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静而通达的人生哲思

2022-04-22郑碧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乐观

郑碧容

摘要:苏轼在黄州的生活和她所享受过的繁华形成鲜明的落差,正是受禅宗的影响,晚岁习为养气安心,支撑他走过被贬的艰难岁月。

此文就《赤壁赋》中一些蕴含有佛家思想的语句进行解读,感受苏轼内心复杂矛盾的心情,体会苏轼谈禅而不佞佛,好道而不厌弃人生,采取佛家中“静而达”的智慧,走向她人生的圆融和通达,借这篇文言文的教学,能够向学生传达佛家中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关键词:佛家语言;佛家思想;空静通达;安心;乐观

苏轼所处的北宋时期佛教盛行,文人多受佛教中禅宗思想的影响与熏陶,苏轼汲取禅宗思想来面对人生,表现出坚定、乐观、旷达的人格。这种人格对于当今青少年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在《赤壁赋》的教学中,笔者尤为注意让学生品读文中蕴含有佛家思想的语句,并探析其句意,理解苏轼在文中所传达的积极的人生哲思。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在佛教中,色界即现象界苏轼能在黄州过着清苦生活,仍然不忘与好友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寄情山水,这说明他在黄州贬谪,转而参禅的过程中,领悟到禅宗的真谛,只要心中有佛,何必在乎外在的形式。苏轼初到黄州,与环境格格不入,生活简朴,孤寂,落寞,但是苏轼很快就有“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的自嘲到接受“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清苦生活,在与朋友游览赤壁之时,借客人之口非常旷达而乐观的点名自己的生活状态,上山砍柴,下水打鱼,尽管生活清苦,但是可以与鱼虾为侣,与麋鹿为友,能和朋友驾着小船游山玩水,尽情饮酒,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好呢?苏轼的这种生活转变,有赖于禅宗的安心之法,随遇而安,养气安心,内心空静安宁,使得苏轼即使是在生活艰难时期也能够做到坚定乐观。

众所周知,在佛教里有个弥勒佛,从弥勒佛的佛像中,那象征着福气的大耳朵,满面的笑容和大大的肚子,便可看出其蕴含的生活智慧:达观而宽厚的生活态度。苏轼显然也是受弥勒佛的影响。他出生名门,身处高位,面对生活的厄运,他没有悲观失望,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从此就一蹶不振,而是表现出乐观旷达的人格,这显然也是受佛禅心性理论的影响。佛家强调,排除外在和内在的干扰,恢复到单纯空明的本心状态,受这种心性乐观的影响,苏轼在贬谪到黄州后,才能做到如此坦然,潇洒豪迈,尽管过得辛苦仍能与友人畅游山水,哪怕上山砍柴,下水打鱼人能和有人饮酒作诗,以鱼虾为友,与麋鹿为友,纵情山水逍遥天地间,不受约束,活得自由自在。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里苏轼已经把自我和宇宙大化合为一体,他充分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是多么的渺小,暗含一种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处事观。正如佛家所说随缘任运,人生活在世界上,一定要随缘而处,随遇而安。当一个人鸿运当头,可以尽情发挥,尽情享受;但如果厄运灾难降临,也应安然处之。所谓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这是苏轼到了黄州以后,受佛家思想影响的最大的收获。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这句话中所蕴含的便是佛家中物我如一的思想,佛家认为,人和物都是一种物质形态,生和死是物质的变化,人活着时包含的那种物质,在人逝世后也永存,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与我的问答中,从变化的角度表达了他的豁达而智慧的人生观。他抛开个人的愁怀,与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我们都是永久存在的,都是永恒的。所以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哀叹人生的短暂,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这句话是说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去求取,这其实也蕴含着浓厚的佛家思想,佛家认为:这个世界,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凡事随缘即可,不可强求。苏轼也是借此表达出他内心的情思:他能凭借自己的才华为人所赏识,在朝廷中能有所作为,这是他自己努力得到的结果,但是人各有命,被人诬告被贬到黄州,不再风光之后,那也是缘起缘灭,强求不来,既然命运让他来到黄州,那就既来之则安之,随遇而安,随缘任运。他用他自己的生活告诉我们,凡事不能强求,一切随缘,这也是佛家中“观自在”的人生智慧,《心经》中用“心无挂碍”四个字来解释“自在”,心无挂碍就是没有妄念,没有偏执,也就没有了烦恼,苏轼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自然明白,心无挂碍,就是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这句话中也能看出苏轼所参透的荣辱不惊,冷静旷达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朴永焕.苏轼禅诗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51:1

[2]苏轼文集:卷四十九[M].孙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10801

[3]梁银林.苏轼与佛学[D].四川大學,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论文,2005:6

猜你喜欢

乐观
不忘初心,一路耕耘
让乐观照亮学生的心灵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爱就是希望
试析作品《我的人生秘诀》中乐观精神的渗透
不忘初心,一路耕耘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人生起伏,狷狂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