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承气汤保留灌肠对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腹胀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2022-04-27邵建平李永元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根治承气汤症候

邵建平, 苏 锋, 李永元

消化系统肿瘤中胃癌占比最高,但其早期诊断率较低,一直以来,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胃癌的治疗手段,故而临床治疗胃癌首选外科手术[1-2]。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因其术中可对患者淋巴结展开广泛清扫,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而成为临床治疗胃癌的一种常用术式[3]。但由于受到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炎症刺激等影响,患者术后常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其中腹胀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度不适,还可能导致患者预后不良[4]。既往研究显示,小承气汤应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可促进胃动力及肠道运动,并可使肠道炎症显著减轻[5]。本研究探讨小承气汤保留灌肠对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腹胀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择期行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60例。依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中男、女分别14例、16例,年龄18~68岁,平均(43.48±5.41)岁;疾病类型:溃疡性腺癌13例,浸润型腺癌10例,黏液腺癌5例,鳞状细胞癌2例。观察组(n=30)中男、女分别13例、17例,年龄20~70岁,平均(44.13±5.23)岁;疾病类型:溃疡性腺癌12例,浸润型腺癌9例,鳞状细胞癌6例,黏液腺癌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依据2018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诊疗指南,且经胃镜检查及活检确定为胃癌者;均为麻痹性肠梗阻或肠麻痹;年龄18~70岁,男女不限;ASA分级I~II级。排除标准:接受过放/化疗者;合并冠心病、脑梗死者;神志不清者;基础疾病控制不佳者;合并内科疾病及机械性肠梗阻,手术前有肠道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西医综合疗法:常规行液体复苏、胃肠减压处理,肠外营养支持,给予抗感染、促胃肠动力剂治疗及等温盐水灌肠等,治疗1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搭配中药灌肠。组方如下:大黄20 g,丹皮15 g,赤芍12 g,枳实20 g,厚朴20 g,诸药清水浸30~45 min,加水300 mL文火煎煮,煎浓汁150 mL,放凉至37~38℃,予以保留灌肠。辅助患者取左侧卧位,稍稍垫高臀部,润滑肛周,持续灌肠25 min,1剂/d。灌肠结束嘱咐患者平卧1 h,待患者日排便在3次或以上可停止灌肠治疗1 d,改为隔日治疗,连续治疗1周。

1.4 评价指标

1.4.1 腹胀症状评价标准 依据腹胀程度进行评分,标准如下:1)术后不管空腹或进食后均未出现腹胀症状,计0分;2)术后空腹状态下未出现腹胀症状,进食后感到轻微腹胀,但感觉上可忽略,计1分;3)术后空腹状态下未出现腹胀症状,进食后感到明显腹胀,但尚且可以耐受,计2分;4)术后空腹状态下未出现腹胀症状,进食后感到非常明显腹胀,且不能耐受,计3分;5)术后空腹状态下感到腹胀,计4分;6)术后不管何种状况下,整天都感到明显腹胀,且不能耐受,计5分。

中医症候积分评价标准:临床症状包括胃胀、胃痛、腹胀、腹痛、纳少、呕吐,按照其正常体力活动情况下出现症状为标准,应用半定量积分法展开统分,即按照症状严重程度赋分并统计,分别为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嗳气、泛酸、乏力、便溏、黑便依据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准则予以评分,将各症候评分相加即为中医症候积分。

1.4.2 临床疗效评价 1)显效:排气排便正常,中医症候积分降低超过85%;2)有效:排气排便时间较短,中医症候积分降低50%~84%;3)肠鸣音微弱或无,排气排便时间较长或无,中医症候积分降低低于50%。

1.4.3 生活质量评价 选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从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4个方面进行评价,生活质量与评分呈正比。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腹胀症状与中医症候积分评分、EORTC QLQ-C30评分以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总有效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腹胀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腹胀症状评分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的腹胀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观察组腹胀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腹胀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都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对比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的应用局限性 胃癌是较为凶险的常见、多发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据2020最新全球癌症数据显示,中国年癌症新发病例已达457万,其中胃癌新发病例约有48万,占10.8%,位列癌症谱第3名[6-7]。目前临床对于胃癌多倾向于外科手术治疗,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通过对原发肿瘤偕同转移淋巴结、受累浸润组织一起切除,不遗留肿瘤残存,从而有机会治愈胃癌,也因此成了手术治疗胃癌的常用术式。然而,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后因受多种因素(如麻醉、创伤、药物、引流管或炎症刺激等)的影响,患者多发生胃肠动力减弱、胃肠功能障碍等,通常情况下会在术后3~4 d自然恢复[8-9]。但有部分患者胃肠功能却未能自行恢复,出现腹胀、呕吐、恶心等不适症状,并可能导致术后肠粘连发生风险升高,甚或诱发呼吸困难[10]。另外,若患者术后胃肠运动功能大幅下降,肠黏膜屏障损伤严重,可导致肠道细菌移位,继而诱发肠源性感染,加重患者术后病情。因此,探寻有效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治疗手段是临床医生重点研究的问题。

3.2 小承气汤保留灌肠的应用效果 胃癌属中医“积聚”“反胃”等范畴,气机失调为胃癌发病之主因,术后胃气失降,气机失调,出现胃肠道症状,其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较为典型[11-12]。与此同时,胃癌根治术后瘀血阻滞之症尚重,气机升降受阻,若气行不畅,无法行血,血停则血淤,不通则痛。中药灌肠是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且广泛用于肾功能衰竭、溃疡性结肠炎、肠梗阻等疾病的治疗[13]。张潇月等[14]研究表明,相较于口服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小承气汤保留灌肠改善脓毒症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效果更佳。王劲松等[15]报道,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的小承气汤配合针灸,可有效调节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如常。本研究中,经治疗,两组腹胀症状评分、中医症候积分都出现了明显的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可见小承气汤保留灌肠对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进而缓解各种胃肠道症状。方中枳实化痰散痞,厚朴下气除满;大黄逐瘀通经。以赤芍、丹皮清热解毒,与大黄配伍活血散瘀之效更甚。诸药配伍可使胃肠气畅血行,从而使腹痛、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尽除[16-17]。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取得的临床疗效更优,可见小承气汤保留灌肠可促使患者肠鸣音、排气排便复常得更快。术后予以保留灌肠治疗,既可以起到促进肠道蠕动、清洁肠道的作用,又可防止某些药物对胃黏膜产生不良刺激而造成患者的不适或疼痛。此外,灌肠疗法从直肠给药,药物通过肠道黏膜直接吸收入血,可发挥整体治疗的作用,且操作简便、吸收快、起效也快[1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优。

综上所述,小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可有效缓解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腹胀、胃痛、胃胀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根治承气汤症候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自贡市:多措并举 力促根治欠薪
通江县:“三集中三联合”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日本:一招根治乱停车
根治融资难需要多方发力
增液承气汤临床研究进展
奥曲肽联合大承气汤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