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目标管理在留置胃管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2-04-21欧阳晓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8期
关键词:胃管发生率口腔

申 思,欧阳晓红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广东 深圳 518100)

留置胃管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操作之一。早产儿因吸吮、吞咽及胃肠蠕动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出生后无法立即接受经口喂养,需先接受鼻饲喂养。在对其进行鼻饲喂养期间,应密切观察其胃排空情况,避免因喂养过度而导致其发生胃食管反流及腹胀等一系列并发症[1-2]。留置胃管是一种侵入式操作,患儿在应激反应的刺激下面临着较高的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风险。对留置胃管的患儿进行良好的护理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安全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在安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是一种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并据此制定、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实现预期目标的管理模式[3]。有研究指出,将该管理模式应用于对留置胃管患儿的护理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对在我院进行留置胃管术的80 例患儿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安全目标管理在对留置胃管新生儿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在我院进行留置胃管术的80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具有进行留置胃管术的指征;2)其家长知晓本研究的实施方案并自愿让其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存在食管梗阻;2)日龄>28 d。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0 例/组)。对照组患儿中有男28 例、女12 例;其日龄为1 d ~20 d,平均日龄(3.50±1.25)d ;其中留置胃管的目的为进行营养支持的患儿有30 例,为进行胃肠减压的患儿有10 例。观察组患儿中有男30 例、女10 例;其日龄为2 d ~20 d,平均日龄(3.85±1.33)d ;其中留置胃管的目的为进行营养支持的患儿有32 例,为进行胃肠减压的患儿有8 例。两组留置胃管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在完成胃管留置后,在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包括胃管的用途、留置天数、更换次数等。在留置胃管期间,责任护士每4 h 对患儿进行1 次口腔护理。交接班时应查看胃管标识上的置管日期、置管深度。每2 ~3 h 回抽1 次胃管,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固定胃管的胶布若松脱或被患儿的口腔分泌物浸湿,应及时予以更换。对于接受胃肠减压的患儿,应定期查看其胃管及减压装置的运行状态,详细记录其引流液的量、色泽、性质等信息,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安全目标管理,方法是:以6 名~8名护师/ 护士为组员组建安全目标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组患儿的护理及管理工作。由科室内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师任组长。由组长在会议室内对组员进行封闭式培训,详细告知其留置胃管的技巧、注意事项等,确保其完全掌握。设定管理目标为降低非计划拔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查阅与留置胃管护理有关的文献资料,采用头脑风暴法总结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引起非计划拔管及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具体如下:在日常护理过程中由小组成员用黑色记号笔准确标注胃管标识(包含置入日期、留置时间、插入深度),并将胃管标识置于胃管末端处。对于非计划拔管风险较高的患儿,交接班时应核对其胃管的置入日期、留置时间,并准确测量其胃管的插入深度。采用高举平台固定法对胃管进行妥善固定,及时更换固定胃管的胶布(停用布胶布,改为使用黏性更好的3M 胶布,并加用3M 透明敷贴)。对于下巴受力点小、胃管固定不牢的患儿,在其下巴处粘贴水胶体敷料,以增大受力面。在固定胶布的黏度下降或出现污迹后,及时予以更换。患儿的口腔分泌物若过多易导致固定胶布失去黏性。因此,应每隔15 min 观察1 次患儿口腔分泌物的分泌情况,及时用干纸巾轻轻擦拭其溢出口腔的分泌物。使用1 mL 注射器制作简易的吸痰装置,连接负压吸除患儿口腔内潴留的分泌物,保持其口腔的干洁。相比于传统的吸痰管,此吸痰装置的管腔大,所需负压小,适合进行口腔吸痰,从而可减少对口腔黏膜的损伤。针对常见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体包括:1)每班评估患儿是否具备拔管指征,尽早为其拔管。2)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3 d 更换1 次胃管。3)回抽胃管时应保持动作轻柔,如遇阻力可轻轻转动胃管再回抽。避免用较大容量的注射器回抽,以防止负压过大,造成患儿胃黏膜损伤。4)注食注药前,应确认胃管是否在患儿的胃内。注食注药时,应采用重力鼻饲法或使用20 mL 的注射器匀速泵入,避免压力过大导致患儿发生呛咳、误吸。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胃管的插入深度,分别于护理前(留置胃管术成功后)、护理后(拔管前)测定。2)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3)两组患儿并发症(包括院内感染、胃黏膜损伤、误吸)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胃管插入深度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胃管的插入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胃管的插入深度与护理前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胃管的插入深度较护理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管的插入深度深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胃管插入深度的比较(cm,± s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胃管插入深度的比较(cm,± 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观察组(n=40) 17.20±1.20 16.88±1.32 0.379 0.620对照组(n=40) 17.14±1.26 13.67±1.45 3.551 0.007 t 值 0.341 3.231 P 值 0.692 0.024

2.2 护理后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2.50%)、并发症的发生率(5.00%)均低于对照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10.00%)、并发症的发生率(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护理后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对于不能经口喂养或对喂养不耐受的患儿,临床上通常会对其进行留置胃管术,并经胃管为其灌注药物和营养物质,以保证其营养需求和治疗需求[4]。胃管的用途主要包括营养支持、持续胃肠减压、间歇抽吸洗胃、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等[5-6]。近年来,留置胃管术已经成为临床上技术最为成熟的术式之一。然而,留置胃管的患儿仍面临着较高的非计划拔管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发生非计划拔管及并发症不仅会加重其病情,延长其住院时间,还容易影响护患关系,造成护患纠纷[7]。郑春玲等[8]的研究表明,通过对留置胃管的患儿进行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其非计划拔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刘捷等[9]的研究结果相吻合。但与之不同的是,本研究还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管的插入深度方面探讨了安全目标管理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其胃管的插入深度深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安全目标管理在对留置胃管新生儿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不仅可实现降低其非计划拔管、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还能够避免其出现胃管插入不到位的情况。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符[10-12]。

综上所述,安全目标管理在对留置胃管新生儿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管发生率口腔
喉癌并咽后脓肿术后胃管置入经验及护理体会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三减三健”之健康口腔篇
“留置胃管”真的那么恐怖吗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自动看牙镜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