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4-20黄丽芬卢晓娟蓝鹏周环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导向血糖

黄丽芬,卢晓娟,蓝鹏,周环

(广州市南沙区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1462)

2型糖尿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1]。此外,糖尿病人群的医疗及护理费用高出普通患者的三倍左右,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多采用常规住院护理与出院回访,该方式仅可保障患者在院期间血糖水平的控制,对于出院患者仍存在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高等问题[2]。为此,本研究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3]中相关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5~82(58.42±4.31)岁,病程1~13(7.81±2.42)年。观察组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45~83(59.16±4.25)岁,病程1~14(7.86±3.14)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即护理人员遵医嘱提醒患者及家属按时用药,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健康手册并解答相关问题,保持住院环境干净、卫生并做好记录,出院后定期完成回访工作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组接受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干预,具体如下:①明确问题。在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提问的方式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对疾病、治疗、护理、预后等健康知识的需求,将患者的问题进行罗列后,以问题为导向为患者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②护理方案制定。在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方案后,护理人员可主动联系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行为、用餐习惯、兴趣爱好等。根据了解的具体内容完善护理方案,如指导患者进行跑步、太极、散步等锻炼,以患者能做到的方式作为解决方案。③方案实施。在实施之前将上一环节的备选方案一一为患者罗列,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患者自身意愿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案执行,以口头宣教、专题讲座、视频或公众号为主的健康宣传为前提,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为主,如改变饮食结构、进行符合自身的运动锻炼、遵从医嘱正确用药、定时完成血糖指标的自测等,由患者家属进行监督。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需及时了解发现,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指导患者采用深呼吸、注意力转移法等缓解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两组均干预6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抽取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迈瑞BS-8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72401214)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②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躯体功能 (5个)、社会功能 (5个)、心理功能 (5个)、物质生活状态 (5个)四个维度,共20个因子,每个维度0~100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血糖水平比较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FPG、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HbA1c(%)干预前 观察组 54 7.52±2.15 11.26±1.24 10.42±2.26对照组 54 7.43±2.09 11.28±1.20 10.37±2.35 t值 0.221 0.085 0.113 P值 0.826 0.932 0.910干预后 观察组 54 5.96±0.42* 8.35±1.22* 7.64±1.21*对照组 54 6.13±0.36* 9.07±1.31* 8.53±1.26*t值 2.258 2.956 3.744 P值 0.026 0.004 0.000时间 组别 n FPG(mmoL/L)2hPG(mmoL/L)

2.2 两组的GQOLI-74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GQOLI-74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GQOLI-74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n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物质生活状态干预前 观察组 54 41.42±5.31 41.35±3.47 38.47±4.11 64.51±7.26对照组 54 41.38±5.14 42.14±3.26 38.30±4.43 64.23±7.18 t值 0.039 1.219 0.207 0.202 P值 0.969 0.226 0.836 0.840干预后 观察组 54 72.41±6.26*75.62±6.31*67.42±6.53*78.49±8.33*对照组 54 65.36±6.38*64.53±6.27*57.74±7.62*72.45±8.21*t值 5.796 9.161 7.088 3.79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病因极其复杂,多认为与年龄、生活方式、营养过剩及体力活动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4-5]。由于病情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抵抗能力降低,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疾病所引起的负性情绪等均会增加内分泌激素的分泌,进一步作用于抗胰岛素而升高血糖水平。科学的健康生活行为能够帮助患者掌握血糖控制方式,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以往常规健康教育仅依靠单纯的知识宣教,无法有效提高患者对血糖的认知,导致患者的自护能力相对较差,不利于血糖的控制[6]。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患者克服在血糖控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7]。此外,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是目前临床较为新颖、科学的护理方式,可根据患者的不同问题为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通过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更快、更清楚地了解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FPG、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干预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分析原因可能在于:①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能够在患者入院后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帮助患者获得疾病、治疗、护理、预后等知识,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②通过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为患者选取适合的护理方案,并以问题为导向罗列出合理的护理措施,如改变饮食结构、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遵从医嘱正确用药、定时完成血糖指标的自测等,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干预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干预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导向血糖
《建材发展导向》理事单位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减肥好难!餐后血糖大幅下降更易饿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偏向”不是好导向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