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双辅,多级分层”
——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心科学运行机制下的管理模式探索*
2022-04-26宋文禄
李 悝 宋文禄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利用现有资源发掘自身潜力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高校实验室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全面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艺术实践教学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转型的形势下,对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相配套的实验中心运行机制健全完善、管理方法精细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扩大,专业规模及师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艺术实践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分到整的过程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高大全的建设模式下,艺术实践方向、进度与目标的科学规划,调控人、财、物的流程与制度,实践中心内部管理环节的密合度,实践中心与学校其他各部门的任务衔接效率等,都存在很大的升级空间。国内有关资料也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但在解决思路上缺乏“精准有效”,未能很好体现艺术实践教学诉求。国外有关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的资料有限。欧美艺术院校实验室规模相对较小,专职管理人员数量少,有的实验室由专业教授负责管理。日本艺术院校实验室布局和设施更有利于开放使用,凸显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性化。部分实验室可以预约并结合智能分级门禁分配权限。实验室仪器维修商业化,实验室将仪器维修责任转移给保险公司。这些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在实验室规模有限的前提下部分经验可以借鉴,对于规模大、管理层次复杂的综合性艺术实践中心这些管理措施难以覆盖。本课题以设计类院校为研究模型,因时因事探讨更适应当前艺术类实验室改革发展的各项举措,并在实验室总体规划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分析并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当前实验教学发展。
二、“一控双辅”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框架搭建主要服务于艺术实践大平台建设发展。艺术综合性实践中心发展秉持共享、开放、交叉、创新的理念,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实践实力为核心,不断推进实践条件、实践技术、实践能力的全面建设,保障实践项目高质量完成,注重产生原创性、引领性的艺术设计成果。构建学术研究和设计思想交流平台,提升实践项目科学设计和创新能力。艺术与实践教学中心归类主要参考艺术专业学科设置结构来划分,大致有数字艺术与传媒、建筑与景观设计、服装与染织设计、工业设计与展示工程、传统手工艺、包装与艺术设计、造型艺术等。多学科实验室背景为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可能性,在空间、技术、设备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实践中心管理提出了挑战。不同艺术学科的课程活动规律差异大,对实验过程控制力度、实验数据利用、科学技术依赖程度均有不同。实践中心负责人需统筹管理,了解所属实验室的不同情况,依据专业特色及专业发展要求,结合实践课教师、实验室教辅教师对实践课程的反馈信息、归纳共性、兼顾差别,总结经验统一部署管理模块。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艺术实践辅助方法,在督促实验进度、完善实验环节、提高实验等方面有着显著作用。
1.实验教学质量可控
艺术设计实验的特点时间跨度大、逻辑性弱、工艺步骤复杂,实验手段多样并随着创意思维变化实验方向发生偏移,这些因素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整体把控能力以及决定着实践效果的呈现。艺术设计实践包括内涵与技艺锤炼两个主要方面,每一门课不仅是松散的体验模式,而应该是有重点、难点并有相对具体的衡量标准:(1)学生在设计课程授课过程掌握实践的难点和重点,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差距,并针对不同的薄弱环节深入思考、反复训练。老师对课程重点掌握情况分析,进一步调整讲解与操作的比例分配、关键知识点和关键技术的指导程度、学生独立实践时间分布等。(2)实践项目指导教师以及教学辅助教师应将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善于建立时间进度条、难度曲线、复杂度分析,对项目进行整体分析与衡量。
2.数据记录与分析辅助
艺术设计实践教师、教辅对于实践产生的数据积累没有足够重视。用感性预测代替理性归纳的教学方法在并行运行的实验课程实施中,既不利于实验设备整体运行、技术细节传授,又不利于专业的深入研究、专业能力巩固、实践经验积累。数据记录与分析是实现实验室管理整体运行的可靠抓手。
(1)实践中心实验室使用人数、时间、频率数据收集分析。没有真实的数据、大量数据的积累和深入的数据分析,就谈不上实践教学整体空间的有效合理。人数少、使用率不高的实验室可以拆分、合并或者灵活组合用以调控实验空间,保障师生有足够切实可用的实验空间条件,整体提升实验室空间效率。
(2)设备预约、使用、维护、损坏、购置数据收集分析。这五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例如:使用率高的设备会出现设备或者配件损坏率高的情况。设备损坏使得设备的预约、使用受限,设备状态经常要进入到维护环节中去。课程或者项目的完成如果不被损坏率影响,在设备购置上就要预留出一部分资金。设备或者配件的损坏数量与预留的资金数量紧扣起来,实现设备数量有限条件下的维修和购置经费统筹安排。
3.疫情影响下的互联网技术辅助
艺术实践教学中心大平台建设培养学生跨专业的实践技能,将多种艺术语言作为表达方式,以综合材质和技艺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新的思考方式。实践教学中心大平台建设有效打通专业壁垒促进学科融合,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协同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工具使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互通、优势互补,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实验室结合疫情防控要求与实验室使用规律,在尽量减少人员接触,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实验室有效、实时管理。保证师生高效、有序、规范的使用实验室资源。
(1)基础数据信息
实验室基础数据是对实验室空间、设备、功能、建设规模、整体实力情况的说明,是实验室的教师和学生了解实验室直接有效的途径,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依据自身需要借用实验室。实验室信息数据发生变化时通过互联网动态更新数据并向师生公布最新状态,例如: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下实验人数发生变化。申请教师应安排实验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使用申请表。
(2)设备信息
设备管理是以实验室存放点为坐标,展示实验设备品牌、型号、规格、使用注意事项、借用等级。设备预约及使用的动态进程实时更新,提升设备使用的便捷度和师生满意度,极大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
(3)实验室准入设置
实验室安全是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随着实践中心规模扩大,实验室任务增加,实验设备老化,实验室安全隐患越来越大。实验室制度怎样落实到实际操作过程中,提高师生们的实验安全警惕性,重视过程安全,布置针对性强、高效的实验安全培训,是实践中心人员不断努力的方向。实验室利用正念引导的方法制定安全准入考试办法,将安全注意环节穿插引入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收尾中,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起针对不同实验课程、实验项目以及不同实验内容的具体流程共同制定实验室使用安全题库。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实验预约申请中实验任务情况对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师生进行考试绑定与编辑,并通知实验室使用人参加考试。考试通过获得安全证书的师生方可使用实验室。
(4)开放预约管理
实验室使用包括教学计划内、教学计划外两种情况。教学计划内课程使用分为八小时工作时间内使用与八小时工作时间外使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列入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实践中心在开学初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不需要通过网上预约就可以保证正常使用。八小时工作时间外的实践以及教学计划外的使用必须提前两周通过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提交使用申请,实验室管理员协调配置实验室空闲时间并检查维护相关设备后,申请人方可进入。
艺术设计实践项目有其特殊性与连续性,在满足实验准入的前提下,对于实验项目危险性小,设备使用安全性有保障的实验申请,实践中心实行预约开放的管理方法。实验室预约申请与使用过程是学生、学生代表、课程教师、学生所在学院、实践中心、实验室负责人共担共管的一项任务,利用互联网管理系统实现多方信息共享有利于实验项目的及时审批、高效率推进、安全收尾。
(5)实验教学数字辅助
首先实验课表数字化排课,学分制下的课程安排使同一个班级同一时间学生课程不同,数字化排课使同学们对自己的课程安排更清晰,对专业相关其他课程设置更直观。其次实验数字资料,实践中心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受众说明实验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整个实验流程纲要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实验目的更为明确。再次实验过程管理,对实验项目和实验小组的实验报告上传,教师评语,项目评分建立实验数字档案,有利于实验大数据收集与分析。
(6)物联网管控
物联网管控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物的网络智慧应用。实验室预约开放的主要使用需求是学生课后作业、项目进度落后和业余时间自修实践。学生自主进入实验室,独立或者合作使用实验设备,受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时间限制。实践中心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性工作来解决实验室空闲时间学生随时使用以及防止学生通宵实验等难题。物联网管理控制由实验室管理员设置使用时间权限,学生使用门禁卡进入的方法,不仅解决上述问题,在使用信息维护工作中也事半功倍,极大提高了实验室使用率。实验中心的物联网还在建设中,目前正在进一步探索以设备安全等级为数据依据的仪器使用分层控制机制,满足动态应用的个性化需求。
三、多级划分的管理模式
实践中心管理的综合框架设计是实验室管理的主轴,是实现实验室管理体系立体化搭建的核心要素。艺术设计实践中心是随着艺术设计发展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强的迭代产生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协调作用的艺术设计实践生态环境。在这一环境中自上而下梳理各环节使用规律、挖掘各链节的特殊性,使各环节的衔接更流畅。实践中心统筹规划、区别归类,在保障人员、设备、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师生满意度。
1.设备操作危险级别
实践中心评估设备对人员的伤害性做出设备操作使用划分,主要分为三个等级:(1)高危设备,包括易爆化学药品,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的机器。这类设备仅限专业操作人员使用。(2)中危设备,例如:易燃化学药品,等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的机器。这类设备使用需在教师陪同下学生可操作使用。(3)低危设备,一般的使用工具和电器设备。学生掌握使用要领以后可以自己使用。
教学过程中设备使用应严格遵守每个级别的使用要求。对于高级别危险的设备,必须告知学生并在设备的显要位置张贴禁止学生使用的标识。另外在即将开发使用的物联网系统中,对高危设备使用将采用管理员实时电源控制、监督指导的有效方法,切实保证这类设备使用安全。
2.设备使用级别
(1)常规借用设备,是指学生、教师在课程和项目中经常使用到并且可以随时借用的设备:例如摄影专业学生使用的相机、摄像机以及辅助摄影工具,熨烫机、小型缝纫机、超声波清洗机等等。这类设备跨专业使用频率高、借用周期短,有效的管理方法是根据申请需求缩短单次借用时间,加快设备归还速度,提高单位时间设备复用率,以提高设备使用率。并对常用课程预留足够设备数量保证课程顺利进行。(2)特殊借用设备,是指平时不可以借出实验室,有特殊或重要项目任务需要的较为贵重的设备,例如:工作站、一体机等。这类设备借用较为慎重,经过繁复和严谨的借用手续方可出借。(3)不外借设备,由于数量有限、体积大、重量大、价格高、高电压高电流、无法拆装以及教学要求限制的设备,只能在实验室使用不能外借。设备使用程序与设备借用等级相对应。设备管理人员做到严格遵照设备使用制度的同时,还应重点做好设备出借检查以及归还核验工作,保证设备循环使用。
四、教辅队伍分层管理模式探索
随着实践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艺术设计实践中心教辅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教辅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09年教辅人员20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30%,2014年教辅人员26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42%。2020年教辅人员28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68%。实验室教辅人员数量阶梯式上升,实验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实践中心积极为教辅人员争取培训经费、增加交流机会、拓宽专业视野,不断优化实验师队伍。由于实践中心教辅人员专业方向相对分散,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中容易出现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现象,难以形成专业气候。实践中心整合学科资源,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契机,以教辅人员专业背景、发展方向为驱动,以目前实验室硬件环境为落脚点,探索分层细化的管理模型。
1.教研团队划分
按照虚拟交互、影像信息、材料工艺的实践教学特点,按照相似相近专业组成教研团队,发挥实践平台的协同优势,开展一系列弹性灵活的符合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
2.攻坚方向划分
实践教辅人员管理应该进一步探索立体化考核,实践教师在某一个领域内或某一个阶段专业加强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设计应用、设备维修、科研探索等。实践教师很难面面俱到,但可以优势互补,在实验室人员分配上取长补短,调动工作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教辅人员信心,实现马斯洛理论中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
结语
实验教学由多个模块组成:教学方法、实践技术、创新设计、设备使用、安全保障。实验中心运行机制与管理是隐含并贯穿于整个实验项目全过程,并对各个模块在关键环节的切实落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艺术类高校的实践课程是学生艺术基本功、艺术创新力、艺术思维多维建构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