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职业学校“一主二段三双”民族工艺传承模式探究
2022-04-27赖志明黄松清
赖志明 黄松清
【摘要】本文基于对民族地区职业学校传承民族工艺及相关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论述符合大多数民族工艺传承特点的、能有效实现民族工艺传承和创新的、以职业学校为传承主体的“一主二段三双”民族工艺传承新模式,为探索民族工艺传承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一主二段三双 民族工艺传承 竹雕工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2-0009-05
民族工艺是各民族带有历史文化烙印的精神记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出现,使传统手工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有的甚至出现了传承的断层。因此,积极探索民族工艺传承教育,对帮助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族工艺传承大致分为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学校传承三种模式,学校传承模式与其他两种模式相比具有传承人数最多、教学效率高、教学资源丰富、开放性好等优点,所以其传承效果最好。因此,如何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民族工艺传承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保证职业学校培养民族工艺传承人才的质量,是民族地区职业学校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一、职业学校民族工艺传承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合作企业要求较高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和“对接—渗透—交融”培养模式是职业学校传承民族工艺和文化比较流行的模式。这两种模式对校企合作的耦合度要求比较高,它们采用工学交替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一半时间在职业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另一半时间在企业由企业师傅带领一边工作一边实习,学校和企业都是民族工艺传承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但由于学校办学的公益性和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趋利性导致两者合作的目标不统一,所以经常出现学校热企业冷、协调不佳、耦合不好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民族工艺传承人才的培养质量。另外,这两种模式对企业规模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实习学生人数比较多,一般的小企业无法同时容纳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即使勉强接收了这么多实习学生,也会出现实习质量不好、实习管理困难等许多问题,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族工艺,因为没有大企业或产业支持,往往很难传承下去,所以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不利于民族工艺的传承教育。
(二)学习时间不足
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一个优秀的民族技艺工匠需要经过五至十年的培养才能达到一定水平。多师多徒群体培养和技能培养模式是一个“学校传承”+“师徒传承”的结合体,由职业学校来主导民族工艺传承教育,与当前很多民族传统文化和工艺传承的生存环境和特点相似,但是由于职业学校的学制时间短,学生在短短的三年中需要学习文化、思政、专业等很多课程,而真正学习民族手工技艺的时间比较少,所以民族工艺传承质量也不可能很好。
(三)生产环境缺失
职业学校传承方式将传统手工技艺搬入课堂,好的方面是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了系统化整理和归纳,不好的方面是片面地割裂了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教育所需要的真实生产环境。缺少在真实生产过程中的言传身教,没有在实际劳作中的技艺传授,民族手工技艺的人才培养质量难免会受到影响。
所以,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学校传承民族工艺的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应以民族地区职业学校为主体,企业和民族工艺大师协同配合,以实现“学徒新手—优秀工匠—民族工艺大师”的完全成长,完成传承民族工艺和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为解决民族工艺传承和发展困境寻找新的思路。
二、民族地区职业学校“一主二段三双”民族工艺传承模式的内涵
“一主二段三双”民族工艺传承模式是我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个性化经济(对工艺品的需求)、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立强大民族文化自信心的背景下,针对竹雕工艺的特点和传承现状,结合我校數控专业民族竹雕工艺教学实践而探索出来的一种民族工艺传承新模式(如图1所示)。它具有职业学校传承民族工艺的完整性和时代性特征,旨在通过教研活动为竹雕工艺课程提供教学平台,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也为民族地区职业学校传承民族工艺和文化、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一条实践路径。其主要内容有:
(一)强调一个民族工艺传承主体(一主)
在民族工艺传承中,职业学校扮演着“主体”的角色,发挥着传承和创新的主要作用。其旨在避免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等传统模式的传承人数少、容易出现传承断层等问题,也尽量避免多个传承主体在传承中融合不好、协调性不强、传承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缺点。同时,其充分发挥了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公益性强、传承人数多、教学效率高、教学资源丰富、开放性好的优势,使传统民族工艺得到充分继承、创新和发展。企业、工作坊、民族工艺大师等在这个模式中则是扮演“协同”的角色。
(二)包含两类教育对象(双翼)
两类教育对象一是全日制在校学生,二是社会人员。在校学生的学制是三年,由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牵头进行专业教学,开设竹雕工艺相关课程,同时组建竹雕手工艺制作社团进行第二课堂教学,两个课堂齐头并进,共同实现竹雕工艺传承的教育;同时也把一些农民和社区居民等社会人员组织起来,通过开办短期培训班的形式,推广竹雕工艺,旨在培养更多的民族工艺工匠,把民族工艺人才链逐步做大做强,形成规模,突出特色,达到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融合了优秀工匠完全成长的二个培养阶段(二段)
一是毕业前在校学习阶段(以下简称入门段),二是毕业后继续培训阶段(以下简称进阶段),旨在改善职业学校传承模式由于学习时间短而导致学艺不精等问题,以实现优秀工匠的完全成长。入门段主要教学对象是在校学生,学制三年,也包括刚参加培训的社会人员,他们对民族手工技艺认识很少;进阶段的教学对象是毕业或经过培训后从事本专业工作三至五年的民族工艺手艺人,他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发展瓶颈,迫切需要专家的指引。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培养,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民族手工技艺,实现了从入门到成功、从成功到卓越的成长跨越。
(四)推动了两个协同办学(双协同)
一是学校与企业协同,二是学校与民族工艺大师协同。虽然以职业学校为主体的民族工艺传承教学有许多优势,但也离不开与民族工艺企业和民族工艺大师的协同合作。学校通过聘请企业工艺技术人员和民族工艺大师来校任教或参与培训指导,合理安排学生到民族工艺企业实习,弥补了职业学校民族工艺教学师资和实训资源的不足,提升了民族工艺传承的质量。
(五)实现两个民族工艺传承的核心目的(双核)
一是传承创新民族工艺,二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职业教育除了要肩负起传承、创新和发展民族工艺的职责,更要配合国家振兴乡村的战略,以传承民族工艺为契机,对民族工艺进行专门发掘和研究,不断创新发展,培养民族工艺工匠,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三、构建民族地区职业学校“一主二段三双”民族工艺传承新模式的意义
(一)有效传承民族工艺,保护民族文化
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很多璀璨绚丽的传统民族工艺和文化已经呈衰落态势,甚至出现了传承断层,保护传统民族工艺和文化刻不容缓。在新时代背景下,我校以民族工艺竹雕为例,以职业学校为传承民族工艺教育的主体(一主),以“传承和创新民族工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为传承教育的两个核心(双核),以“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为传承教育的两个对象(双翼),开发相关竹雕工艺课程,并与现代数控加工技术相结合,通过“入门段”和“进阶段”两个阶段学习(二段),与“民族工艺企业、民族工艺大师”联手协同合作(双协同),构建了民族地区职业学校民族工艺传承的“一主二段三双”新模式,让更多的民族工艺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学到民族工艺,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民族工艺人才更加优秀,从而有效地保护民族工艺和民族文化。
(二)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以职业学校为传承主体,组织更多的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进行学习,对民族工艺进行培训推广,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民族工艺工匠,让更多的人掌握一门或多门实用的、好用的、与本地特色或资源相适应的谋生技能,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需求的创新人才,充分发挥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逐渐形成本地特色产业,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三)推进民族文化自信教育,提高民族凝聚力
把民族工艺纳入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通过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学和实训练习,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能陶冶学生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民族,认识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增强其民族认同感,提高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基于民族“竹雕”工艺,实施“一主二段三双”模式
竹雕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信息、技艺智慧和社会价值,我校把竹雕工艺纳入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课程建设中,整合数控专业的教学资源,完善竹雕工藝课程的内容,突出竹雕工艺课程的特色,以实现传承民族工艺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职业学校全面主导竹雕工艺传承与创新的教学工作,发挥竹雕工艺传承教育的主要作用,体现竹雕工艺传承教育的主体角色,企业、工作坊、手艺人等在竹雕工艺传承教育中是“联合协同育人”的角色。
(一)实践优秀人才“二段式”完全成长教学模式,实现新手到大师的跨越
“新手—工匠—大师”是优秀人才完全成长的三个层次,从新手成长到大师层次至少需要八至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职业学校的三年教育很难把一个新手培养成竹雕工艺大师。因此,根据优秀人才成长层次理论,需要把竹雕工艺教学时间延长到毕业之后。因为它包含了成长过程的入门段和进阶段,所以称为优秀人才“二段式”完全成长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入门段是在校学习阶段,学制三年,教学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和初学竹雕的社会人员,学生除了要学习竹雕工艺相关专业课程,还要学习文化、体艺、思政等课程,毕业时学生能够掌握竹雕工艺品雕刻的基本操作,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竹雕作品。这一阶段由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主导竹雕工艺教学,企业、竹雕工艺大师等协同辅导。
进阶段安排在学生毕业之后,旨在让学生在不同成长时期都能适时得到教师和大师们的指点与帮助,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对象是毕业或培训后从事竹雕工作三至五年的竹雕工艺工匠,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竹雕技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疑惑,需要提高雕刻技术,突破成长瓶颈。这一阶段教学采用后续提升培训方式进行,每年按学员需求举办一至二期培训班,每期培训时间三至五天,主要是针对一个或者多个亟须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解答或者提供帮助。培训班的形式分为进阶培训班、共同提高小组、个人咨询指导三种,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培训需要。进阶段教学对任课教师的技能要求比较高,职业学校负责竹雕工艺培训班的组织和实施,教学上则按照培训内容聘请合适的企业竹雕手艺人、竹雕工艺大师进行培训,学校专业教师协同参与辅导,并在其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段式”完全成长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从新手层次开始成长,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达到竹雕工艺大师层次。
(二)完善“双课堂联动”育人体系,提高竹雕工艺传承教学质量
本地竹雕工艺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韵味。根据竹雕工艺品造型生动、样式精致细腻的特点,我校结合专业配置的实际情况,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由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牵头进行第一课堂教学,同时组建竹雕手工艺制作社团进行第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雕刻工艺”创客实践中心的教学与实训资源,实现竹雕工艺的传承教育(如图3所示)。
1.立足第一课堂,打造优质的竹雕工艺课程
在数控专业增设三门竹雕工艺选修课程,面向数控专业学生组织开展竹雕工艺的理论和实训教学,包括民族特色文化、竹雕工艺的理论和操作、竹雕工艺的数控加工等内容,由数控专业教师主导完成,企业、竹雕大师等协同辅导。课堂教学采用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以竹雕作品精美绝伦的造型和视觉冲击效果,吸引学生的兴趣,由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冲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竹雕作品手雕和数控雕刻技能。
2.开发第二课堂,提升民族工艺传承质量
组建竹雕手工艺制作社团,除了数控专业学生,还可以招收其他专业对竹雕工艺感兴趣的学生为会员,利用第七节课和晚自习时间进行授课,教学内容都是竹雕工艺最简明精要的部分,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是兴趣班,主要内容包括竹雕工艺文化与竹雕手工艺基本雕刻技法等,教学对象是数控专业一年级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以组织竹雕工艺品创作和展示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竹雕工艺的快乐,达到“以乐促练”的目的。由学校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共90学时。第二层次是竞赛班,主要内容包括竹雕工艺品数控加工技术和工艺品创新等,教学对象是数控专业二年级学生和参加了兴趣班学习的其他专业学生,旨在让学生的竹雕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提高实训练习强度和难度,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别和级别的学生职业技能比赛,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由学校专业教师为主导、竹雕工艺传承人和企业雕刻大师协同完成教学,共90学时。第三层次是实习班,利用学生三年级的顶岗实习时间,让学生真正走入企业,在企业严格的生产管理中得到真正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雕刻技术,加快学生的成长速度,达到“以用促练”的目的。由学校专业教师组织、竹雕工艺大师和企业雕刻工匠主导完成教学,实习时间为一学期。
竹雕工艺“双课堂联动”育人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民族工艺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竹雕工艺雕刻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成才。
(三)构建“雕刻工艺”创客实践中心,培育创新型工匠
把创客教育融入竹雕工艺课堂,挖掘竹雕工艺特色活动,培育创新型民族竹雕工匠。我校以手工艺品雕刻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和数控雕刻加工实训室为基础,优化整合成数控专业“雕刻工艺”创客实践中心,为竹雕工艺创客教育提供专业支持和实践空间,为学生从创意想法到成品制作提供技术服务和实践平台。
1.用创客理念优化竹雕工艺课程教学
实践体验式的“创新—实践—分享”创客教育理念,基于竹雕工艺课程要求,让学生通过创新设计来学习竹雕产品构图和民族文化,通过制作和实践来学习竹雕产品的雕刻技法,通过平台分享成果来体验创新和实践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如图4所示)。
(1)布置创新任务:按教学计划把竹雕工艺课程分解成许多小任务,分小组完成竹雕工艺品的设计。
(2)产品制作实践:各小组在“雕刻工艺”创客实践中心完成创新产品的制作。
(3)分享创新成果:各小组在线上或线下平台分享学习的过程和经验,体验创新乐趣。
2.用创客活动体现竹雕工艺课程的教学特色
依托“竹雕工艺”创客实践中心,教师通过组织各种集体创客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探索、实践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学生多维度、多方向的职业发展,形成了把创新教育融入竹雕工艺课程教学的专业特色。比如:开展创客之星、创客大碰撞等多样化的创客活动,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大赛,对在创客平台和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中取得成绩的个人和团队进行奖励,激勵学生主动进行创新实践。
(四)加强与企业、工艺大师的协作,构建高水平的民族工艺传承师资队伍
以职业学校为主体的民族工艺传承需要与民族工艺企业和民族工艺大师协同合作,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解决教学和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推动民族工艺传承高质量发展。
1.职业学校与民族工艺大师协作
学校积极邀请和争取民族工艺大师的支持和帮助,聘请民族工艺大师来校上课,直接参与竹雕工艺课程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职业学校与民族工艺企业协作
一是与企业共同建设“竹雕工艺”创客实践中心,共享资源,协同合作;二是合作承办竹雕工艺后续培训项目,由职业学校组织,民族工艺企业协同,提高民族工艺技能培训效果;三是通过校企合作“互聘互惠”方式,请企业大师进校,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民族工艺传承教育师资队伍,提升竹雕工艺传承人才培养质量。
(五)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以职业学校为主体的竹雕工艺传承对象应该不仅仅是在校学生,还应该包括农民、社区居民等社会人员。职业学校应不定期组织有学习竹雕工艺需求的社会人员进行培训,一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人员掌握竹雕工艺,提升个体素质,保证竹雕工艺持续传承下去,打造竹雕工艺文化氛围,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和乡土文化;二是深化“根在农村、励志进取、发展特色”的乡村振兴理念,把家乡建设成为富有创造力和具有竞争力的新农村;三是加强工匠精神的思想教育,炼匠艺、铸匠心、筑匠魂、塑匠人,消除学生的懈怠之心,激发学生的昂扬斗志,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总之,以民族地区职业学校为主体的“一主二段三双”民族工艺传承模式更符合大多数民族工艺传承的特点,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民族工艺传承和创新,让更多人学会民族工艺,同时也为入门新手成长为民族工艺工匠和大师提供必要的、行之有效的帮助,使民族竹雕工艺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形成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梁琳.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6.
[2]王屹,王立高.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中职民族文化传承示范特色项目建设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6).
[3]蓝洁.民族职教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14(25).
[4]李媛媛,唐锡海,蓝洁.现代学徒制传承民族工艺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
[5]梁燕清.对接—渗透—交融:中职学校培养民族文化传人的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2018(2).
[6]蔡璐.传统工艺传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民族地区职业学校民族工艺传承‘一主二段三双’模式构建与实践——以竹雕工艺为例”(编号:GXZZJG2020A07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赖志明(1971— ),广西岑溪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控加工、模具制造、雕刻、校企合作;黄松清(1987— ),广西岑溪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控加工、造型设计。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