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2-04-20周建洪

教育界·A 2022年3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教学任务,也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问题导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其有助于归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究如何更好地将问题导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数学教学

作者简介:周建洪(1974—),男,浙江省桐庐县实验初级中学,一级教师。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和数学技能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数学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非常重要。然而,由于数学本身难度大、计算量大,许多学生逐渐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开始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部分初中教师逐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师热议的话题之一。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一固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较多,通常会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长此以往,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比如最常见的“填鸭式”“一言堂”等授课模式。在这种固有的教学方法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授课过程中都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学生极少有发言的机会,这不但不利于学生进步,而且会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心理,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二)单一呆板的引入方式

部分教师引入教学的方法单一呆板,一上课就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这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也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实时更新培训计划并及时查看反馈以实现培训目标。

二、问题导学法的概念及应用意义

(一)问题导学法的概述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构建系统的学习流程,从课前的自主预习,到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以及课下反复练习,通过一整套的学习思路与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问题导学法是将陈述性的知识转化为问题的形式,使学生在预习阶段对问题答案进行探索,通过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式提前预习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解决基础性问题。教师将学生的困惑留到课堂上讲解,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将问题导学法与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相结合,师生可共同进步。

(二)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内涵

问题导学法是基于教学内容、目的而创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在授课时创建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知识点设置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新型的、创造性的授课方式, 其在日常的教学体系中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学校将“导学案”应用于教师与学生群体之中,设置了课前教师预设问题,课后学生自主设置问题的环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将课本中较为基础性的、学生可以自主解决的问题编写进“导学案”的预习栏目中,比如教师可以提前设置理解“全等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概念性问题,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栏目,从而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学习,这样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时间,有利于教师、学生双向连接,对学生理解、消化、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教师备课、教学、解答产生一定的效果。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问题导学设计要结合学生实际

问题设置作为导学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设置得好不好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不高,教师教学效果是否优良,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问题时,需要将问题与实际进行结合,而如何结合、结合哪些内容、结合的程度等,都需要教师进行钻研与选择,因为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中,不可能将问题全盘、大篇幅地在预习板块中进行预设,这样不但会导致学生在预习时产生压力,而且也会使学生抓不住预习的重点,所以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更好地将问题与实际相融合。教师在准备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思考,既然是将问题与实际相结合,就需要以更加细致的眼光去看待实际生活,从实际中探索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时,笔者设计了3×15+7×15,3×2.45+7×2.45,3×2×3.33+7×2×3.33;解方程3x+2x=5等内容,这些都是学生小学时就已经掌握的知识,再引入合并同类项的教学,只要强调同类项的定义,法则就可以类比得出。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最具创造性的阶段,教师需要將更加有趣、有意义的实际与课本问题进行融合预设,达到数学教育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问题导学设计要结合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将初中生群体的思维集中于提前设置的问题情境之中,并且需要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时进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中,这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强化。

例如在教学“弧长及扇形面积”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西气东输工程全长四千多米,其中有成千上万个圆弧形弯管。制作弯管时,需要按中心计算“展直长度”再下件,你知道怎么样计算这些弯管的长度吗?

教师让学生计算:已知圆的半径为10cm,回答下列问题。

(1)半圆的弧长;

(2)90度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3)1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4)60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5)n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教师通过提前在导学方案中设置管道问题,并以数学化的形式对预设的问题情境进行阐述,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问题导学设计要结合关键知识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要将问题设置得精简凝练。导学作为学科教学的基本思路、方式方法,其重点是将教材中的基础内容以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理解的方式进行呈现。问题设置需要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根据关键知识点设置问题,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提前对学生进行“划重点”工作,是学生有效进行学习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对有些学生来说,初中数学是轻松有趣的课程,对教师提前设置的问题可以快速解决,并能有效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比例线段(3)”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已知a=2,b=2,c=算一算,b2=ac成立吗?a,b,b?,c这四个数成比例吗?再写出三个数,使它们满足b2=ac的条件。

总结:一般地,如果三个数a、b、c满足比例式=(或a∶b=b∶c),那么b就叫作a,c的 。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

教师让学生学以致用。

1.1是不是1的比例中项?如果是比例中项,请写出相应的比例式.

2.2和8的比例中项是 。

而对有些学生而言,初中数学是相对其他科目而言的“硬骨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不到数学带来的趣味,甚至无法理解数学本身所具备的意义,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数学学习困难。因此,教师将导学方式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并以提前“划重点”的形式,为学生找准发力点和学习目标,让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跟上教师的步伐,并且在课后的复习中可以重点进行复习工作,缓解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

(四)问题导学设计要层层递进

教师在预设问题时需要注意将问题分阶段设置。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从哪里、哪个方面,用什么方法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已经对教学知识掌握得十分熟练,而对一群未接触过新鲜数学知识的初中生来说,这些知识还很陌生,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层层递进地设置问题,对学生的疑惑之处进行讲解,进而更加深入地开展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确定圆的条件”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想一想,经过一点可以作几个圆?经过两点、三点……呢?

探索:经过两个已知点A、B能确定一个圆吗?

问题:经过两个已知点A、B所画的圆的圆心在怎样的一条直线上?

议论:经过A、B、C三个点能不能画圆?如果能,可以画多少个?圆心在什么位置?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归纳: 。

(五)问题导学设计要有针对性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而做出全面调整,通过采用全新的授课方法与指导思路激发初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合理运用问题导学法为学生提供指导,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养成富有灵活性与创新性的数学思维。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结合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条件与社会经历,选择难度适中、容易理解的问题,避免多次提出难以理解的复杂问题,确保多数初中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与有效的答题方法,进一步深化初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轴对称”这一基本数学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事物的图片,如蝴蝶的翅膀、飞机机翼等,并鼓励学生在图片中寻找潜在的对称结构,在多数学生基本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性后,提出如“轴对称图形中被对称轴分为两个部分的图形是否呈全等关系?”的复杂问题,学生可根据数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自发地设计多样性的实践活动,观察并分析在纸板或笔记本上的呈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六)问题导学设计要结合分层教学

每一个人都有所不同,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授课,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在课堂准备时需要对问题进行分层,应关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被提问到,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来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获得成就感和信心。为此,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笔者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导学问题。

A层如图,BD、AC相交于点P,连接BC、AD,且DP=4,AP=6,CP=2,BP=3,求证:△ADP∽△BCP.

B层如图,已知△ABC中AB=6cm,AC=4cm,动点D、E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A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分别是1cm/s和2cm/s,当点E到达点A时,D、E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问:当t为何值时,△ADE与△ABC相似?

四、注重整体教学评价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各个阶段实施问题导学法,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够拓展思维,以自身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想象、思考、分析和掌握。因此,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不断提高问题导学法的实施价值,让该教学方法成为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助力,教师需要在教学结束后开展教学评价。首先,教师需要针对问题导学法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态度、思考问答的积极性、与教师及同学的互动程度、班级学生整体思维活跃度等。其次,教师需要阶段性实施评价,結合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情况、课堂学习效果、课后作业及知识巩固效率等。最后,教师还应邀请学生对教师教学及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看法,以及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建议等。将这些评价综合分析,教师才能得出该方法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学生的评价,结合该方法的特点及要求完善教学过程。

结语

教师将问题导学法深入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体系之中,可以全方位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分析、掌握、运用能力。教师通过将数学知识设置成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是一门需要具备一定问题意识的学科。教师将数学知识重构为一定量的预设问题,可以使学生与教师在导学阶段形成沟通连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陆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10):77.

[2]刘玲玲.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求知导刊,2019(46):71-72.

[3]孙华.初中数学教学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中),2019(11):78.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