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君士坦丁的货币政策*

2022-04-26任丽丽

大众文艺 2022年7期

袁 波 任丽丽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1)

无休止的内战、无政府的混乱状态以及蛮族部落的频繁入侵所造成的土地荒芜和城市毁坏,都导致了罗马帝国财政体系的崩溃。三世纪危机期间,物价不断上涨,货币的贬值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经济衰退到以物易物的地步,罗马帝国的货币体系彻底崩溃。戴克里先虽然进行了币制改革,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直到君士坦丁时期,一种相对稳定的金本位货币体系得以建立。这一货币体系稳定了社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帝国大厦。

一、元首制时期的货币体系

共和国时期,铸币权归属元老院,但后期的内战中,各派将领为拉拢士兵,私铸货币成风,导致货币成色不足,币制混乱。从奥古斯都时代起,只有元首有权铸金币和高值银币,金币奥列乌斯和银币第纳里乌斯成为罗马帝国的主流货币,二者币值比例是1:25。统一币制后,奥古斯都铸造了大批成色十足的金银币,从而克服了货币流通领域的混乱,保证了政府拥有充足的现金用以军政开支。

从尼禄时期开始,银币第纳里乌斯成色降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罗斯托夫采夫认为这一时期罗马对外贸易引起银币出口量大增,而国内银矿资源的枯竭又无法予以弥补。至马库斯•奥理略时期,银币第纳里乌斯更加贬值,而为了保持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及更好地控制军队,用以支付士兵的薪水却在不断增加。这源于元首采取的高薪养军策略。康茂德统治时期,第纳里乌斯的银含量下降到70%;在塞维鲁王朝,第纳里乌斯含有约50%的铜;在伽列恩努斯统治时期,贬值的第纳里乌斯成为一种镀银不足5%的铜币。

货币的贬值与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密切相关,投机活动的盛行也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是与钱币兑换有关的投机活动。早在“公元209-211年,卡里亚(Caria)的米拉萨城(Mylasa)通过决议保护那些得到本城特许营业权的银行家来反对黑市兑换,这宗档案材料的结尾部分指出这个城市的市议政会之所以采取这种强硬措施不仅只因为该城收入受到损失,而且已经妨碍本城市对生活必需品供应的保证”。

为阻止货币的贬值,抑制物价上涨,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奥勒良致力于“统一帝国极端紊乱的通货,把地方自营的铸币厂、包括罗马城的元老院在内的铸币局统统予以取缔”,但这些改革措施也未能遏止货币的贬值。三世纪末期的统治者摒弃了发行硬币的惯例,摒弃了与金属成色相应的实际交换价值,创建一种新的信用货币制度,因为国家采取强制措施,这种货币才能够流通并得到人们的认可。纸草记载的这个命令足以证明这种情况:“官员们集合汇兑银行的银行家们,并谴责他们关闭银行,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元首们的神圣货币。有必要向银行所有者发布一个命令,让他们开门营业,接受并交换所有货币,除绝对伪造和赝品。还有那些从事任何种类商品交换的人,要让他们明白,若不遵守命令,便施以刑罚。”

二、戴克里先的货币体系

戴克里先在执政初期仍发行贬值的货币,统治稳定后,为恢复健全的货币制度,于公元296年进行币制改革:金币采用索利多;银币采用西利克(Siliqua),即阿根图(Argenteus);铜币采用富利(Follis)。三币比值为1:24:120,从而抑制了通货膨胀和原有币制的不断贬值。

但很快,货币市场又重新陷入混乱。为了安定民心,公元301年,戴克里先再次实行币制改革,新的标准得以制定:发行金币奥列乌斯,每个标准金币的含金量为1/60罗马磅(合5.45克)。虽然这一时期的铸币含金量比奥古斯时期少了1/3,但比3世纪危机时发行的劣质金币含金量要多。他还发行一种新银币阿根图,含银量为1/96罗马磅。另一方面,为了提供小面额的货币,戴克里先继续实行前任们的惯例,以三种币值发行镀银的铜币。最重的叫作富利斯,带有君主戴桂冠的头像,约重150格令(grain,美国惯用体系的重量单位,1grain=0.065克);第二种类型是带有辐射型君主头像的货币,每个约重60格令,第三种货币印有君主戴桂冠的头像,约重20 格令。[新货币的标准如下:

1阿根图斯=100 第纳里乌斯;1富利斯(XII follis)=10 第纳里乌斯;早期的富利斯(earlier follis)=10第纳里乌斯;早期安东尼银币(earlier antoniniani)=4第纳里乌斯;1辐射型头像铜币=2第纳里乌斯;戴桂冠头像铜币=1第纳里乌斯。

但戴克里先的币制改革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于政府并未储备足够数量的黄金,不能保证金币实质价值与其表面价值相一致。因而这些在市场上流通的足值的货币很快便“消失不见”,要么被收藏,要么被熔铸成金属块。于是,帝国境内商品市场价格不降反而持续上涨。尽管如此,戴克里先币制改革还是确立了一套以金和银为单位的货币体系,为其后继者提供一种模式。为了控制飞涨的商品价格、稳定经济,戴克里先在301年颁布“物价敕令”。敕令中附加了各类商品最高价格限制额,以及设定了各种劳动报酬的最高工资标准。他规定: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物价敕令,对违反者处以死刑。

拉克唐提乌斯认为由于戴克里先的巧取豪夺致使物价高涨,为了控制物价,才颁布了“物价敕令”。罗斯托夫采夫认为物价敕令在特殊时期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却不适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否则会引起可怕的流血事件,而没有任何好处。汤普逊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这一物价敕令时戴克里先所进行的最著名、最受欢迎的一项经济改革。这项法律致力于保护政府,防止对各种供应品的过高索价。“但在实践上,它只是在希腊及帝国的东半部,获得了成效。”

学者们对于戴克里先这一政策的观点,依据的是由政府支配的大量储存产品。这些产品来源主要有三:一是君主大量地产的所得收入;二是来自全国各地征收的赋税;三是官营的手工作坊生产的大量产品。这些产品保证了政府这一物价政策的实施,即向市场投放一定数量的商品来调节价格。但是,这类观点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实。当时的罗马帝国,军队的维持、官僚机构的花销、宫廷生活的巨额开支,都极力束缚着戴克里先在整个帝国范围内施行这一经济手段来调节物价。整个帝国经济萎缩、物资缺乏的局面,不仅使得物价敕令没有产生任何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规模的经济混乱,最终这一限价敕令不得不废除。

三、君士坦丁的货币体系

312年当李锡尼乌斯和君士坦丁分割帝国时,东部和西部流通的货币出现了暂时的差异。李锡尼乌斯继续发行戴克里先时期的金币和银币,而君士坦丁创立了一种比较稳定的金本位货币体系,以金币索里德为基础。早在309年君士坦丁就开始发行索里德,比奥列乌斯稍轻,含金量为1/72罗马磅(约4.488克)。君士坦丁还发行银币西里夸(siliqua)取代阿根图斯,含银量为2.244克,相当于1索里德的1/24。从324年起,君士坦丁发行一种新银币米利亚伦斯(miliarense),相当于索里德的1/14。新的货币标准如下:

1镑金=72索里德=1728 西里夸=17280富利斯=172800第纳里乌斯

要确立这种健全的货币体系,需要重金属的大量供应。这主要通过回收旧币和以新价值二次印模流通的金币来获得,国家还禁止将黄金制成装饰品。据尤西比乌斯记载,“部分黄金来自多神教神庙的财产,也来自新设立的金银税,这是强加给元老和商人的赋税”。最值得注意的是,在4世纪,除不列颠之外,银币在西部帝国相当稀少。白银缺少的原因还不确定,但这可能是由于白银输出到帝国境外引起的,也可能由于白银代替黄金成为装饰品,减少了银币的供应。

君士坦丁经济政策的重要特征是统治者对货币的严格控制。帝国的所有造币厂都是国有的,发行统一类型的货币,通过标明城市、印上造币厂的名称而加以区别。尽管发行统一类型的货币会破坏地方的传统和特色,对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但实际的好处却是明显的,货币交换的障碍消失。“行省造币厂的分配没有完全与行政区-行省体制相符。西班牙没有自己的造币厂,其供应依赖南部高卢。311年迦太基的造币厂关闭,阿非利加的货币由意大利供应。”此外,在伦敦发现大量白银,表明不列颠黄金供应的缺乏,不得不使用白银作为其商业媒介,而白银被储藏的事实也许表明,试图保护行省的利益对抗国家的控制而不是对抗外来入侵者。总之,货币被当作帝国统治的一种工具,不是作为商业的一种媒介。

由于君士坦丁对神庙财富的没收和创立以货币支付的两种新税,才使政府能够发行大量足徝的货币。因此,“使罗马货币在海外重新赢得声誉。即使在波斯这样存在强烈的民族偏见、很少使用外国金币的地区,索里德也能够自由流通。”无疑,因为战争的胜利,罗马的威信得到恢复,但也说明金币的内在价值得到了认可。政府没有对伪造货币的危险视而不见,缩小索里德边缘的铸币者以及发行降低成色的铜币的铸币者,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这种金本位货币体系比较合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加之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保障,君士坦丁的“新金币索里德从未贬值,直到拜占庭晚期仍保持其标准”,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标准货币,同时也是地中海世界的标准货币,保持几个世纪,成为中世纪亚欧大陆上重要的国际通用货币。在帝国东部,这种稳定的货币体系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得益于此,君士坦丁堡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而帝国货币也渐渐恢复了在各类商贸活动中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