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二为一
——浅析标准舞的双人配合影响因素与训练技巧

2022-04-26罗雅雯孙正昊

大众文艺 2022年7期

罗雅雯 孙正昊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标准舞是双人上半身“架型”的相对静止与下半身的绝对流动的结合,在运动过程中,男女双方身体一直保持贴合的状态,将两个独立的个体融为一体。其中双人配合是标准舞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任务环节,影响舞伴之间配合的主要因素包括思想情感的交流、体能素质的匹配、身体位置的构建与转换以及引导技术与跟随技术。本文从“合二为一”的角度分析标准舞双人配合的影响因素,思考如何提高男女舞伴在配合中的技术质量和训练方式,促使男女舞者的外在形态和谐统一,内在动力合二为一,为今后更多标准舞舞者奠定坚实的技术后盾,也让其他爱好者对双人配合具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思想情感与体能素质

(一)思想情感

双方首先对舞蹈要有着同样的理解与认知,从而达到思想层面上的统一性,培养彼此的艺术修养,提高对舞蹈内涵的认知,理解音乐对舞蹈的配合,了解标准舞的人文背景与发展路程,观赏各届世界冠军和优秀选手的舞蹈表演等帮助双方思想融合。为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长期发展,提高默契值,还需要足够信任舞伴与支持舞伴,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加以解决,对任意一方提出的意见与想法都能理解,求同存异,做到共同进步。科学,合理的安排日常训练,不同的时期对双人之间的舞蹈进行探讨与分析,保证有一定时间的交流与沟通。心理情绪的变化也会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构建平稳的心理状态。适当对对方进行鼓励,不过于苛刻舞伴,避免无意义的争吵,以免产生消极情绪,才能完成更高效的训练。

(二)体能素质

体能素质是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是掌握标准舞技术的关键要素,在完成舞蹈上对肢体进行更好地支配,控制动作与力量的偏差。双方个体的体能几乎等同才能保障双人配合上动作的规范性,以及舞姿的技术性呈现。舞者的运动素质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双方对动作的把控程度不一致,技术上无法精准配合,通常会使其配合度下降,并且有一方会无法适应舞伴的训练强度,两者对舞蹈所呈现的效果要求也不一致。标准舞的体能训练需要同时提高舞者的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训练时做好双方的体能协同,针对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这几个素质进行单独训练。力量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心肌肉群的力量训练、踝膝关节的力量训练、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训练。核心肌肉群的训练是重点,是双人身体贴合的关键部位,也是驱动重心移动的核心与传递下肢力量的纽带。精准的足部技巧和升降技术对踝膝关节的控制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善于利用腰背部的力量呈现标准舞上半身的旋转、倾斜和延伸技术。标准舞架型依靠三角肌与后背肌群的力量保持。其次耐力的增强对全程舞蹈的表演状态有所改善;速度的加强提升爆发力、竞技性以及双人动作的同步性;柔韧训练肢体的线条和高难度动作的完成;灵敏考虑双人身体之间的反应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把控能力。对男女舞伴间身体的各项运动素质针对性进行训练,指哪打哪,配合标准舞的技术训练,高效完善双人配合。

二、双人配合技术解析

(一)身体位置的构建

双人身体位置的形态不仅是因为普通意义上的美观,也是因为功能性的存在,更好地让两个人保持“合二为一”的状态下进行舞蹈,所以身体位置是舞伴间进行身体交流的首要条件,合适的身位接触才能有持续的力量支撑以及后续舞蹈的发展。搭手上,男女舞者之间有四个接触点;男士手掌与女士后背左下侧肩胛骨的连接、男士左手与女士右手握持的连接、男士右侧身体与女士右侧身体的连接、女士左手虎口与男士右侧大臂三角肌的连接(探戈舞是女士左手虎口与男士右侧大臂肱三头肌的连接)。男士右侧身体与女士右侧身体的连接是身体接触的最大面积,也是两人的公共轴,位于横膈膜以下至大腿上方。右侧身体垂直地贴合在一起,没有变形挤压,双方保持各自左侧身体的空间。女士左侧身体的向侧延伸展现身体的曲线,右侧身体的向前、向上延伸保持与男士良好的公共轴。男士右侧身体的向侧延伸给女士留有空间,左侧身体的向前、向上帮助女士固定右侧身体。男女舞者的头部位置摆放在各自的左侧空间,在运动中同样不可侵占对方的空间。从功能上讲,右侧身体的接触也是负责传递绝大多数的引导技术与跟随技术。

基本架型与手部握持稳定牢固,两人身体力量融合流通,才能构建好双人的身体位置,参与运动的肌肉需要适度的控制从而不至于过度紧张。冈上肌与三角肌收缩使肩关节向外展开,肘关节与躯干两侧始终保持最远距离,形成并保持基本架型的平举动作。手臂微微向侧前方延伸,通过肌肉舒展环抱舞伴,想象双人手臂的连接为一个横向的椭圆形,在有限的形态下运用肌肉力量做出无限的延伸,但不可过度使用力量使得整个上半身僵化,从而影响身体位置的配合。女士右手与男士左手的相握自然放松,不可死死抓住对方,可借助乒乓球放置于二人掌心感受手部相互包裹的力量。在整体框架中,两人既有合力的同时,也会对对方产生一定的对抗,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合二为一”的框架内留有一定的对抗平衡。

(二)身体位置的转换

在标准舞运动过程中,双人之间会根据不同的动作产生不同的身体位置,并且在运动中不停地转换。标准舞双人配合共有九种身体位置:闭式位置(右对右);外侧舞伴位置;侧行位置;并退位置;反向侧行位置;反向并退位置;翼步位置(左对左);右斜角位置左斜角位置。转换身体位置与连接身体位置以及位置的准确度非常重要,是一个动作进行到下一个动作的交接,如果在变化位置时无法还原,双人接触点产生变化和错位,将失去双人的公共轴,直接影响到动作的衔接和在运动过程中重心移动的稳定度。转换身体位置是转换公共轴的接触点,双方右侧身体和左侧身体的公共轴会产生切换,需适度把握两人贴合的身体位置以及位置的准确度,才能更好地提高舞者身体上的配合。

在转换身体位置的时候舞者双方保持正确且稳定的架型姿态,维护双人线条的和谐程度,在转换身体位置中避免出现多余的肢体动作,不可产生手臂拉扯的情况从而影响对方,以及转换身体位置同样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例如从闭式位置转换外侧舞伴位置,首先各自需要进入预备外侧舞伴位置,在外侧舞伴位置中右侧身体的接触面积也会减少,许多舞者容易忽视这一情况,从而外侧舞伴位置对对方产生阻力,身体部位发生变形,移动不流畅。对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舞者双方应准确把握自身应处的位置,同时了解对方的身体位置,优秀的姿态要求舞伴之间身体位置的协调性和舒展性,在运动过程中使用正确的力量来体现舞蹈的美感,动力学和美学合二为一。

(三)引导技术与跟随技术

在标准舞动作过程中,男士的引导与女士的跟随是在运动中产生的,是指男士需要在完成组合动作时对女士进行动作、空间、身体位置上的引导,女士对男士所发出的信号进行反应和同步。从而才清楚双方的配合是否合适,能否在运动中流畅的连接和移动,这也是标准舞中男女配合的普遍规律。首先在思想上,男士需要有引导意识,女士需要有跟随意识,内心明确自身的角色工作,才能够在想法和理念上统一双人的舞蹈配合。其次重心移动是标准舞舞伴间引导与配合的基础,双人舞中不仅需要保持自身重心,还要考虑到舞伴重心和双人的共同重心。男士引导重心传递给女士,女士及时接收进行跟随,男士作为重心移动的引导方,需要对动作发力程度进行严密的把控,以免因力量控制的不到位而影响到整体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引导过程中男士不可带领女士移动,替代女士完成她本该完成的工作,是通过自身发出信号,让女士自己跟随而进行移动,而不是单独利用架型去“搬运”女士,如果仅用上半身作为引导,会破坏对方身体的重心平衡,从而造成舞姿变形、动作不稳等不良现象。各自的架型和身体重心需要配合统一,再与对方的架型及重心连接匹配,然后才能准确有效地驱动对方身体重心的移动,女士也可以准确地接收到男士给予的信号,在引导和跟随中架型与身体重心类似倒三角形的形状特征,始终保持着稳当的联结。

在标准舞中,髋部的转动也是男士引导女生时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髋部的转动引导移动方向以及转换双人之间的身体位置,它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身体的交流不仅是男士的单向引导和女士的单向跟随,两人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引导的。这一点在双人配合技术中也非常重要,双方需要熟知各种舞蹈步伐和身位变换,对相互间的信息传递也要做到准确的接收。

三、可采用的训练方式

(一)单一技术元素训练

训练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双人配合要循序渐进,从简至繁,从基础到复杂,在技艺上精雕细琢。标准舞的技术元素主要包括重心转移、升降、旋转和手臂延伸,它们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通过对单一技术元素进行针对性的双人训练,使舞者掌握基本技术的同时,培养双人的默契指数。

1.重心转移

双人身体垂直站立,双脚并拢,男士右侧身体与女士右侧身体贴合连接。前进时主力脚支撑身体重量,感觉从脚跟开始向脚尖移动身体重量,而动力脚跟随主力脚重量的移动开始向前从脚掌到脚跟擦地摆出去,后退时与前进相反的是从脚尖开始向脚跟移动身体重量,动力脚依然跟随主力脚重量的移动开始向后从全脚到脚尖擦地摆出去。男士前进,女士后退,交替进行。持续腿与腿之间的推力与拉力,利用主力腿推动动力腿移动,在重心转换(重心在两腿中间),腿与腿之间距离最远处时,继续主力腿的推力,动力腿产生拉力,从而完成一步的移动与交接。主力腿与动力腿的转换持续运转,运用脚尖、脚掌、脚心、脚跟对地板的交替滚动,永不停歇。双人感知对方的重心在两条腿之间的过渡,彼此协助对方完成训练,维护个人重心与双人重心的平衡。

2.升降

在搭好完整架型后,男运动员右脚重心,女运动员左脚重心,跟随音乐主力腿同时上升和下降,动力腿进行前后旁的出脚,然后更换重心至另一条腿重复训练。控制好升降的速度,踝关节控制脚跟缓缓落下。升降过程公共轴的稳定非常重要,自身要很好地控制力量,不能破坏对方的重心以及压迫对方的身体,双人配合找到双人之间的升降平衡,握持不产生多余的力量。更换腿时要保持两人的一致性,且重心一致,升降一致。

3.旋转

双人身体垂直站立,双脚与肩同宽,重心放置于两脚中间,男士右侧身体与女士右侧身体贴合连接。运用不起跟的升降配合髋部与脊椎的转动驱动上半身向左侧或向右侧的原地旋转,左右转度不超过45度。手臂动作自然放松,跟随身体转动以及升降进行上下的摆动。双人配合可进阶成双人环抱式练习架型以及完整架型的搭手练习。放大上半身的自然转动以及和下半身的相对,髋部的转动带动大腿缝匠肌的拉伸,旋转动作需要连贯流畅。男士需运用髋部与脊椎的转动变化引导女士进行上半身旋转动作,不产生多余的肩部与手臂动作,女士在男士的引导下适当展现胸腰的延伸。

4.手臂延伸

双人身体垂直站立,双脚与肩同宽,重心放置于两脚中间,背部贴靠背部。通过手臂让背肌一侧向外延伸,从背阔肌开始—大臂—肘关节—小臂—腕关节直到手指尖,最后肘关节向下带动手臂收回,背肌两侧交替进行。男士通过背肌延伸引导女士感知动作的发起,女士立马接收信号跟随男士进行手臂延伸的动作。延伸时胳膊不主动用力,体会背肌带动手臂延伸出去,感觉肌肉延伸到极限,延伸一侧时另一侧肌肉向下延伸固定身体。

(二)定向性训练

双人配合的训练方式通过自行选择,采用单一基本动作、改变身体位置的系列动作、基本动作组合和花样动作组合进行反复训练。

1.没有架型的贴身训练

在进行动作时,两人身体的接触位置不可分离,保持公共轴的平衡稳定。男士在找到自身重心的同时去体会女士的重心,考虑发力的均衡和发力的时间,通过重心驱动女士的重心,从而反映到女士的下半身产生移动。男士不可因为身材条件强行迈大步,迫使女士跟随移动,应逐步递进。在完成动作中双方主力腿支撑公共轴,练习重心的引导技术与跟随技术,锻炼彼此对公共轴的维护,减少不必要的手臂发力。

2.环抱式架型的训练

运用环抱式的练习架型,身体不贴合,两人之间间隔一个人的距离。主要磨合双人之间的步伐差异以及熟悉彼此的落脚点,考虑双人动作在音乐时间上的同步。舞伴双方步伐大小须几乎一致,尽量感受到对方的落脚点。进行音乐时值上的把控,将动作技术有先后或者同步的情况都加以完善,增强双人的契合度。

3.互相变换架型/互相变换男步与女步的训练

转换过程中不仅是架型或步伐的转换,相互需要清楚的了解舞伴在运动中的身体位置,并且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舞蹈,增强舞伴之间的联系。对对方动作步伐的熟悉与领悟能更好地帮助彼此,这样可以使引导者和跟随者互相体会对方的角色和工作,避免女士依靠男士。

4.女士闭眼的训练

主要提高女士的跟随技术。女士闭眼后,身体感觉放大化,倾听和感知身体内在的细微变化,更专注在男士发出的信号上。男士也需专注于引导的身体感觉,精确动作、方向和身体位置的引导,并做出相应的提前量。一位优秀的女舞者不能有过多和不必要的主动技巧,而是需要对男士给出的信息作出及时的反馈,双方各自完成各自的职责。因为动作是已知的,两个人经常会把想法集中于动作技术,而忽略身体的交流,借助闭眼的方式来改善这一情况。

结语

标准舞的共舞之道贵在配合,步伐不一样却像一个人在跳舞,通过彼此之间的高度配合来呈现舞蹈的原有特色,默契的配合会使两人浑然一体,表达出舞蹈的本质与精髓,两人配合的默契指数也能体现出舞蹈水平的层次与高低。要想促进和发展双人配合技术,呈现优美的舞姿与流畅的移动,舞者需在思想情感的交流、体能素质的匹配、身体位置的构建与转换,以及引导技术与跟随技术上达到合二为一,并掌握单一技术元素训练、定向性训练等一定的训练技巧。这几个因素在双人配合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决定双方的默契程度的高低,它们在相互的配合中合二为一,共同完成配合的技术,对于完整地表现出舞蹈的内涵和促进双人配合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