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2022-04-19冯雨峰
摘 要:教育事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实施理论教学,同时还需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小学众多学科中,综合性最强的是语文学科,教师需要研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还需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国学经典的重要价值。因此,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首先探讨了开展国学经典教学的意义,其次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国学经典教学,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5-0027-04
因为国学经典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需要做好对其的发扬光大。小学阶段的教育可以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起到启发的作用,国学经典与语文学科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应用国学经典,可以实现对国学经典的良好传承,还能给学生带来学习语文的新渠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语文能力。将国学经典有效地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的重要意义
“国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的就是中国以往所有的历史文化和思想等;后者指的是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意识形态,这从重要价值和本质属性方面实现对国学经典的集中体现。将国学经典引入到新时代的教育工作中,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通过开展有效的国学经典教学,可以收获良好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健全学生的人格
现代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功利思想,对素质教育造成了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学经典中孕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弟子规》中写道:“父母教、须敬听。”教授了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百善孝为先”让学生知道做人首要的原则就是孝敬父母和师长。这些格言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能够洗涤他们的心灵。
(二)促进学生重视传统文化
复兴国学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仅借助少数的电视节目或开展“拜孔庙”等是难以实现的,这只能对国学复兴起到部分促进作用。所以,想要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就需要将国学经典有效地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完国学经典后,可以逐渐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培养和加强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加强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语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语文教学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还可以充分体现几千年的人类文化。从本质上来说,语文学习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体现出语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后得到更好的发展,其作用十分重要。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因为学生缺乏牢固的基础,所以通常无法独自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通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率。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对语文和经典阅读产生兴趣,部分学生甚至还可以在语文写作中运用所学的名言佳句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的策略
(一)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
因为对学生而言,国学经典十分抽象,他们无法理解其概念。所以教师在对国学经典进行渗透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好对生活或问题等情境的创设,以此来把抽象知识直观地表现出来,创设特定的语境可以加深学生对此类知识的认知。
例如,教师在教授《夜书所见》时,在对该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教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其吟诵给学生听,在吟诵的同时可以播放《秋思》等乐曲,将音乐融入国学经典中。采用此类方式可以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有机地结合音乐和文字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诗中的字句或故事。其次,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例如:“如果你們在秋天的傍晚散步,这个时候你的眼中映入了如下画面……”通过创造此类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可以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师在完成此类情境教学后,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对古诗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自由发言的机会,阐述自己的见解,并品析其中的“萧萧梧叶送寒声”等佳句。此类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国学经典,还可以使学生更加贴近国学经典,使他们爱上国学经典。
(二)注重应用趣味性教学
学生会积极探索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在对国学经典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进行诵读,还需要对学生的赏析提供指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才会有求知欲,才能够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学习,更加深入地探究国学经典。因此,教师需要借助趣味法来开展国学经典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授《嫦娥》的过程中,可以将猜谜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上课前向学生抛出“棠儿换上巾帼女,飞蛾扑火成仙女”的谜语,要求学生猜一猜谜底是什么。这个时候,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猜谜活动中。教师在学生猜出谜底是“嫦娥”后可以实施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背诵这首诗。四个人为一个组,一人一句,在首位同学完成背诵后,后面的学生需要依次背诵相应的诗句。并按照背诵速度和准确性来对获胜组予以物质奖励。此类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三)结合学生实际,提高渗透力度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国学经典,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国学经典,因材施教,进而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具体来说,在教学期间,早读时,向学生播放录制的经典国学,或者由学生自己录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实现对国学经典的渗透,让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国学经典的重要价值,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在实际渗透环节,因为学生年龄不同,所以需要以差异化为原则进行渗透,教师可以将基础的《千字文》《三字经》等国学经典渗透到低年级学生中;将部分诗词国学经典播放给中年级学生听,培养、提升其审美能力;学生在高年级段学习了一些经典篇目,例如《史记》《论语》等,教师在进行渗透的过程中,需要向学生完整地播放此类内容,如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此类国学经典。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参与阅读的同时记好笔记,有效地渗透国学经典。
(四)对经典诵读的强化
想要将国学经典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期间开展更强有力的经典诵读,诵读可以加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想要在语文课堂中有效渗透国学经典,就需要教师重视诵读环节,在教学期间除了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汉字,还需要鼓励他们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词音韵之美。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国学经典的有效渗透,还提升了他们的语感。首先,教师在训练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力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训练活动做好有效的设计;结合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宜的国学经典,这样,才可以使国学经典的作用得到发挥。其次,在训练学生诵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如下原则:①鼓励性。在学生诵读训练期间,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之情,采用鼓励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诵读兴趣。②差异性。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记忆和思维各不相同。因为,在教学逐渐深入的同时,也会出现更大的差异,所以,在诵读训练期间,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③模糊性。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过小,缺乏正确理解国学经典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提出适度的要求,让学生通过熟读来达到背诵的要求。④自主性。教师在分析和解读国学经典期间,可以采用通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国学经典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通读兴趣。
(五)课堂外加强国学经典的阅读
虽然课堂是主要的国学经典渗透阵地,但是课堂时间十分有限,想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更好地渗透国学经典,就必须课内外结合做好经典阅读。教师在课外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阅读和学习国学经典,帮助学生了解做人、尊师重道等道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做人的准则及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充分体会国学经典的魅力。如果学生在自主阅读和学习期间产生了问题,教师就需要做好适当的引导,或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共同寻找答案,解决难题,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及团结合作的能力。
(六)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其中结合了形音义,具有独特的魅力。想要将国学经典渗透小学语文教学,首先,需要做好识字教学。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上需要运用10分钟进行写字训练,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练习写字。例如,教师在讲“门”的识字教学时,第一,将汉字的发展史概述一下,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第二,甲骨文的“门”字,是以其形状为依据的,两扇门分别意味着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开关,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引了解了文字的含义。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介绍汉字的演变发展情况。第一,采用播放图片及视频资料介绍与汉字有关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记忆。第二,适时引入与汉字有关的国学经典内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实现渗透。
(七)经典故事中渗透
喜爱读神话故事是儿童的天性,老师在课堂上,应当多给学生讲述几个古典神话故事,在神话故事中传播国学典籍。国学经典中的成语有丰富的内涵,成语结构紧密、意思精辟,学好成语故事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才能和人文素养。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古代成语故事,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闻鸡起舞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一方面,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本,将其作为传授国学经典的重要材料;另一方面,语文老师也需要利用课外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的讲解。如,“三顾茅庐”的故事是讲刘备为得到贤才协助自己,曾三度前往诸葛亮的家里,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实现政治抱负,以表示自己对人才的十分重视。现常用于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教师在讲完成语故事之后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绪反映开展下一步工作,如学生兴致未尽,教师还可以讲解一些《三国演义》的具体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国学经典。
(八)国学教育渗透的前提条件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课课堂教育的渗透,并不是新课题,从以往的语文教材中也可以找寻到国学教育的痕迹。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普及,小学生接触、了解外部世界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互联网是把双刃剑,给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部分自控力差的学生沉迷其中,造成消极的影响。首先,部分学校不注重教师的国学素养,教师没有好的国学素养,课堂上就无法有效地给学生传授国学经典知识。其次,部分小学生忽视教师在课堂上渗透的国学经典知识,认为这些知识晦涩难懂,缺乏兴趣,上课时消极被动地听老师讲。要实现小学语文课课堂渗透国学经典的目标,需要做好一系列工作。第一,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一方面,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讲座、交流等活动,逐步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肯定国学经典的价值,他们才会用心地把国学经典知识传授给学生。第二,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做好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在小学语文课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渗透国学经典教育。
(九)国学教育渗透的地域化展现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强国,地大物博,在很多地方已有地域化的国学典籍出现,在国学教育对学校语文教材的渗透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针对各个区域中小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历史背景来选取学校语文课本内的国学经典内容。2016年之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教材编制也是具有鲜明的区域化特征的,有人教版、北师大版等,各个地区教材的差异也会对学校教学带来不同的影响。在目前的语文教材中,也有部分课程的编写对国学经典内容进行了改编,把一些有同样教育效果的历史故事放到一起组成了国学经典集。这样不仅可以方便老师的讲授,同时能够方便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了解。国学典籍渗透的地域化,對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而言也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满足新课改对国学经典传播的需要,还可以满足地域文学传播的需求。
三、 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具有内涵深刻的传统文化,将国学经典有效地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传播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不仅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更多内容,还能够使学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形成文化传承的意识,实现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深化,帮助他们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应秀.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7):73.
[2]张冬琳.关于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7(33):130.
[3]陈娜.关于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1):136.
[4]高庆宫.探讨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73.
[5]王丽娟.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J].课外语文,2017(11):6.
[6]唐素珍.探索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方式[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6):22.
作者简介:冯雨峰(1973~),女,汉族,甘肃白银人,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回民小学,研究方向:国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