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3-02陈春花
陈春花
(章贡区教学研究中心 江西 赣州 341000)
引言
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1]。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构建高质量语文课堂。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当中,教师根据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意识,可以使其提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互动热情。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在教学思维训练的时候,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一定要紧抓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他们高效地把握语言一类的工具。如果在语文课堂当中,没有了语言,将难以寻找思维训练的载体[2]。因此,语言与思维有着重要的联系,要想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必须注重提升他们的思维意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而言,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学科,其具有一定的思维性特点。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当中的学习相当于以语言作为工具,进而进行思维性表达与交流。无论是学习哪一课程知识,都需要利用语言来进行表达和传输思想情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及时引导学生掌握语文技巧,使其将思维情感利用语言来进行表述,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借助灵动导入,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导入的方式比较多元,应该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可以选择故事引导,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游戏、竞赛等。教师首先需要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入解析,了解学生的思维个性以及心理等特点,以此实现合理的导入配置,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3]。小学生大多具备极强的直观思维,导入阶段需要教师充分考量学生思维特点,这样才能做出具有匹配性的设计,才能使其更好的激活学生兴趣,顺利融入学习氛围,既能够有效展开积极主动的探索,也能够有效启动语文思维。教师需要以文本为载体,灵活选择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式,使学生可以呈现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能够在瞬间启动语文学习思维,这样的设计才是匹配的、灵动的。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引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歌颂草原的歌曲,能够充分展现学生对草原风景的憧憬和向往,当然也可以邀请去过草原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见闻感受,这样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活跃课堂氛围。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既没有见过草原的景色,也不了解草原人的生活习惯,可以为其补充相关知识或者视频资料,主要集中于风土人情、民俗特色等,然后选择合理的契机引入文本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够自然地切入阅读理解环节,再辅以教师的提问,顺利开启教学活动[4]。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了歌曲作为调动学生情感的工具,引导学生讲述草原中的所见所闻,既成功地渲染了良好的氛围,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对草原的了解大多来自于绘本或者影视,在引入亲历者的介绍之后,能够为学生塑造身临其境之感,也能够更有效地激活其学习兴趣。
2.2 从学生兴趣出发,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先要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入手,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学生才会被课堂活动吸引,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在面对枯燥、单一的语文知识时,学生学习才会更积极,而此时学生的思维也会更灵活。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后,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例如,在《曹冲称象》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大家尝试改变曹冲称象的方法,面对这一问题,学生有些困惑,在困惑的同时学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激发,经过思考后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方法一:可以用人来代替,由于调度人非常方便;方法二:使用石头来代替[5]。学生给出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方法,在教师有目的地启发下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学生会提出很多有创意的新想法,同时学生也认识到很多事情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的,有效激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
2.3 强化师生互动,在对话中调动学生思维活跃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当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课程以外,还需要充分了解与掌握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以及其在学习当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对他们做出及时的指引,以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在双方的对话过程中,及时活跃学生的思维意识。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接着在不停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产生新的问题,在这样的反复当中,使学生形成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小学时期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相对分散的共同特点,从中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来展开语文的课程教学。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采用主动式教学法,会造成语文教学气氛的沉闷。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活跃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制造与学生之间有效的对话环节,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将学生思维集中在学习活动当中的教学目的,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讲授四年级《孔子与学生》这篇课文的相关内容时,在为其讲述课程内容的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并在心中树立教师这一角色的伟大形象,进一步递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感情。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课文内容的图片或者教学视频,并充分运用教材当中的插图和学生进而展开对话交流,以带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关课程内容的几个问题:“文中讲到孔子对他四大弟子的评价,说明了什么?”“孔子让学生去教学生,培养众多人才有什么深远的影响?这又说明了什么?”等问题。学生通过欣赏电子课件以及阅读文本,从中进行深入的思考问题,从而使其清晰地贯通全文,以充分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方式,能够及时调动起他们对语文学习,以及问题思考的积极性、热情,达到活跃教学氛围的教学目的,高效地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想象力,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
2.4 遵循学生的独特观点,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
我国的小学教育因长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当中主要还是以学生考试为中心。尽管素质教育的理念意识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但应试教育这一教学模式和方法依然占据小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地位,普通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较为传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其思维意识的进步。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及时尊重他们对学习的独特观点,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转变新型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活跃的想象力和质疑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提出一些相对开放性的课程问题,及时指引他们不断发挥发散性思维这一优势。同时,教师要注意不必追求答案的统一性与固定性,而是站在正确的角度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见解,使其能够收获宽裕的思考空间,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更加高效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通过教授《春潮》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能够以“春潮”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通过阅读课文与电子课件,从中感知春水涌动、春潮荡漾的春季情境。教师可以针对文章的层次结构,让学生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一学习方法,深入探索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提出疑问,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进而深刻地掌握这部分课程的知识内容,进一步促进他们质疑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自行发挥想象力,去感受春天的场景,并思考作者是如何把春潮的宏大气势写出来的,主要体现在了哪些句段当中,使其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5 引导鉴赏性开放阅读,拓展思维广度
开启语言鉴赏活动之后,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鉴赏内容、传授鉴赏方法,帮助学生丰富阅读体验。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针对文本中的经典语言,很难找到合理的鉴赏角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语用基础较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鉴赏角度、鉴赏程序等诸多方面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既是为了激活学生的鉴赏思维,也要能够使其顺利融入个性化的解读中,丰富鉴赏体验。
以《那个星期天》一课的教学为例,可以由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梳理出经典句子,自主展开鉴赏操作,教师需要深入这一环节,敏锐地发现鉴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启发、帮助。因为学生具备了鉴赏经历,所以,语言操作的落实比较成功,能够基于句式、典词等不同的维度展开鉴赏,同时也表现出了鉴赏的创新性。而教师需要针对这些个性思考以及鉴赏给予充分的肯定。
针对鉴赏学习任务的设计,虽然没有给出更多的探索要求,但是学生依然可以展开个性化创新探索,能够立足于不同的视角展开鉴赏操作,并非仅关注于修辞这一单一视角。而这就是求异思维的表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积极思考,才能深入掌握文本内容,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长期保持兴趣,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