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育

2022-04-22熊昌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体育教育

摘要: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育课上训练的内容太过单一,往往只是一味的增加学生的体能训练,因为过程的过于枯燥导致很多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体育产生了较大的厌恶情绪。通过引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达里尔西登托普的运动教育系统,为本文提供了体育教学思路改革提供了灵感与启发。同时,希望这套理念能更符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国情,更符合我们国家基层教学的实际情况,也希望这套理念能与“全民健身”的理念相结合,与课改相结合,让中小学体育教育迸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西登托普;体育教育;教育国际化;新课标课改

在目前新课标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的教育体系也越来越向国际化的先进教育理念所靠拢,而体育与生理健康课程的标准制定、改革也已在全国中小学普遍的开展和实施,也为当前新课标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经验。

在目前的体育与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对体育课的教学有着疑惑,所以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只是单纯的应对体测或中考体育,说白了还是一切为了成绩,并不是真正的体育教学。而更加现实的是,文化课教师因为自己的教学进度没有完成而经常性的抽调体育课作为文化学科的补课,这种现象进一步的导致了体育科教师对体育课程教授的迷惑。诸多原因导致在实际课程中要不华而不实,不符合新课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要不只是单纯的应付考试,用短时间内过量的体能训练消磨学生们对体育课的期待。所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对课程和课时多方面的改革,是能否通过足够时长的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育训练和培养的综合教育。只有体育教学的课程足够明确,且能为学生的体质精力等多方面提供良好的帮助时,课程改革才能真正深入教育基层,让学生与老师所接受并予以贯彻。

要达成以上的目的,我们可借鉴一套新的教育理念,体育运动教育系统——由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教授达里尔·西登托普提的观点,是一种于本世纪初提出的在教育上比较新颖的系统。此运动系统是基于游戏经济理论作为核心指导思想的运动教育理论,它需要教师在安排比赛任务后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地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分组、角色扮演为主的组织形式,以比赛任务作为故事主线。通过任务的安排,让运动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也可以充分的参与到比赛的进程中,为比赛带来自己的贡献,收获自己的荣誉,获得成就感,以此给运动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真实的、富有情感的运动体验。通过在游戏和比赛期间建立的团队关系,对运动规则的必要调整和战术策略,已达到更加适合学生水平的系统性锻炼。并通过教学使学生们成为有较强运动能力、运动素质和运动热情的运动爱好者。这一模型或可为我国目前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较为可行的教学体系。

1运动教育系统概述

1.1通过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体育运动教育系统需要达到的目标是:(1)让学生通过教学周期以获得一项或多项的专项体育运动技能和相匹配的充足体能;(2)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运动程度并让学生深度参与;(3)让学生在课程参与中使用技战术并抱有热情;(4)课程需要学生所分小组的合作与规划;(5)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责任感和荣誉感;(6)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协作才能有效的完成任务;(7)课程的主旨是培养学生有理性化解决问题的能力;(8)学生需要参与裁判工作和运动训练的知识并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9)学生可以自愿参与决定进行课后的训练。

1.2运动教育模式的内容

西登托普教授创立运动教育模式是用一种游戏加闯关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的体育教育。这种模式的应用前提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作为基础。其核心目标是让课程与学生的接受情况和生理机能相匹配,激发学生对任务的热情和活力,并在任务的进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成熟的运动素养和对运动的热情,让运动变成学生兴趣的一部分。

1.3运动教育系统的主要内容

运动教育系统主要分为六个模块

(1)运动赛季,运动教育模式中使用的是与美国大多数联盟如美职篮相同的赛季制,而不是传统的学期为主题的教育模式,其运动赛季也与联盟有着类似的构成部分,包括:训练期、季前赛、常规赛和季后赛。而赛季的常规长度不少于二十课时,相当于每周安排略少于两节体育课的安排。但不同的是,赛季并不会设立淘汰机制,因为这个活动需要学生从头至尾的参与。

(2)团队小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在赛季中选择运动小组,教师也可与根据学生各自擅长的领域和体能情况进行安排以确保小组与小组间的相对公平。

(3)比赛项目,用一个个项目的比赛组成一个完整的运动赛季,比赛为循环制小组间对抗赛,以联赛的形式存在。

(4)收尾比赛,虽然是参考季后赛决赛的模式,但是需要把比赛尽量娱乐化,尽量弱化比赛中竞争的环节,争取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在最终比赛的快乐当中。

(5)比赛记录,要对比赛中的分数等情况进行相对细致的记录,并进行总结,评分。

(6)赛后慶祝活动,与校运会流程可基本一致,主要是对认真参与的小组进行颁奖,之前比赛的精彩录像分享等,如果课时和准备期较长也可以增加如场地装饰,颁奖表演等,以增添庆祝的氛围。

2运动教育系统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启发

2.1运动教育系统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改革的帮助

大部分课程的革新都是讲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的结合到课程进度中。西登托普教授的运动教育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实际操作空间是很大的。而且其核心目标与我们国家“全民健身”、强化学生体质和能力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如果将此理念较好的融入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中,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能够在多方面帮助学生进步。在活动过程中如果任务设置得当,还可以强化学生的社交、沟通和合作能力。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在五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假如运动教育系统的模式能够成功运行,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在心理承受力、抗挫折能力和意志力等心理健康方面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社会适应力方面亦是如此。

2.2运动教育系统与社会适应目标的启示

运动教育系统的核心就是通过不那么复杂的竞技体育和任务,让运动小组锻炼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内对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包括:合作、沟通、计划外的应变能力、对集体的责任和关心等,也是在模拟学生进入社会后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与组织的协调和锻炼。通过学生在组内各种角色扮演,如裁判员、记分员、管理员等,能促进小组的共同进步,这也对学生建立班级内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运动教育系统对绝大部分的体育教学都是实用的,在体育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的实践性快速的分享经验并加以推广。

3结论

(1)运动教育系统的课程理念和教育思想与当今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很多互通之处,都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沟通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与我国新课标课程改革的理念非常契合。因此,有必要对此系统进行适当的研究和应用,同时,需要我们教师对学校课程慎重选择和实施,适应范围和适应条件要有针对性的使用。

(2)对于运动教育系统的应用,要深入研究并融入我国的国情和学校的课程安排,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沟通好上课时长,避免出现课程冲突而导致时间分配不均等问题。要结合学校体育的现状和特点,充分、合理的利用校内场地、运动器材和体育课时长等资源进行改进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高航.运动教育模式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3]苏琴.西登托普运动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体育教学的启示研究.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熊昌(1995.07),男,汉族,学士,二级教师,从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体育教育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国际化高校联盟体系下结构化MOOC框架 
国际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
教育国际化中的学生交流
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