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回到幼儿的生活与经验
2022-04-20邹秀珍盛蓓蓓
邹秀珍 盛蓓蓓
【摘要】针对幼儿生存教育内容滞后、教育方式单一、与幼儿实际发展适切性不高等问题,教师需要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生活与经验,设计和组织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会生存”教育课程,以关注幼儿生命存在的“慢生活”,聚焦幼儿学习发展的“漫游戏”,放手让幼儿自主实践的“蔓生长”三种模式,有效提升幼儿“学会生存”课程的适切性,促使幼儿以主动接纳的方式、自我认同的节奏,获得有益的生存经验,实现自我生长。
【关键词】“学会生存”课程;幼儿;生活经验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幼儿“学会生存”课程的实践探索》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邹秀珍(1978—),女,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
盛蓓蓓(1982—),女,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一级教师。
生存即生活存在,是个体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的基本能力。幼儿“学会生存”教育不是将幼儿置于极端环境下经历生死考验,而是个体对日常生活环境的积极适应和主动改善,以便更好地适应现在乃至未来的生活。我们认识到,现代社会国家生育政策、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变化同样会映射到幼儿身上,周围环境的变化使幼儿“学会生存”教育成为必要,教育对象的变化呼唤教育方式的变革。
我园幼儿“学会生存”课程针对当前存在的生存问题或预计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生存问题,设计和组织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会生存”教育课程,使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和现代生活,为幼儿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幼儿“学会生存”课程的实践探索,着力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生活,将幼儿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让课程回归幼儿的天性,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作为课程的基调;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使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成为课程的主旋律。
一、关注幼儿生命存在的课程样态—“慢”生活
我们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落实于生存课程之中,将生活当作生存课程的重要素材,将生活教育当作实施课程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生活的教育作用。我们坚信:幼儿个体的经验建构有自身的规律、特点,与生活是密切相连的。因此,生存课程要从幼儿亲历的生活事件中提取价值点,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探索和体验,以主动接纳的方式、自我认同的节奏获取直接而有益的生存经验。
(一)放慢脚步—對幼儿生命存在的关注
幼儿“学会生存”课程的实施,不需要教师绞尽脑汁去找一些自以为很有价值的教育内容,而是应该重视幼儿的生活现状,放慢脚步,用心观察,关注幼儿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价值和规律,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生存教育元素,以此推动幼儿的成长。
冬天天气寒冷,幼儿迟到、缺勤次数比以往更多。“我看见路上结冰了,我坐公交车来的。”,“天气太冷,早上不想起床……”这些孩子们日常聊天的话题,正是他们对自然现象和季节特征的感知,将自然与自我的经验体验建立联系的过程。于是,“冬天不迟到”等话题应运而生。让幼儿结合自身的感官体验,观察记录冬天的气温变化,让幼儿调查不同的出行方式,养成生活作息好习惯……让幼儿不断调整和适应,寻找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策略。
从“迟到”到“冰雪”再到“生病”,无数源自生活的素材,不仅激起了幼儿解决问题的兴趣,更成为幼儿永不厌倦的“学程”。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关注幼儿生命存在的生活教育,让教育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可以不断提高“学会生存”课程的教育价值。
(二)慢享生活—在一日活动中蕴藏机会
在琐碎生活中探索一日活动中的智慧,慢享生活是最自然的教育途径。我们将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赋予教育意义,并整合到幼儿“学会生存”课程当中,依据各环节的特点设定课程目标。
入园签到是晨间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签到表示幼儿已经进入校园,也便于教师统计幼儿入园情况。签到形式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定,从小班的照片、动物图片的直观形象,到中班的符号标志,再到大班的时间记录与小组统计,幼儿能获得数概念、时间认知等方面的知识,像签到这样的生活内容被赋予了丰富的教育价值。
幼儿需要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也离不开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幼儿正是在丰富多彩的一日活动中逐步成长的,一日活动能让幼儿形成生存意识,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生存态度并不断提升适应他人和社会的生存能力。
(三)放手自主—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幼儿
生活,是幼儿自己的生活,幼儿能够独立自主,活泼自信地适应当下、面对未来,才是生存教育的成功。幼儿“学会生存”课程的实施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幼儿。
由于疫情,家长无法陪同幼儿入园,幼儿自主入园、找到班级、整理小书包和离班等,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设置不同年龄段幼儿入园、离园环节的适宜方式,家长将生活的自主权还给幼儿,也给予幼儿更多独立自主的机会。
幼儿“学会生存”课程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将幼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不断发展的人来对待,基于幼儿本身的经验和需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成长的空间,教师敢于放手让他们大胆尝试、勇敢表达,帮助幼儿获得自信及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聚焦幼儿学习发展的课程样态—“漫”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内在的潜力需要被“激活”,才能发挥作用。教师需要开展开放的、自发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漫游戏”,通过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有目标的支持、有个体差异的评价,聚焦幼儿的主动学习与全面发展。
(一)放手—把游戏还给幼儿
“学会生存”课程将游戏还给幼儿,教师要在保证场地安全、保证游戏时间、保证游戏自由度的前提下,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游戏环境。
教师需要依据生存课程互助类活动中“乐群态度”的发展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在小中大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周活动。周一到周四各班教师通过调查访问、投票、小组项目活动等方式逐步推进,丰富幼儿相关经验;周五开展体验日活动,三个年龄段幼儿混合开展游戏,让幼儿在材料探究、情境表演、同伴互动中形成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意识,建立归属感。让幼儿在开放的、蕴含教育价值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主动表达、深度学习,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二)发现—理解游戏的价值
在幼儿“学会生存”课程的实践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游戏”在幼儿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让幼儿从玩成人眼里的游戏走向玩幼儿自己的游戏。关注游戏中幼儿的操作和活动,看见游戏在幼儿健康与动作发展中的作用;关注游戏产生、讨论内容、认知发展、进程发展等环节,看见游戏在幼儿的语言和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关注游戏中的规则、合作与交往、矛盾与争议,看见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和学习品质发展中的作用。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讨论、尝试解决。在动手搭建、与同伴协商的过程中,幼儿充分调动已有经验,并在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建立与材料、与同伴之间有效的互动关系,体会建构游戏带给他们的挑战与满足。这些游戏经验和情绪体验,为幼儿从自我走向社会,从自然人逐渐成长为具备良好适应能力和生存态度的社会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回应—支持游戏中发展
游戏,是幼儿“学会生存”课程的生态场。教师作为区域的创设者、幼儿游戏的支持者,更需要静下心来观察、搜集幼儿的发展信息,并通过调整区域材料和区域指导行为等途径给予幼儿有效回应。
在搭建“我们的幼儿园”时,幼儿存在对建构主体特征不明确、建构技能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介入,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和幼儿经验的不断提升。教师可以利用户外运动、餐后散步等活动和幼儿走走逛逛,进一步丰富幼儿对幼儿园建筑的认识。通过提供建构方法示意图的方式,让幼儿拓展建构主题。在后续的建构过程中,幼儿的建构经验、合作意识以及建构技能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提升。教师依据幼儿的发展目标提供适宜有效的跟进和回应,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加丰富而个性化的感性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放手让幼儿自主实践的课程样态—“蔓”生长
幼儿“学会生存”课程强调以幼儿经验为中心,以一系列综合的活动为载体来实施课程,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深入其中、专注学习、持续探究,调动自己所有的能量,与他人、自然、社会建立联系,如同沐浴阳光雨露的枝丫结蔓生长,不断呈现自我实现的发展势态。
(一)审视课程目标—研究幼儿的真实需求
要想根据幼儿的需求来确立课程目标,关键是要研究幼儿。课程目标的设定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观察并捕捉幼儿生存经验、意识与能力发展的需要,并依据幼儿的具体行为变化动态地调整课程目标,支持幼儿在尝试中不断扩充课程外延,获得新的发展。
例如幼儿探究幼儿园所属社区的设施、建筑时,想弄明白幼儿园周围到底有多少条路,每条路通向哪里。于是教师在设定该主题的课程目标时要以幼儿的问题为方向,将课程目标设定为感受网络地图在生活中的运用,尝试使用网络地图解决实际问题。于是,教师让幼儿尝试使用高德、keep等软件记录运动轨迹,观察、记录、绘制自己的行走路线,记录自己在行走时的发现和感受。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主动与社区里的人、事、物互动,不断有新发现,逐渐丰富了对周围环境的感性经验。
分析、判断幼儿从事的活动与其学习发展目标的内在联系,才能精准定位课程目标,为幼儿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助力,最终实现“健康身心、科学认知、知行合一、智慧生活”的幼儿“学会生存”课程发展目标。
(二)重视经验链的形成—支持幼儿深入探索
在幼儿“学会生存”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补充”“延伸”“放大”“重组”等手段,有机整合活动内容,使幼儿在亲历中获得连续、拓展、螺旋式生长的经验,形成“经验链”。
“我是中国人”体验周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梳理课程方案,反思“小小志愿者”活动在志愿者的身份确立、服务意识与能力等方面还有哪些可以延续、放大的价值。因此,“小小志愿者”项目活动持续开展,教师在小班的“我会自主入园”、中班的“朋友越多越快乐”、大班的“游园会”等多个主题活动中,以多种形式促进不同年龄幼儿间的合作互助。在“走进农贸市场”“文明小乘客”等实践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沟通交流。幼儿在不同主题、不同实践活动的真实场景中,直面如何帮助他人、遇到困难怎么沟通等真实问题,不断丰富生活经验。
幼儿有着不可抗拒的生长力量,幼儿“学会生存”课程的三大实施途径就是为幼儿的生长提供通道。幼儿在亲历和深度参与下,将学习到的新经验迁移到新情境中,并做出决策,经过不断的思辨和探索来获得连贯的、集中的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发展深入探究的能力。
(三)优质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幸福发展
幼儿“学会生存”课程最终目标是实现幼儿的幸福成长。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信任幼儿,关注幼兒的情绪状态,对幼儿的学习发展充满信任,形成积极的师幼关系,支持、引导幼儿,进而使其在与人、事、物的互动中获得幸福体验。
在开展“朋友越多越快乐”主题活动时,幼儿想结交更多的好朋友,和朋友做更多有意思的事情。但受自身发展水平、交往技能的限制,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纠纷时,常忽略同伴的感受,频频告同伴的状。教师可以将活动目标与幼儿的发展目标结合,建立难度阶梯,通过“玩具分享会”“朋友名片”“快乐朋友节”等实践性活动,随时关注幼儿在交往情境、生活情境中的情绪状态,帮助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的幼儿提升结交朋友的能力,让幼儿体会到与朋友交往的快乐。
优质的师幼互动,能让幼儿感受到理解、关怀、信任、期待,能帮助幼儿建立信心,只有在温暖、轻松的环境中,幼儿才能充满自信地参与活动。
教师要进行幼儿“学会生存”课程的实践探索,在“幼童本位”理念的指引下,将幼儿当作主体的、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让教育从“活动”走向“人的发展”,创设支持幼儿与他人、自然、社会积极互动的环境,让幼儿获得幸福感。在关注幼儿生命存在的“慢生活”,聚焦幼儿学习发展的“漫游戏”,放手让幼儿自主实践的“蔓生长”中,帮助幼儿实现自我生长。
【参考文献】
[1]任慧娟.如何理解“一日生活皆课程”[J].动漫界,2019(24):11-12.
[2]倪春玲.“幼童本位”理念下幼儿生存课程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2021(2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