因肌肉紧张引起的声带张力大,改善声带振动幅度,恢复自觉控制能力,黏膜波趋向正常
;腹式呼吸训练中患者的吸气、呼气训练,利于调节患者呼吸节律,让呼吸与言语发声协调,避免发声时声门下气流异常引起声带状态异常
。
总而言之,数理统计在当前时代科技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在统计的内容、统计的方法、数据的分析等方面也都有了较大的完善,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随着社会的进步,数理统计也必将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为国家的发展与经济的腾飞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系统发声训练应用于甲状腺术后声带麻痹患者可调节患者声带振动状态,改善喉发声功能,从而提高嗓音质量。但本研究未纳入双侧声带麻痹患者,双侧声带麻痹患者双侧声带闭合困难,缺乏健侧声带代偿活动,康复难度大,发声训练效果未知,且本研究样本量小,存在一定缺陷,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下一步研究需增加样本量,并纳入双侧声带麻痹患者,进一步研究早期系统发声训练的治疗效果。
[1] 宁莉,陈颖乐,方雪梅,等.嗓音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术后声带麻痹的疗效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 学 科 学 版),2021,42(1):109-116.
[2] 刘俊松,赵瑞敏,汪世洋,等.早期嗓音训练对改善甲状腺术后声带麻痹患者嗓音质量的疗效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1,28(1):41-44.
[3] 彭静,李旭红,邹密,等.嗓音训练改善早期声带息肉患者发声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0,26(8):5.
[4] 郑宏良,孙虹,张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9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36-341.
[5] 康炜骠,郑亿庆,林宇,等.VHI-10 在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训练的效度分析[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8,31(4):211-213.
[6] 李林,任庆宜,麦韵屏.抑酸治疗联合嗓音训练对伴嗓音障碍的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32(22):1714-1718.
[7] 陈世彩,郑宏良,肖水芳.声带麻痹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56(3):6.
[8] 李泳鹏,韦玉梅,兰柳艳,等.嗓音疾病的病理生理及处理方法[J].系统医学,2020,5(5):4.
[9] 尹敏敏,张梓琴,刘叙一,等.嗓音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音质的疗效[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1,29(1):3.
[10] 于萍.发声训练在嗓音疾病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9,27(4):5.
[11] 于雪杰.渐进式发声训练在声带息肉术后患者嗓音恢复中的应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5):2.
[12] 吴辉,吴春薇,陈宸,等.嗓音功能运动对嗓音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8):989-991.
[13] 任婷婷.甲状腺肿瘤术后嗓音,吞咽功能评估和嗓音训练的应用[D].成都:成都医学院,2019.
[14] 王晓雨,魏梅,林鹏,等.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发声功能损害的客观特征及在言语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54(9):4.
[15] 罗轶,阚丹,周琦,等.嗓音训练在发声不当所致嗓音疾病患者中的疗效[J]. 广西医学,2020,42 (11):1354-135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