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2-10-16王欣然
热敏灸是通过艾灸热敏化穴位进行治疗的新型艾灸方法。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
教授认为,疾病状态下腧穴会发生敏化,在外界刺激下会呈现“小刺激、大反应”状态,确立了辨敏施灸的原则,并将热敏灸疗法概括为十六字要诀:探感定位、辨敏施灸、量因人异、敏消量足。近年来,热敏灸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现综述如下。
1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通过临床常规检查,尚无法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目前认为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肠- 脑互动异常。徐蔚等
将80名腹泻型肠易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匹维溴铵口服,观察组加用热敏灸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降低。此外,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肿瘤生长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考虑热敏灸作用机制与其有相关性。蒋永萍等
将热敏灸与音乐疗法相结合,有效改善了脾胃虚弱型肠易激患者临床症状及焦虑状态。朱海涛等
的研究显示,热敏灸联合头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能调节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的分泌,考虑其作用机制与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相关。龙海燕等
通过对120例肠易激患者的随机分组实验也发现,热敏灸配合心理疗法可调节SP和5-HT水平,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消化道症状及焦虑、抑郁情况。王懿娜等
对90例腹泻型肠易激患者的研究也发现,热敏灸可有效改善患者躯体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基础研究方面,郑苏等
发现热敏灸可降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增强胃肠道动力,调节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SP、生长抑素(SS)含量。
我正陶醉在这美丽的月色中时,妈妈的车突然停了下来,只见这户人家院门大开,院子中间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许多祭拜月神的食品。但是这家的主人像个门卫一样守在门口,让我不好下手呀,妈妈礼貌地询问:“你好,我们可以到你家‘摸秋’吗?”阿姨友好地回答:“当然可以,进来吧!”我慢慢地下了车,怯生生地走到了她家院子里,挑了一个大大的苹果,谢过阿姨后就离开了。
2 腹泻
热敏灸治疗腹泻报道多见于慢性腹泻及小儿急性胃肠炎导致的急性腹泻。腹泻的病因多样,治疗上以病因治疗为主,对于迁延不愈的慢性腹泻,中医治疗是便捷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人慢性腹泻方面,白红华等
对37例脾肾阳虚型腹泻患者使用热敏灸加手法治疗,患者病程均在30 d以上,治疗20 d有效率达91.89%。周月艳等
也认为慢性泄泻病机在于脾肾阳虚,故对60例患者采用艾灸治疗并进行半年内随访,结果显示热敏灸在治疗有效率及减少复发方面优于悬灸。饶东华等
则针对慢性脾虚型腹泻,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作为对比治疗,发现热敏灸配合中药内服疗效优于单纯口服中药治疗。闵宇燕
使用热敏灸治疗脾气虚型艾滋病腹泻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熊卫标等
则将脾虚艾滋病腹泻患者的热敏灸与中药治疗对比,发现经热敏灸治疗患者症状体征积分、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中药组。小儿慢性腹泻方面,王秀娜等
认为小儿慢性泄泻以脾虚为本、湿阻为标,通过按摩命门八阵穴恢复脾升胃降,热敏灸温经通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小儿急性腹泻的相关研究多将热敏灸作为护理手段。汪伟等
的一项针对74例急性胃肠炎患儿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在护理中增加热敏灸可改善患儿症状。于敏
对150例急性腹泻患儿的研究发现,热敏灸优于一般护理。刘爱华等
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在给予相同基础治疗及护理条件下,加用热敏灸治疗小儿急性胃肠炎可提高临床疗效。
3 萎缩性胃炎(CAG)
CAG是一种病理结果表现为胃腺减少甚至消失、胃黏膜变薄、肌层增厚,部分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特征的慢性难治性胃肠道疾病,现代医院常用维酶素治疗
。热敏灸治疗CAG的研究以基础研究为主。章海凤等
通过对CAG模型大鼠进行艾灸中脘、维酶素灌服治疗,发现非热敏灸、热敏灸与维酶素均能改善大鼠胃黏膜萎缩状态,抑制胃黏膜原癌基因、存活素mRNA及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且热敏灸及维酶素治疗均优于非热敏灸治疗,考虑热敏灸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周期,恢复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从而改善胃黏膜内环境有关。张瑶
发现热敏灸可降低CAG大鼠胃黏膜Wnt2、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蛋白表达,考虑其能通过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胃黏膜细胞侵袭浸润甚至转移等,从而达到治疗CAG的目的。李琳慧等
则发现热敏灸可上调CAG大鼠GAS及SS的水平,下调MTL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且效果明显优于非热敏灸组,考虑其可能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胃黏膜血流量,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减轻胃黏膜损伤来达到治疗目的。
4 非萎缩性胃炎(CNAG)
家长群的本质是一种教学和家校沟通工具的延伸,但因为群是半开放的空间,而且具有天然的社交属性,所以常常会变味儿,很多家长群事实上已成为信息过载的“负担群”。怎样在这样一个虚拟的“小社会”里构建合理的秩序呢?这又是另外一个复杂的话题。而我希望,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能在群里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至少不要一言不合就把人家给踢了出去。
5 功能性消化不良
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病因复杂多样,临床中使用热敏灸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王忠仁
选取110例肛肠病术后引发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开塞露外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热敏灸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董芬芬等
将70例脾气虚弱型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阙热敏灸,1次/d。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及血清SP、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考虑热敏灸起效与其调节血清SP和NO水平有关。盛加伟等
将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结肠水疗治疗,治疗组在结肠水疗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3个月后回访显示对照组复发率远高于治疗组。洪燕秋
以54例肺脾气虚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盆底肌不协调运动及直肠感觉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生物反馈治疗,随访1个月显示临床疗效稳定。
6 便秘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表现为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孟变红等
对14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随机对照实验显示:热敏灸联合多潘立酮可明显提高患儿的食欲和食量积分,促进MTL分泌,减少肠道气体占比,降低复发率,且疗效优于多潘立酮组。韩小娟
将8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莫沙必利分散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症候评分,MTL及GAS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康年松等
将62例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贴敷联合热敏灸,热敏灸每次选取肝俞、天枢、中脘、关元、上巨俞等1~2组穴位,每周2次。4周后对比发现,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心理障碍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认为穴位贴敷联合热敏灸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刘皓月等
针对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使用热敏灸及中药热奄包治疗,在有效率、降低中医症候量化评分方面优于口服莫沙必利治疗的对照组。
7 消化道肿瘤
热敏灸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辅助治疗方式,研究多集中于其常见并发症治疗。柳华伟等
认为中医治疗恶性肿瘤腹水大多以温阳散结、化瘀利水为治疗原则,采用热敏灸扶阳固本、消痈散结,治疗3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0%,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刘丽霞
研究发现,肝癌痛患者在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癌痛评分、减少疼痛时间、促进睡眠,疗效优于未加用热敏灸患者。该研究还发现配合热敏灸治疗患者白介素-2表达明显增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二者在肝癌痛的发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考虑可能与热敏灸起效机制相关。张芳芳等
认为肿瘤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病理属性,手术、化疗过程亦伤阴耗气,治疗应以补益气血、健脾益肾为法,使用热敏灸治疗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结果显示热敏灸可降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糖类抗原(CA)-125、CA-199水平。
CNAG是指由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导致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病理学检查则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而无膜腺体的破坏,无萎缩、化生、异型增生等改变,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西医治疗以根除幽门螺杆菌(Hp)、抑酸护胃、保护胃黏膜、抗焦虑抑郁等对因、对症治疗为主,临床使用热敏灸改善相关症状效果较好。冷恒坤
将60例脾气虚型Hp阴性的CNA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健脾益气和胃法的中药组方及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4周并随访4周。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胃黏膜形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症状不易复发。温伟琴等
认为热敏灸对CNAG的治疗机制与GAS对胃黏膜的保护、修复作用有关,将80例CNAG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证型分别予固定中药方剂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足三里热敏灸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血清GAS降低较治疗组明显,考虑热敏灸可调节GAS释放,减少血清中GAS的含量,使胃窦组织中的GAS含量增加。黄河等
则依据是否出现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位敏化,将13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为穴位敏化组和穴位非敏化组,均衡组间基线资料后每组纳入29例。两组患者均在上述穴位进行艾灸,隔日一次治疗8周,并于4个月进行回访。结果显示穴位敏化组在有效率、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穴位非敏化组,且远期疗效更好。
8 其他
综上所述,热敏灸在治疗消化道疾病方面应用广泛,疗效明确,尤其在改善功能症状、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作为艾灸这一传统医学的现代发展与创新应用,热敏灸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痛无创伤的优势,因其疗效明确、安全性高,更易于患者接受,适宜临床开展,相关研究也逐渐丰富。
9 总结与展望
除以上疾病外,热敏灸在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李健等
对80例不完全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显示,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加味联合热敏灸可提高疗效、改善症状。陈云等
在使用中成药达利通颗粒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2周、4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胃排空时间缩短、消化不良症状积分降低,加用热敏灸组效果均优于中成药治疗组。应文强等
则通过热敏灸治疗胃溃疡模型大鼠,证实艾灸可降低胃溃疡模型大鼠的溃疡指数,且热敏灸效果优于普通艾灸。由于血清NO能增强胃黏膜分泌前列腺素的能力,增加胃黏液的分泌量,提高胃黏膜的防护能力
,实验同时检测了大鼠血清NO含量,结果显示模型组NO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热敏灸组与普通艾灸组大鼠NO含量均高于模型组,且普通艾灸组NO含量低于热敏灸组,故考虑其起效机制与提高NO水平相关。何毅等
使用愈溃宁方灌肠联合热敏灸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8周后,患者较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黏膜病变活动指数、Mayo活动指数均降低,血清Treg/Th17与治疗前比较升高,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7、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降低,且以上指标改善均优于口服美沙拉嗪的对照组,考虑其作用机制与调节Treg/Th17,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相关。
但综合近5年相关文献,热敏灸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①基础研究不足,相关基础研究仍局限在CAG等少数消化道疾病方面,其起效机制仍不明确。②部分研究样本量偏低,仍需扩大样本量以验证热敏灸的疗效与取效机制。③作为中医艾灸治疗的新疗法,热敏灸的治疗原则也遵循中医基本理论,且实际操作中灸感也与选穴密切相关。部分研究的纳入标准以西医诊断标准为主,未进行中医证型分析分型,或未注明取穴情况,不利于热敏灸的疗效验证、规律探索及中医理论完善。④因热敏灸操作简便,多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相关研究多联合药物或其他治疗方式,部分研究未明确热敏灸以外临床治疗方案,无法突出热敏灸本身的疗效。
(2)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甲烷水合物生成后30 min内的反应速率R 30逐渐减小,这是因为温度越低,越有利于促进水合物晶核的快速形成。
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密钥协商协议……………………………………………………张佳妮,何德彪,李莉 24-6-23
作为临床应用广泛的治疗方式,热敏灸的临床疗效验证需要更大样本量、更严谨、精确的研究数据作为支撑,也需要更为深入的基础研究作为理论基础。消化道疾病复杂多样,而热敏灸广泛适用于多种消化道疾病,加深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寻找其共性与差异,才能扩大热敏灸的应用范围、提高疗效。
[1] 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2020 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20,40(12):803-818.
[3] 徐蔚,费松柏,田爱霞,等.热敏灸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NGF、TNF-α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9):1094-1098.
[4] 蒋永萍,肖艳梅,梁鑫.热敏灸结合宫调式音乐治疗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4):130-132.
[5] 朱海涛,郑雪松,彭力.热敏灸联合头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90 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8,40(3):446-448,466.
[6] 龙海燕,洪珏.热敏灸配合心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SP、5-HT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2017,15(6):420-425.
[7] 王懿娜,曾友华,朱敏.热敏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20,55(8):613.
[8] 郑苏,胥婧,彭力.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肠道功能和胃肠激素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8):818-821.
[9] 白红华,汪艺,仝海珊.热敏灸加手法按摩治疗脾肾阳虚泄泻37 例护理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12):97.
[10] 周月艳,胡蓉,王书杰.温盒灸热敏疗法治疗慢性腹泻患者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4):105-106.
[11] 饶东华,周志萍,许美琴.热敏灸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脾虚泄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3):87-89.
[12] 闵宇燕.热敏灸联合护理在艾滋病并发腹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127-129.
[13] 熊卫标,伍兰萼,闵宇燕.热敏灸对艾滋病脾虚泄泻患者的临床疗效[J]. 皮肤病与性病,2019,41 (6):804-805.
[14] 王秀娜,马秋艳,刘艳丽,等.热敏灸命门八阵穴配合按摩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3):22-24.
[15] 汪伟,赵跃萍,张亚明.热敏灸护理干预小儿急性胃肠炎的护理疗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4):86-87.
[16] 于敏.探讨热敏灸护理干预小儿急性胃肠炎的护理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1):253.
[17] 刘爱华,曾丽,骆穗庄,等.热敏灸护理干预小儿急性胃肠炎的回顾性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5):136-138.
[18] 章海凤,罗淑瑜,张瑶,等.热敏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 型 大 鼠c-myc、survivin、Cyclin D1 的 影 响[J].时 珍 国医国药,2020,31(3):746-749.
[19] 张瑶.热敏灸“中脘”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Wnt2、β-catenin、MMP-7 影 响[D].南 昌:江 西 中 医 药 大学,2019.
[20] 李琳慧,付勇,洪恩四,等.热敏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1(6):79-83.
[21] 冷恒坤.健脾益气和胃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脾气虚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21.
[22] 温伟琴,曾晶晶,饶珂寒,等.热敏灸足三里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GAS 及PG 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2016(7):61-63.
[23] 黄河,冯芳,王晶,等.艾灸敏化态腧穴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2020(6):425-430.
[24] 孟变红,任瑞英.热敏灸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疗效及对食欲、食量积分和GVS 值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59-61.
[25] 韩小娟.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热敏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研究[J].健康之路,2018,17(6):105.
[26] 康年松,沈维炯.穴位贴敷联合热敏灸对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干预效果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9,21(10):1337-1338.
[27] 刘皓月,袁庆,黄鸣柳,等.热敏灸配合热奄包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4):91-93.
[28] 王忠仁.穴位热敏灸治疗肛肠病术后引发大便困难及便秘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199.
[29] 董芬芬,应健.热敏灸联合乳果糖治疗脾虚气弱型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研究[J].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2020(3):219-224.
[30] 盛加伟,肖慧荣,赵静,等.结肠水疗合热敏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4):135-136,157.
[31] 洪燕秋.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肺脾气虚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32] 柳华伟,刘祖琴,王万里,等.热敏灸治疗恶性肿瘤腹水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33 (6):55-57.
[33] 刘丽霞.热敏灸辅助治疗中度肝癌痛的疗效及对TNF-a、IL-2 的 影 响[J].上 海 针 灸 杂 志,2020,39 (6):692-696.
[34] 张芳芳,沈艳,王军保,等.十一味参芪胶囊联合热敏灸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化疗的影响[J].新中医,2020,52(4):115-117.
[35] 李健,陈铭,易超英.大承气汤加味联合热敏灸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4):1961-1962.
[36] 陈云,叶菁,谢军,等.热敏灸联合达利通颗粒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1,36 (7):1123-1125.
[37] 应文强,王洪辉,曾景娇,等.热敏灸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NO 及胃溃疡指数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6):6-7.
[38] QUI B S,MEI Q B,LIU L.Effect of nitric oxide on gastric ulceration induced by nicotine and cold-restraint stress [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4):594-597.
[39] 何毅,张亚峰,刘晰,等.愈溃宁方灌肠联合热敏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证)的疗效及免疫机制的调节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4):69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