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综合管理平台研究
2022-04-24李建雄
李建雄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处,广州 511483)
0 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由学校任课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开展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1]它的试点和运行,对高职人才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这一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学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亟待改进和完善传统的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现代学徒制要求由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下,为密切校企合作,增强双方协同育人合力,结合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需要,顺应管理信息化趋势,设计并使用校企协同综合管理平台是必要的。
1 目前校企协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推进,院校传统管理模式的滞后性日益凸显,其主要缺陷如下所述。
1.1 难以保证数据的统一、准确和完整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实现了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学生也基本拥有电脑和手机等电子设备,这对教学和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也存在缺陷,例如,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由于部分高职院校信息平台建设不到位,忽视对学生学习、教学过程原始数据的收集,很多数据都是碎片化的、零散的,未能实时上传和搜集相关数据资料[2],部分数据是由工作人员在教学之后录入的,难以保证数据的统一、准确和完整,也制约着其作用的发挥。
1.2 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不高
现代学徒制的应用,除了要求优化教学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作用之外,还离不开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健全并严格落实管理规章制度,还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平台。然而,由于现代学徒制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再加上专门负责数据搜集和平台维护的人员不足,开展管理决策时所收集的数据资料不全面[3],难以及时传递给管理决策者,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1.3 数据收集不方便,作用比较有限
就目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管理方式来看,主要是发挥管理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由管理人员根据规定作出管理决策等。这种方式虽能发挥一定作用,但缺乏充足的数据支撑。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数据收集不方便,往往依靠工作人员记录和整理,最终获得的数据资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且作用有限。因此,为提升管理效率,有必要开发综合管理平台,及时收集详细全面的数据资料,并确保数据资料客观,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2 校企协同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
2.1 综合管理平台设计的目标
为提高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管理效果,及时了解人才培养实际,密切学校和企业联系,更好地实行“双主体”育人,也为作出科学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基于B/S 结构的系统拓扑结构,使用MVC 框架和ThinkPHP 作为整体开发框架,开发了一款校企协同综合管理平台。
2.2 综合管理平台设计的内容
2.2.1 前台架构设计
综合管理平台的前台架构设计如图1 所示。它面向学生用户,学生通过PC 浏览器、移动设备浏览器、微信小程序就可以直接访问。
图1 综合管理平台的前台架构设计
2.2.2 前台业务流程
前台架构的业务流程面向所有用户在线操作,未登录用户可查看信息门户,包括最新资讯、通知公告、成果展示、学院展示、企业展示等。已登录学生用户拥有在线点播网络课程、在线考试、课程查询、成绩查询、课程选择等权限。
2.2.3 后台架构设计
综合管理平台的后台架构设计如图2 所示,它面向企业教师、学校教师用户,用户通过PC 浏览器、移动设备浏览器可以直接访问。已登录教师用户拥有教学安排、学籍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选课管理、课程管理、课程发布、题库管理、试卷管理等权限。
2.2.4 后台业务流程
后台业务流程面向企业或高职院校管理部门,拥有考务管理、师资管理、质量监控管理、知识库管理、网络课程管理、在线考试管理、企业管理、微信管理等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若干个小模块,详见图2。
图2 综合管理平台的后台架构设计
2.3 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分析
2.3.1 门户功能
该平台为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综合管理平台,前台功能设计上对平台功能进行优化整合,以方便用户在移动端和PC 端使用,同时也方便用户登录和上传信息。
2.3.2 在线教考功能
信息化时代,在线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地点更加灵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其他同学交流,同时也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4]为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学管理需要,平台设计了在线教考功能,主要包括通过网络进行课程管理、课程发布、在线点播、题库管理、试卷管理、自动组题、在线考试、自动评卷。
2.3.3 校企教务管理功能
现代学徒制运行中,通常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同管理,但由于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及时,可能导致教学安排、学籍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选课管理不科学。此外,双方管理系统和数据结构不一致,容易造成协同管理数据资源库的数据资源混乱,从而影响管理实效提升。而校企协同综合管理平台设计开发了校企教务管理功能,校企双方的教务管理系统和数据结构保持一致,并且与常用的数据共享中心整合,[5]避免使用多个系统而可能出现的数据结构不一致问题,有利于提升管理工作实效。
2.3.4 资源库管理功能
以前的校企管理系统往往缺乏统一的资源库,管理者也缺乏对数据的筛选和整合,难以统一管理数据库资源,这不仅导致数据资源容易出错,还影响其作用的发挥。该平台设计开发的资源库管理功能,将以前的教材、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培训资料、考试题库等整合优化,形成统一的知识库并进行统一管理,不仅避免出错,还方便数据录入和查找,有利于资源库作用的最佳发挥。
2.3.5 微信资源功能
目前微信在人们日常生活已得到普及,并且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因此,综合管理平台还设计开发了微信推送功能,这样有利于校企的信息和资讯及时被推送。在使用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接口,可以确保校企管理信息及时被推送,有利于增进相互联系,有效开展管理工作。
2.4 综合管理平台的测试与应用
综合管理平台设计完成后,对其进行了测试和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功能齐全、算法有效,能满足“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综合管理工作需要。
3 校企协同综合管理平台的作用
3.1 确保数据的统一、准确和完整
该平台的开发应用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在它的支持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的数据可及时、客观地上传,避免采用人工收集方式而降低数据的客观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该平台管理人员能详细而全面地了解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的数据资料,便于加强人才培养全过程管理。
3.2 有利于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综合管理平台的应用,实现了PC 端与移动端信息化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方便了学校、企业、学徒间的联系。通过平台学校和教师可及时跟踪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习情况,也方便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企业和指导教师可对学徒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指导;学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加强学习。同时,学校、企业、学徒等可以相互开展评论,有利于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在平台丰富的数据资料支持下,能更加客观地收集和分析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促进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提升,推动现代学徒制更好地运行。
3.3 方便数据收集与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综合管理平台的应用,方便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使用手机或电脑,通过平台将现场学习资料、实践训练的视频等传递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及时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便于加强学生现场操作技能训练。[6]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平台能获取丰富的数据资料,有利于详细而全面地了解师资、教学、教务、考务等数据资料,并且通过平台的数据功能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4 结语
随着“双主体”育人模式和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及应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高职院校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B/S 体系架构设计了一款校企协同综合管理平台,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运行状况良好,且具有明显优势。今后应加强平台的管理与维护,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拓展其功能,使其在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