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生物教学的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渗透研究

2022-04-27马秋瑾

求知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性教育高中

摘 要:高中生性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性与生理健康教育,而是与性心理、性道德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教育,对高中生适当开展性教育有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目前,很多高中还没有单独开设高中生性健康教育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是渗透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基于高中生物教学对渗透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研究,有利于提升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更有利于高中生科学认识和看待性健康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材;性教育

作者简介:马秋瑾(1987—),女,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

一、青春期性健康基础理论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期,主要表现为性功能逐渐成熟。高中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会分泌大量激素,性器官开始发育并产生生殖细胞,第二性征逐渐出现,发育速度大大加快,男孩开始出现遗精,女孩开始来月经。随着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高中生的性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学者根据高中生的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异性接近期、异性恋爱期和恋爱期。不同阶段的高中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高中生对自己进入青春期后的变化会感到好奇,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疑惑。如果教育者不通过开展科学的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那么他们很容易受到网络上、电视上的一些不正确的性知识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育者应对青春期阶段的高中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加强对高中生的性健康教育,向其传递科学的性知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性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且师资力量短缺

高中生普遍缺乏性健康知识,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在生理上的变化,性道德观念和性保护意识不强,学生整体对性健康的认识状况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学校对高中生性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学校缺乏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开展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经验,这也是造成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现状的重要原因。

(二)家长缺乏对孩子的科学指导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脆弱敏感,因此家长要为这一阶段的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科学的指导,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青春期。但是许多孩子缺乏来自家长的科学的性健康指导,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家长们总是认为孩子应该专注于学习,孩子成长到一定的阶段自然会了解性健康知识,当孩子提出有关性健康的问题时,家长常常会采取“狡猾”的方式来避开这些问题。第二,部分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了解的性健康知识相对较少。第三,部分家长常年在外工作,导致孩子的家庭性健康教育缺失。

(三)教师对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的储备不足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学识,这是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但是,在對教师的调查中,有教师表示,他们自己的性健康知识储备不足,尤其是性心理学和性法律方面的知识。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工作任务繁重,教学时间增加,自己的学习时间减少。

(四)教师对生物教材中的渗透点把握不准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要在生物课堂中更好地渗透高中生性健康教育,以达到教育的预期目标。教师只有对生物教材体系进行分析,在教材中准确找出能渗透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多数教师没能准确把握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在教材和课外资源中的渗透点。教师由于教学任务较重,平时在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中投入的精力很少,导致渗透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经验不足。

笔者通过上述分析,得出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高中生的性健康知识水平较低,性观念存在偏差,性道德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性健康教育;教师的性健康知识储备不足,在生物教学中对渗透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强,对教材中的渗透点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或对其把握不准确,缺乏渗透的经验和有效的渗透方法。由此可见,高中生性健康教育有待进一步优化。因此,笔者针对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渗透原则和策略。

三、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渗透原则

性学是一门复杂的跨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才能有效开展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借鉴张美梅和陈明德等专家提出的教育原则,针对高中生性健康教育提出了以下原则,旨在帮助高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高中生性健康教育,让学生可以轻松高效地获取性健康知识。

(一)适时、适度原则

教师应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时、适度地开展性健康教育。“适时”意味着教师在渗透高中生性健康教育时要把握好渗透点,如果渗透得过早可能不容易被接受,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而渗透得过晚也不能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适度”意味着教师要把握好渗透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内容的多少。

(二)科学、准确原则

教师在教授性健康知识时,第一,专业术语的表达要科学、准确、规范;第二,教育方法要科学。教师在渗透性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教学手段进行渗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高中生性健康教育。教师应以科学的眼光,充分认识性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重要性,要摒弃陈旧的观念,耐心认真地为学生答疑,不回避、不害羞,同时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向学生传授性健康知识,让学生接受科学的性知识,形成正确的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

(三)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青春期的孩子通过了解和掌握性健康知识,能更好地度过这段人生中的关键时期。高中生性健康教育不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生性健康教育时,应遵循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除了教授教材中的知识,还可以针对社会上的性热点话题,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科学地看待性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能在讨论中树立正确的性意识和性观念,并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人的性行为不仅仅受到所掌握的性知识的影响,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人的思想道德意识。学生如果没有接受过性方面的德育教育,就不能形成健康的性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目前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大多只单纯地谈论性知识,而忽视性道德的内容,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教师应该通过必要的性道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的性行为不仅仅由人的性本能决定,还受到人的思想观念、社会环境和社会伦理道德等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渗透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向学生讲述一些社会伦理,并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的性行为。

四、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学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目前的高中生性健康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相关课程尚未在各所学校开展,教育部门也没有对此做硬性规定。为保证高中生性健康教育能在学校顺利开展,首先,教师应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教师只有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发展情况,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其次,目前已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学校较少,学校也很少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导致学校缺乏开展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教师缺乏科学的关于渗透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方法。因此,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参加短期的专业培训,或者邀请校外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从而逐步解决这方面的师资不足的问题,提高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率。

(二)家长改变传统观念,建立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性健康教育,家长要先改变“无师自通”的传统观念,善于与孩子沟通,在倾听孩子的心声的同时,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性。家长可以充分利用新闻事件、身边发生的事情、亲身经历的故事等资源,及时、适当地与孩子谈论性健康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想法,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当孩子再次遇到问题时,就会主动与家长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得到家长的科学指导。其次,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并且要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做到家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

(三)教师注重自主学习,积累性健康知识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的阶段,这一阶段是高中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保证开展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及时性。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内容繁多,不仅涉及生理学知识,还包括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心理学、伦理学、安全防护等领域的知识。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性方面的学科知识渗透到生物教学中,保证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教师要自主学习,不断“充电”,不能只学习自己所教学的课程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广泛地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虚心向同行和专家咨詢、学习,不断积累各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从而能在课堂上自如地教授学生青春期性健康知识。

(四)教师系统分析教材,认真梳理教材中的渗透点

生物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生物教材中其实融入了很多高中生性健康的知识。因此,教师对生物教材进行系统分析,仔细梳理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在教材中的渗透点,可以有效地掌握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性教育的方法。笔者基于对生物教学材料的分析发现,部分学校内部的教材中的边界处会印有“小提示”等,上面涉及很多有关健康知识的内容,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小提示”传授一些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达到渗透性健康教育的目的。

(五)教师依托生物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生物学的许多内容都与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合理、有序地渗透性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生物学的知识,还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掌握人类发展的规律,从而轻松快乐地度过青春期,过上健康的生活。为了保证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其渗透在生物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专题班会、课外研讨交流、邀请校外专家指导学生等多种方式进行渗透。这些方式相对于课堂环境更宽松、氛围更浓厚,不仅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还可以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五、总结

对于师资不足、对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的问题,学校可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或邀请校外专家进行指导,教师也应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对于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指导的问题,学校应指导家长充分利用新闻事件等资源,与孩子谈论青春期性健康的问题,了解孩子的想法,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同时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对于高中生性健康知识的储备不够充足的问题,教师需要加强自主学习,广泛学习和不断积累各个领域的知识;针对不能准确把握渗透点的问题,可以结合对生物教材体系的系统分析,进一步梳理生物教材中的渗透点。

[参考文献]

[1]金燕,陈志伟.高中生物新教材中透视出的性教育问题——道德教育缺失与教育模式匮乏[J].中学生物学,2008(05):24-26.

[2]贺斌.高中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对T市高中性教育的调查与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3]李婉.我国中学性教育教材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贺斌.对T市高中性教育现行课程状况调查及相关教材分析[J].中华素质教育,2004(05):96-97.

[5]代秋兰,丰玉.基于必修2的高中化学概念性知识的教材整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1): 251.

猜你喜欢

性教育高中
环境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状况的影响浅析
让性教育走近中学生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浅谈青春期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处理“棘手事件”的“一箭双雕”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