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使语文对话阅读教学更具实效性

2022-04-20尹春华

学生之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对话实效性阅读

尹春华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文从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着手,在建立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使语文对话阅读教学更具实效性 。

关键词:对话;阅读;实效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理念的意义和过程作了更明确的诠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少假对話的现象存在,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最为突出。

1、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基本已不复存在,遗憾的是,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自问自答,学生或仓促答问,或置之不理。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下一个问题…… 这种“满堂问”的教学,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

2、空洞的热闹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的收获?我们在参加语文教学交流的活动时,常看见教师们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生生之间笑逐言开,但是文本被搁置到了一边。 就文本与活动的关系而言,文本是主干,活动是枝叶,活动是为文本服务的。如果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是专注于活动,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 ,脱离、偏离、忽略了文本,无异本末倒置。

3、课堂讨论形式化

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采用了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比如说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自不用说,它应该是展开阅读对话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讨论出现了形式化的倾向。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是四人小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学生戛然而止。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等生或者是胆子比较大一点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那里作“看客”,我想这是不能真正起到讨论的作用的。

4、多媒体使用不当

多媒体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时间。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

针对上面提出的错误做法,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阅读对话教学的目的,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营造宽松氛围

就目前的阅读课堂教学来看,许多教师仍存在严肃有余、亲切不足的弊病。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创造十分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障碍。

(1)培养好奇心

“好奇是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心理研究表明: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十分敏感,生发疑问、引起探究,产生追根溯源的欲望。我们广泛汲取了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阅读课文所具有的不同特点,着力对阅读教学进行了整体或局部,方式或内容上的创造性设计。如 《荷塘月色》等画面清晰的文章,我们设计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把一段段章节篇幅制成了一幅幅绚丽灿烂的彩色画面。较强烈的视觉刺激,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激发怀疑心

“学贵为疑”。质疑释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还是要靠后天培养的。当学生的心理处于怀疑、困惑和探究的状态时,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会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问”起来,“思”起来,那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2、优化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它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学生的个性回答是形成多方对话的极佳途径。

(1)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

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如《祝福》中“探求祥林嫂的死因”, 这样的问题,既立足于文本,又关照了学生。学生顺着这一问既能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又能引发自身的探索意识,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一堂课有这么一两问就足够了。这样一来,课堂上不再是烦琐提问的干扰,而是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往对话。

(2)把握学生思维流向及流程的教学机智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形,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讲完,学生就回答得天衣无缝,一步到位。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就不必再按教案中的步骤一一追问学生,而应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推进。又或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提问内容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如果发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到桃。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在最后的问读中,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极富创意的问题和设想,如:文中所写牵牛花、落蕊、蝉、雨等许多景物在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显得特别有韵味?面对故都清、静、悲凉的秋景作者有什么样的遐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遐想?从故都的秋里你感悟到了一些什么样的为人品质?本文的文字优美,令人回味无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五彩缤纷的问题和设想,不仅使学生学会了阅读、学活了阅读,初步达到了一种创新阅读的境界,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净化了学生的心灵。使“文教合一”的基本教学原则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3)灵活评价学生的回答

学生的回答往往带有很明显的个性特征,要想达到对话的最广范围内的实施,教师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评价,而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 以评论;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他有关材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題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即进行延伸和追问;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以不同词句,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也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

3、有效组织课堂讨论

语文课堂应该调动学生的情绪、启发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欲望,给学生发现、表现、展现的机会,课堂讨论形式活泼,气氛热烈,但必须精心设计才能有效,比如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时候,我要求大家分组讨论,从“一个豪门之家”“一个虚伪之家”“一个礼仪之家”(板书标题)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为本组题目,写100—150字的发言稿,说说各自心中的贾府是怎样的,注意要有依据。在这堂课里,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了阅读对话的主角,而教师不过是画龙点睛的那个人。我觉得避免课堂讨论形式化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①确定并精确表述有待讨论的主题,科学、合理地划分讨论小组,确定小组讨论的座位模式,帮助学生做好讨论的准备。

②向学生说明他们在讨论中应承担的角色,并对讨论主题作简要的解释。

③密切关注学生讨论,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适时地做出简短的阶段小结,并对出现的某些特殊情况及时给予处理。

④就讨论结果作出总结,归纳学生对讨论主题的新认识或解决办法,提醒学生面临的新问题。

4、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了实处。然而,我在执教和观摩中发现,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和运用还存在误区,致使教学效果与教学初衷出现了南辕北辙的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走出这些误区。

(1)走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课件高”的认识误区。

多媒体课件也跟黑板、粉笔一样是教学工具而已,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优化教学目标,而不是为了课堂的轰轰烈烈,所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应“该出手时就出手”,要用就用好,能不用就不用,一味讲究花架子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就象诗歌鉴赏,如果刻意将诗句支解成意境相似的图画,给“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歌来一个残忍的定型,那不是扼杀了诗歌的美,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吗?

(2)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制作误区

制作课件时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很多的相关资料,这是网络带来好处,但同时它也使得有的老师在网络的海洋里迷失了方向。课堂上,异彩纷呈的场景把学生的耳朵和眼睛都塞满了,留给思维的空间就非常狭窄了。他们只有招架之功,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哪里还有空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们对话呢?于是对文字的品味,对文本的体会就很容易留于表面了。

(3)走出“喧宾夺主”的运用误区

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也就是说它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件并不是中心。有的老师课前很辛苦地做了课件,到了课堂上就被课件牵者鼻子走了,不自觉地把“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一相情愿将其贯穿始终,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个事先安排好的过程。在这样单纯的人机对话中,思想的火花,灵感的火花是很难被撞击出来的。

猜你喜欢

对话实效性阅读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