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诚意满满的紫砂壶
——浅谈《纳福》紫砂壶的艺术特征

2022-04-25吴志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壶盖泥料花纹

吴志平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茶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能够将日常使用的茶壶打造得如此精美,并具有文化感,足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和中国人对于饮茶的热爱。吉祥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普遍的、跨时代的影响力,对紫砂壶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或者说紫砂壶充分重视并弘扬了吉祥文化。《纳福》一壶有容纳福气之意,具有典型的吉祥内涵,文化底蕴深厚。在艺术设计方面,创作者以优秀传统为本,在表现主题的基础上呈现出个性化的现代风格,有利于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增强受众兴趣,在欣赏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作品主题,更好地感受紫砂壶创作的多样性与吉祥文化的传承。

一、泥料与造型的经典特征

紫砂壶艺术经过五百余年的发展,基本特征已十分鲜明,在进入新时代以来,虽有大量的创新型作品诞生,但紫砂壶的基本面貌和创作理念是未曾变过的,这样才能保证紫砂壶民族特色的呈现。

1.紫檀色的古典魅力

此壶的泥料与造型均为紫砂壶创作中比较常见的,具有鲜明的经典特征,创作者还在其中融入了个性化的设计,具体表现了作品的主题,辅助人们理解作品的内涵。

筒身与壶盖上虽遍布花纹,但通过部分可见作品的底色为醇厚的紫檀色,这是一种极有中国古典味道的颜色,也是紫砂壶创作中最常见的颜色,符合人们对紫砂壶的审美期待。泥料的颜色相当饱满、深厚,有几分沉稳,有几分冷静,有着能让人静心凝神的作用。泥料的质感也是温和的、细腻的,摒弃了浮华与张扬,古朴、沉稳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感受到的是亲切与真诚,充分体现了紫砂泥那种介于陶与瓷之间的极佳特性与创作者精湛而又不做作的做工。

2.“纳福”之型

作品的造型是典型的四方壶,筒身的四个面整齐划一,如同复制而成。每一个面都是平整的、流畅的,所以人们以任何角度来欣赏此壶看到的都是完美的姿态,便觉事事顺心。创作者一改四方壶棱角的锐利,将之变为圆润、立体的圆边,使壶身边缘线条与壶面之间产生了较强的结构感,作品的造型看上去便更加立体,层次也更为丰富。在圆线边框上还有竹节样的装饰,至此可见创作者所要表现的形象就是竹子,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辟邪、求福之意,烘托了“纳福”的主题。壶底部四角由边缘线条自然延伸、汇聚形成了足,将整个壶体“托”起来,艺术姿态显得更加端庄和挺括。

壶盖与壶身之间衔接紧密而不紧张,边缘同样是竹子状的圆线镶边,顶部圆而饱满,有博大、宽容的气度。壶盖中央的捏手很是别致,为一圆形环节造型,中部形成圆形孔洞,实用性极佳,底部四角牢牢镶嵌在壶盖上,仿佛包袱上系好的蝴蝶结,作品的整体形态也就像是一只包裹着满满福气的小包袱了。一弯嘴与耳状环形端把线条流畅,造型简约,同样带有竹节状装饰,与壶身、壶盖的设计统一起来。

此壶的泥料、造型以及竹子装饰都是紫砂壶艺术中较为常见的,创作者通过巧妙的个性化组合与变形,彰显了作品的经典特征,也完美表达了“纳福”之意。

二、创意的纹样装饰

此件作品中最吸引人的无疑是壶盖以及筒身上那“乱中有序”的花纹,这些花纹也体现了紫砂壶装饰工艺的特点,增强了作品的工艺价值。首先,在色彩上,花纹是淡黄色的,与泥料底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花纹在壶身及壶盖上保持着有规律的重复,线条有流动之感,生动而不散漫、混乱,如水如云,很是好看,在每一次欣赏之时都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审美空间。

这些独特的花纹设计体现了紫砂壶绞泥工艺的特征,这是紫砂壶创作中难度较大的工艺之一,要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泥料挤压形成自然的花纹,要想“挤”得好看、整齐是非常不容易的。此壶中的花纹就像是印刷的一般,非常的清晰和干净,花纹编织成细细的网络,包裹着福气,也表达了“纳福”之意。

创作者将竹子、包袱以及网的造型结合起来,将“纳福”这一有些抽象的主题表现得相当的形象和具体,为人们呈现的不仅是一件精美、别致的紫砂壶作品,更为人们送去一壶满满的福气,传承了中国独特的吉祥文化。

结语:本文对《纳福》紫砂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从经典特征和创新设计两个方面说明了作品的艺术特征,解读了“纳福”的主题。紫砂壶创作者不仅将吉祥文化作为创作的内核,亦丰富了吉祥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彰显自身工艺价值的同时弘扬了中国吉祥文化之美。

猜你喜欢

壶盖泥料花纹
一种适用于牵引车导向轮位的轮胎
伪造的情书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轮胎花纹学问多
按属性分类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
汽车的轮胎上为什么要有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