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22-04-22武秋红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机遇和挑战

武秋红

摘要: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起到了先导性与基础性作用。职业教育是教学事业中的主要构成,对于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必不可少。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两个地区的教育部门大力推动,教学资源的积极共享给后续的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两地在中职教育一体化发展期间还存在相应的不足,对此笔者主要对其发展期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一体化的顺利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一体化;机遇和挑战

建设高标准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应将高效高质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强有力的支持。两地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建设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构成与内在需求,是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长远顺利发展的核心支撑。实现职业教育一体化,不但可以切实完善成渝职业教育格局,提高其综合实力,还可以推进成渝人才和产业等方面的优势集中,以此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进一步发展。

一、成渝职业教育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优质教师资源短缺

在我们国家整体实力持续提高的形势下,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投入力度持续增加,促使教育规模越来越大,对教师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各地区都急需引进高素质人才,成渝地区在我国的西南部,在引进人才上依旧存在相应的劣势。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圈相比,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优质师资较为短缺,各个职业院校博士学位的教师非常少,正高职称占比低,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明显缺少[1]。

(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

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干扰,职业教育中也出现了应试教育的现象,一些职业院校没有认真详细的规划专业,尤其是资质门槛与实训设备要求都比较低的专业增长迅速,出现了部分热门专业过剩的现象,和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不符。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上存在严重的同质化情况,各个院校在相同类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设置方面有很高的相似度,没有自己的特色与针对性,没有突出体现培养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目标。严重的同质化情况也增加了地区的培养成本,产出和投入需要获取的社会效应不成正比,还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加[2]。

二、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机制

(一)建立多元主体协商共进机制

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期下,成渝职业教育应紧紧围绕高质量与一体化的重点,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为魂、德育为首等一体化发展观念,努力建立学校、学生、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商共进的机制,积极培养企业、政府和职业院校共同创新的动力,致力创设出互利共赢、突出特色、创新引领的全新发展格局。第一,成渝两个地区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涉及各级政府部门与学生、家长、学校等多元主体,所以,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各领域的主体共同参与,凝聚多重力量,共同商讨应对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第二,在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过程中,应坚持将院校为主体、将政府为主导、将人才培养为目标、将合作项目为载体的结构,共同助力成渝职业教育的多主体协同共进的全新发展格局。第三,应重视增强各个层次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在当前已经构建的“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联盟”的推动下,实施职业教育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等机制,持续探究革新型教育体系,利用各种革新政策,建立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3]。

(二)共建共享优质资源

通过成渝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两个地区在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下,共同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资源之间的互补,互相协调。构建人才通用培育制度,拓展行政、教师的挂职沟通互动范围,持续优化成渝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交流培养制度。成渝地区的职业院校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与产业布局需求,共同创建结对帮扶体系,给成渝职业教育顺利实施口帮扶项目奠定基础,把地区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进行密切结合,不但就可以更好的服务社会发展,还可以培养更多谋发展、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三)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布局达到双向循环

遵守成渝经济水平的发展原则,根据区域内的产业发展特色及时优化职业教育,以此达到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无缝衔接,另外把产业链中全新的要求和变化持续反馈给教育事业,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双向互动。近些年,成渝两地在电子信息化、节能环保、汽车制造等领域都获得了良好发展。首先建立专业链和专业集群,在专业布局方面与当地的创新链与产业链进行密切结合,利用协同发展两地职业教育的方式,促进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集群,不但可以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而服务,还可以推广到其他城市。其次,拓展服务主体,在构建专业集群的前提下,重视当地王牌专业的引领作用,对专业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比如师资团队、实训基地以及教学设施等,提高专业集群的整体实力,另外还可以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4]。

(四)建立两地人才培养共同体

缺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约束成渝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此成渝两地应积极营造当地的竞争优势,增强地区内核建设力度,增加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在建立成渝发展共同体的背景下,与沿海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结合,共同打造高技能人才,确保人才的顺利流动,保证培养人才的全新格局。另外,政府部门可以利用相应的宏观调控补偿地区内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平衡,打造科学、稳定、健康的人才流动秩序。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还没有形成具有时代价值的推广模式。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职业教育发展能够通过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持续促进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共同发展。在持续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形势下,长时间以来两个地区的独立运行所产生的产业结构相似度高、趋同度加剧等情况,会逐渐获得改善与缓解,和这个过程相符合的成渝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也会逐渐和区域产业结构的同质化,不但体现了成渝职业教育发展的合理化,也表示著成渝职业教育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华林.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重庆高教研究,2020,8(4):58-70.

[2]何金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动力体系与推进机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7(5):8-18.

[3]诸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嘉兴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5):64-68.

[4]任晓珠.区块链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1,(3):80-82.

猜你喜欢

机遇和挑战
智慧旅游为红色旅游景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微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时代下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及思考
“互联网+”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与跨文化交流
浅议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旅行社的经营策略
浅析新常态背景下PPP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终身教育视域下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与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