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幼儿绘画能力培养

2022-04-27陈梦雅

求知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应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正处于身心健康与思维认知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挖掘幼儿潜能,促进幼儿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和基础认知意识的培养。绘画是幼儿认识世界、感知事物变化的一种方式,也是培養幼儿基础技能、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学校和教师应该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根据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积极开展绘画教学活动,及时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来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专业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创作能力;幼儿绘画能力

作者简介:陈梦雅(1991—),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洲幼儿园,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说:“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指南》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在艺术领域部分,提出了3—6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及教育建议。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要把幼儿的情感放在首要位置,强调幼儿精神层面的获得感与满足感。为此,幼儿教师应该遵循《指南》精神,充分了解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实施创新性教学,培养其绘画能力。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展示的机会,运用丰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帮助幼儿创作出充满趣味性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创作能力和绘画能力。

一、当前幼儿绘画创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引导,教师未能在绘画教学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幼儿心性单纯,较容易受到外部影响,如果教师不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幼儿很可能因受到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而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幼儿绘画时缺乏对其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其只会临摹别人的作品而不会进行自主创作,久而久之,就会弱化幼儿的创作能力甚至影响其日后绘画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绘画教学中,为幼儿寻找合适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其次,教学模式落后,不重视对幼儿创作能力的培养。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幼儿园依旧维持相对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师没有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有的教师认为幼儿的年纪小,在课堂上难以长时间维持专注状态,甚至不理解学习绘画的重要性,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各项绘画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这样的错误想法导致不少教师错过了培养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时期。

最后,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儿童兴趣不高,绘画课堂效率低。在给幼儿传授绘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未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加上幼儿年龄较小,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较容易出现上课走神的情况,使绘画课堂效率低下。还有的教师未能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在课堂上随意给幼儿指定一篇绘画内容,让幼儿进行临摹,这样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幼儿参与绘画的积极性,也难以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更无法提高其绘画能力。

二、幼儿绘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分析

(一)为幼儿搭建表现的舞台,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

《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与成年人不同,表达认识与情感的方式也与成年人不同,他们独特的笔触往往蕴含丰富的想象,成人应予以充分的理解与尊重。笔者认为,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将绘画和自我表达相结合,给予幼儿一个表达和展示的舞台,鼓励他们通过绘画来讲述内心的故事,既培养其绘画能力,又锻炼其表达能力。为此,教师可以让幼儿完成绘画后,主动讲述画作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例如,笔者在鼓励幼儿创作自己想象中的游乐园以后,收集幼儿的画作,然后挑选出其中较为突出或难以理解的画作,让创作者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想法。笔者发现有一位幼儿在画游乐园时运用的都是深色的色彩,还会画出“幽灵”这样的角色,笔者感到十分有趣,于是邀请这位幼儿到讲台上向大家讲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于是,该幼儿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到游乐园“鬼屋”探险的经历,回忆了当时激动紧张的心情。通过该幼儿的分享,大家对此画作的兴趣更加浓厚,也有了交流和表达的欲望,提升了绘画的积极性,在后来的创作中,都能将绘画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此外,笔者还会鼓励幼儿创作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连环画小故事,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连环画小故事的制作当中。首先由大家共同想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每一位幼儿通过接力的方式画出情景,并写出人物的对话来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例如,某次连环画创作以两个小朋友一起去幼儿园上学为开头,而后,幼儿们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想象,描绘出这两个小朋友在幼儿园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有的幼儿在连环画上画出了两个主人公在开学的第一天认识新朋友和老师的情景,有的幼儿画出了老师、黑板、课桌,还有的幼儿画出了在教室上课的情景,并配上文字“很高兴认识你,我的朋友”。这种创作与生活相关的连环故事的方式,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创新教学方式,利用游戏化活动,培养幼儿绘画能力

《指南》指出,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即幼儿心性尚小,具有好玩的特点,他们是依靠直接的经验获得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是在游戏与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教师如果能科学合理地利用游戏进行绘画教学,对提高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和幼儿绘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开展扮演童话故事角色的游戏,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描绘游戏中需要的道具,如制作一些需要戴在角色头上的装饰品、通过绘画制作森林城堡等。这样充满趣味的绘画教学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画出丰富多彩的作品。而且,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幼儿还能有很多机会接触各种绘画故事,专注地参与其中,进而提升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能力,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甚至还可以讲述作品中涉及的事物,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幼儿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绘画资料,以辅助课堂教学的游戏化活动,还要参考幼儿的喜好,在游戏中融入创新有趣的元素,如利用幼儿喜爱的动漫或卡通形象来设计游戏。这种直观且形象的内容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经验和情感,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绘画,提升绘画能力。

(三)根据幼儿兴趣爱好开展教学,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提升

《指南》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品质,即尊重他们在活动中表现的积极态度与良好倾向,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教学观察发现幼儿表现出了一定的绘画倾向。有的孩子喜欢画花草,有的孩子喜欢画科幻世界,有的孩子喜欢画人,还有的孩子喜欢画动物。他们一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例如,有的幼儿对科幻类的题材比较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时,引导其想象科幻世界的场景和相关元素,如飞碟、外星人或外星基地。幼儿基于自身的认知,会发挥想象力画出他们理解的科幻世界中的元素,使绘画作品充满梦幻的色彩。对于喜欢画小动物的幼儿,教师可以为其创建一个“动物王国”的故事情境,里面有小狗、老虎、狮子、小鸡等动物,再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绘画,帮助幼儿培养优秀的绘画技巧,提升其绘画能力。面对喜欢色彩缤纷的花儿、翠绿的小草或树木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他们平时在校外注意观察植物,寻找素材,比如鼓励幼儿在公园里找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进行观察绘画。这种基于幼儿兴趣爱好的绘画教学活动,能充分提升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让因材施教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

(四)运用户外写真活动锻炼幼儿的创作能力

教师在绘画教学中要让幼儿明白,绘画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还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真实事物进行模仿绘画,从模仿绘画到自己创作是学习绘画的基本过程。按照《指南》提出的“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笔者鼓励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寻找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对比事物的特色来进行绘画。这样的户外写真活动不仅能够减少室内授课的单一性和枯燥性,还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绘画积极性,帮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画出它们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户外写真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指导幼儿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对象,然后指导幼儿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并通过颜色的搭配来进行创作与表达。

以笔者组织过的一个小型的户外写真活动为例。笔者带领幼儿在教室外找到一个固定的、开放的空间,让幼儿带上画纸和画笔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对象进行绘画。有的幼儿选择树为描画的对象,有的幼儿选择绘画教学楼。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幼儿不知道该用什么颜色来展现他们想绘画的内容。这是因为现实中事物的色彩是复杂的,幼儿的认知有限,无法展现事物的整体面貌和色彩。笔者便引导与鼓励幼儿使用相似的颜色来表达绘画对象的整体结构并赋予它特定的特征。例如,在绘画教学楼时,可以用黑色铅笔画出教学楼的框架,并在上面写上“教学楼”的字样,让别人了解它是什么。经过这样的引导之后,幼儿们在绘画时表现得更加轻松顺利了。对于选择花草树木为绘画对象的幼儿,笔者便引导他们在花草树木旁边加一道篱笆,写下幼儿园的名字。这样就能让幼儿们的绘画内容就变得更加丰满,有助于培养他们在绘画中的整体构思能力,并教会他们如何让他人理解自己的绘画。笔者还发现,有的幼儿在花草树木旁边加了其他元素,用来代表幼儿园的孩子们。对于这种创新方式,笔者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赞扬。完成绘画后,笔者带领幼儿回到教室进行交流。幼儿们对这次户外写真活动反应积极,并感受到了绘画的乐趣,对绘画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五)对幼儿绘画能力进行相对全面的评价

教师要对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全面的评价,这样才能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发展性评价就是针对幼儿成长过程的变化而开展的一种相对全面的评价方式,是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评估。教师在对幼儿绘画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幼儿对艺术的领悟能力,关注幼儿画作在基础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能力,还要关注幼儿对绘画知识和技巧的掌握情况,包括绘画形式、作品造型、色彩和构图,乃至关注幼儿领会绘画的本质并学习掌握好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情况,并做出相对全面的评价,以促进幼儿绘画能力发展。

在对幼儿绘画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维持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可以使教师从多个角度了解幼儿的能力发展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每一位幼儿的评价都需要保持公平性、公正性和全面性。此外,教师在对幼儿的画作进行评价之后,还要鼓励幼儿相互学习交流,遇到自己不擅长的绘画内容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或是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后,学会与他人分享,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认真聆听他人对自己作品的反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进而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作为幼儿的启蒙者,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绘画教学策略,依据《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充分利用幼儿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来创新教学活动,让幼儿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其中,户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幼儿绘画能力较为有效的方式,在进行户外实践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挥创造力,创作出更好的画作。

[参考文献]

[1]朱琳.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J].新智慧,2021(12):37-38.

[2]魏志惠.探討提升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策略[J].知识文库,2021(05):179-180.

[3]陈秀娟.幼儿绘画能力培养“四路径”[J].甘肃教育,2020(22):188.

[4]王爱琴.浅谈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28):183-184.

[5]徐苗苗.以绘画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的研究[J].智力,2020(27):187-188.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