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多维交融”职业工匠人才培养体系下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2022-04-27潘晓东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职教师工匠精神

【摘要】本文基于培养教师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论述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在“一体多维交融”职业工匠人才培养体系下培养教师工匠精神的路径,提出培养工匠精神教师应做到自觉践行师德,要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等培养策略。

【关键词】一体多维交融 工匠精神 中职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2-0059-03

职业教师队伍素养的高低对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中職技术人才有着决定性作用,高素质的教师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把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摆在突出位置,致力于打造品德高、质量优的教师队伍。“工匠精神”是教师、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集中体现。

作为学生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要秉持对学生发展高度负责的信念,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人才培养标准和目标,坚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理想,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中职学校也应根据本校师资的实际情况,采取加强教师党史教育、开设师德论坛等方式,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群体。

一、培养教师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弘扬工匠精神是践行“创新中国”的现实需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在每个劳动者心中播撒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等职业精神的种子,努力培养大国工匠,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才能不断丰富“创新中国”的内涵。中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和改革的实践者、推动者,要积极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敢于打破固有观念,冲破原有束缚,积极开拓创新、追求完美,主动践行工匠精神,才能扎实推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工作。

(一)培养教师工匠精神为提升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中职教师的使命则更为特殊,要着力培养技能型、创新型、实用型的专门技术人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打造一支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是首要条件。我国向来重视师风师德建设,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和个人修养与行为”4个方面对中职教师的师德做出了明确要求,为中职学校开展师风师德建设工作提供了政策、指明了方向。各中职学校应紧紧围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具体要求,落实教师工匠精神培养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二)培养教师工匠精神能够有效破解师德建设“双重性”难题

中职学校的育人理念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中职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要同时承担专业知识传授、德育教育和学生就业指导等工作。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师风师德内容具有“双重性”特征,即要培养教师本职工作方面的职业道德,又培养教师行业企业方面的职业道德。具体而言,首先是从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来说,中职教师应具备以下职业品质:一是要对自身职业具有高度认同感、信念感,要有改革创新意识、终身学习意识,主动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形势、新理念、新方法,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科技发展新动态,积极推动自身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的更新,并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二是要有高度职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于分享;三是要主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既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性格发展、个性需求、心理情况,尊重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权利。

其次是从行业企业职业道德角度来看,中职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学习技术的引导者,是学生了解行业企业文化、岗位技能和道德需求的领路人,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把关者。扮演如此重要角色的教师,自身应当具备企业行业需要的职业道德,如遵纪守法、刻苦钻研、兢兢业业等品质,并带领学生走进相关行业和企业,根据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践行这些职业道德,致力于为行业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技术人才。

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师风师德内容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体现在中职学校师风师德内容过于庞杂,给落实中职教师工匠精神培养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工匠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业、企业道德的结合体,因此培养教师工匠精神能够有效破解中职学校师风师德内容“双重性”难题。

(三)培养教师工匠精神有助于促使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近年来我国推动职业教育深化发展的重要举措。201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指出,“双师型”教师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由此可见,职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行业企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指导学生操作的能力、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学能力。要实现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的目标,教师一方面需要在教学岗位上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跟岗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而工匠精神的培养,同样需要教师在岗位工作和行业、企业跟岗实践中完成,所以说培养教师工匠精神有助于促使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四)培养教师工匠精神有利于发展教师的“双实践”能力

培养教师工匠精神,有利于发展教师的“双实践”能力。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所谓“职业教育”就是基于“职业”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让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教育。因此,中职教师既要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能力,又要具备指导学生提升技术水平、实操能力的技术实践能力。具体而言,中职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科学设计教学的能力、有效把控课堂的能力、优化教学环节的能力、创设合理教学情境的能力、研发专业课程的能力等。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了解学生学情,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整合、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中职教师的技术实践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要能够结合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指导学生学习技术、应用技术,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技术实践能力,我国主要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校企合作中,教师要按照校企共同制订的计划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了解企业发展新动向、新技术,并根据企业跟岗所学和学生实际情况等,采取多种途径培养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教师“双实践”能力的过程,与培养教师工匠精神的过程是重合的,加强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深化教师“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教师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宁三职校)联合广西职业师范学院组成了产教融合研究团队,进行“一体多维交融”机电专业集群建设研究,明确了以机电专业群为龙头专业群的建设思路,形成了“学校+职教集团+产教融合企业中心”的校、行、企多维交融的实践模式。“一体多维交融”的“一体”是指以“质造”人才为目标,构建产教一体框架,同时通过建设名匠典范墙、企业技术能手数据库和编制课程化工作手册等方式,致力于树匠心、铸匠品、出匠人;“多维交融”是指多个维度相互融合,具体包括“二维、三库、五位”,其中“二维”是指学生工匠、企业工匠,“三库”是指竞赛资源库、教学整改库、教学资源库,“五位”是指学校、职教集团、名师成长工作室、技术服务中心、产教融合企业五方。这一模式打破了学科、专业间的壁垒,创造性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嵌入“匠品、匠心、匠艺、匠工、匠人”精神的教育,形成了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认同、认证体系,有利于将教师工匠、学生工匠转变为企业工匠。

实践“一体多维交融”职业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工匠精神有更高的要求。为此,南宁三职校采取了如下途径,落实教师工匠精神培养工作。

(一)培养工匠精神,教师应做到“一践行三学会”

首先,教师要做到“一践行”,主要是指要主动积极地践行师德,包括践行师德规范、培养教育情怀和工匠精神等。“践行”就是强调知行合一、付诸行动,南宁三职校对教师提出了如下4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自觉践行师风师德,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育人方针,坚定依法执教信念,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二是要对教育事业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热爱职业教育、热爱教师岗位、热爱学生,自觉培养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等,并将这些精神传递给学生,做学生精神成长的指明灯、领路人;三是要时刻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好榜样,用良好、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谅解学生,用温暖、阳光的情感感动学生、教化学生;四是要有问题意识、首创精神,用研究的眼光发现问题,从新角度、新眼光看待并解决问题,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由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不少中职教师会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教师就会丧失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心,工作信念不足,所以我校提倡教师自觉践行师风师德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教师要做到“三学会”,主要是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师工匠精神,南宁三职校提出如下具体要求:一是要求教师主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学习现代化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积极推动所教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如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能力,南宁三职校定期、分批組织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信息技术培训,分批安排教师前往广东、上海、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跟岗学习,同时不定期邀请企业、行业的信息技术工程师等到校做专题讲座、上主题课,现场指导教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进程。二是要求教师具备开展班级各项管理事务、建设特色班级文化、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能力,具备能够全方位、全程育人,能够在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中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术的综合育人能力,具备分析就业形势、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指导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的职业指导能力,具备引导学生开展反思研究、发展学生国际视野的创新能力。三是要求教师制订职业发展近期规划和长期规划,明确职业发展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对照目标、规划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提升,每学期开学教师需要提交本学期的发展计划,每学期末学校会组成考核小组对教师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查,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落实好自己的发展计划。

“一践行三学会”从师德、教学、育人、发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了全面的要求,对促进教师工匠精神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加强专业学习、端正职业态度,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才能有效应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才能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工匠型教师。

(二)培养工匠精神,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首先,就教师自身而言,培养工匠精神,教师要始终秉持“以自己为本”的原则,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笔者认为,教师要坚持“以自己为本”,就要坚持提升自主发展的能力,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自主发展能力包含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从所教专业的技术要求、自身的专业短板等实际出发,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库、网络学习平台等进行自主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思考和自主反思的能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合作创新能力是指教师要具有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要经常关注前沿技术、市场发展新动态、国际技术研究成果等,同时加强与本校教师、学生及与行业企业专家的合作,共同研究新方法、新技术,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其次,就学生层面而言,培养工匠精神,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一方面,中职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在构建学生职前培养目标时应充分考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此,教师不仅要充分研究、分析国家政策,还要明确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兴趣爱好,才能建构更加适合学生职业发展、就业需求的职前培养目标,才能开展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工作。

总而言之,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是我国培养“大国工匠”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中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师实现“双师型”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中职教师应积极培养工匠精神,在教学实践、技术实践过程中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并将工匠精神播撒在学生心中,培养工匠型技术人才。

注: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和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质培优背景下‘岗课赛证’四位一体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人工智能应用专业群为例”(编号:GXZZJG2021A06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潘晓东(1964— ),广西上林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学校内涵管理建设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中职教师工匠精神
试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中职教师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探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