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疮疡I号外敷治疗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观察

2022-04-27于天一梁学威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介素连翘炎性

于天一, 梁学威, 赵 钢

糖尿病足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系指因糖尿病引起的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所共同导致的以足部疼病、溃疡、坏疽为特点的疾病。中医学对该病的研究历史悠久,如《外科正宗·脱疽论》中所描述的“夫脱疽者,外腐而内坏也……内黑皮焦,痛如刀割,毒传足趾……辨证为脱疽”。该病多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患者由于疼痛和运动障碍而异常痛苦,重者则可引起肢体坏死而最终导致患者截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赵钢教授经多年临床研究,创制外用方剂“疮疡I号”外敷用于治疗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部溃疡,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用疮疡I号治疗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3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所有参与患者按参与次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治疗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50.4±3.2)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7.1±4.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1];2)中医辨证为湿热毒盛型,符合局部创面鲜红灼热,渗出物浓稠量大,疼痛剧烈,舌红、苔黄腻、脉滑数;3)性别不限,年龄40~55岁;4)符合Wagner分级标准中2级的相关描述;5)患者依从性良好,自愿参与研究。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严重原发病;2)有其他急性疾病;3)有精神障碍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4)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5)非糖尿病性溃疡;6)无法准确感知创面痛触觉者。

1.4 剔除和脱落标准 1)依从性差,不能严格遵医嘱;2)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因病情明显加重、突发其他疾病、其他不可抗力被迫中断治疗。本研究中无脱落患者,均完成研究。

1.5 疮疡I号药剂制备 1)连翘100 g,黄芩50 g,赤芍30 g,当归30 g,苦参30 g,共五味,饮片加水2000 mL浸泡24 h,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120 min,用纱布滤出煎液保存备用,再加水2000 mL,同法煎煮,用纱布滤出煎液保存备用。2)将两次煎液均匀混合,减压浓缩至50 mL,置于4 ℃冰箱保存。3)外用前提前取出药液,放置至常温后使用。

1.6 治疗方法

1.6.1 基础治疗 1)禁烟、禁酒;2)糖尿病及低盐低脂饮食;3)视情况给予降糖药及或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使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0 mmol/L;4)视情况给予降压药,维持血压稳定,使血压处于140/90 mmHg以下;5)抗感染治疗: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1次/d,静点;6)抗凝治疗: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1次/d,静点;7)扩血管治疗: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1次/d,缓慢静注。

1.6.2 对照组 给予基础治疗。溃疡局部清创,创面无菌油纱外敷,无菌纱布包扎,换药1次/d,疗程30 d。

1.6.3 治疗组 给予基础治疗。溃疡局部清创,创面给予中药疮疡I号无菌纱条外敷,无菌纱布包扎,换药1次/d,疗程30 d。

1.7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分为以下3个步骤:1)症状及体征评分,根据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中医辨证标准制定了评分表,见表1。2)临床炎性指标,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值。3)炎性因子指标,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

表1 症状及体征评分表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及体征评分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四项症状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四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

2.2 临床炎性指标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性粒细胞及Hs-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性粒细胞及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炎性因子指标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白细胞介素-6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3 讨论

从传统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疮疡I号组方重在清热解毒:方中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在本方中清热解毒,攻创面之毒,取邪去则正安之意,为君药。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辅助连翘,进一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效,为臣药。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在本方中一方面协助连翘、黄芩清热,一方面凉血化瘀、解除瘀阻,恢复局部血脉运行,为佐药。当归具有补血活血之功效,与赤芍合用,成活血化瘀之势,调理血脉,使血行通畅以养筋肉,为佐药。苦参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一方面协助连翘、黄芩、赤芍以清热,一方面燥湿创面,使腐肉得生,为佐药。五药合用,针对糖尿病足患者局部湿热毒盛之证进行治疗。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发生是由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局部感染、足底生物力学改变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病理结果。溃疡形成后机体在恢复过程中主要面临四方面问题:1)由于原发病的原因,患者血糖不稳定,给致病微生物造成了易于增殖的高糖环境;2)持续的高糖状态,对白细胞的吞噬等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使免疫功能下降,感染难以控制;3)血液高糖促进红细胞聚集、血小板黏附,在周围血管内形成大量的微血栓,造成局部循环受阻,供血不足,引起创面局部组织缺氧,修复能力下降。4)以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腱、韧带张力失衡,局部应力改变组织受压为代表的其他因素。以上原因使这类患者的溃疡创面很难自然愈合,需要寻求就医,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案常常包括稳定血糖、控制感染、扩张血管、抗凝治疗等四大板块,这些治疗都对糖尿病足的一个或几个病理过程形成了有效的针对,唯独对溃疡局部的炎症反应,这一免疫活动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炎症反应一方面引发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导致组织受损;另一方面,促进免疫驱化、细胞吞噬等作用,以便清除致炎因子,促进机体修复,两个方面动态平衡。但在该病的临床实践中常常面临的问题则是,患者的炎症瀑布链反应引起的免疫失衡,加重了组织损伤,却没有有效地促进机体修复。现有研究表明,疮疡I号的组方中:连翘的有效成分具有在炎症反应中抑制白细胞介素-6水平、升高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作用[3-4];黄芩的有效成分具有动态调节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5-6];苦参的有效成分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降低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作用[7-8]。实验中观测到,经治疗后,实验组以白细胞介素-6为代表的促炎因子水平低于治疗组,而以白细胞介素-10为代表的抑炎因子水平则高于治疗组,表明疮疡I号的应用对疮疡局部亢进的免疫反应产生了有效的抑制作用。同时实验结果还显示实验组在临床炎性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两方面数值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在临床视角中,实验组的炎症水平得到了更好地控制。这一结果与炎性因子的观察结果指向一致,由此可以推测,疮疡I号的有效成分在创面局部抑制了促炎因子水平的同时提高了抑炎因子水平,从而抑制了炎症瀑布链反应,加速了机体修复,促使创面愈合,这一推测可以解释实验组在创面症状和体征评分上优于对照组的原因。

此外,现有研究对疮疡I号组方成分的药理作用也有大量记载,如:1)连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对多种致病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在体内外实验中均表现出广谱、高效的抗致病微生物活性[9]。2)黄芩具有与连翘相仿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同样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致病微生物活性,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应用连翘、黄芩联合抗细菌、病毒研究,普遍认为二者联合应用抗致病微生物活性更强,疗效更加确切[10]。3)赤芍具有抗血栓、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血栓、微血栓形成,对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其抗氧化作用能够在缺血缺氧的环境下拮抗自由基对组织细胞的损害[11-12]。4)当归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同时通过收缩和舒张微血管对机体血压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调节微血管的功效均对糖尿病性溃疡的治疗有积极意义[13]。5)苦参具有杀菌、消毒、抗寄生虫的作用,对多种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有效[14-15]。可见疮疡I号组方在抗致病微生物、缓解血管收缩、改善凝血等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这些机制也很有可能最终作用于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的感染、血管病变等方面,与前文所述的炎性因子调节作用共同起效,达到了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从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临床炎性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水平3个方面来看,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初步证明疮疡I号对于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部溃疡具有较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介素连翘炎性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河南药茶 连翘芽茶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脑脊液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应用于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价值分析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在湿疹患者中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