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前降支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2022-04-18陈昌贵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年龄组管腔冠脉

陈昌贵

(射阳县人民医院 影像科,江苏 盐城 224300)

0 引言

冠状动脉局部被心肌纤维包绕、覆盖,与心肌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该段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被覆盖的血管称为壁冠状动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被认为是解剖的一种变异,是先天的血管畸形,左前降支中段是其好发部位[1]。在心脏的收缩期壁冠状动脉管腔受压变窄,舒张期壁冠状动脉管腔恢复,心肌舒张与收缩会使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血流紊乱,心肌的灌注不良、降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以及黏多糖和脂质沉积、弹性纤维损伤等诸多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容易导致血管内膜粥样斑块形成,从而导致相关的心血管事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4月在射阳县人民医院实施CT冠脉血管造影的1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85例、女57例,年龄25—84岁,平均(61.2±10.2)岁。142例患者检出左前降支心肌桥的有105例,检出率为73.9%。

纳入标准:可配合320排CT冠脉血管造影的检查,所有患者均无心、肺、肾功能不全,无碘过敏病史,无甲状腺功能亢进。左前降支的分段按照开口至第一间隔支发出处为近段,中段从第一间隔支至转角处,远段为转角处以远部分。动脉狭窄的评判标准为:(1-狭窄处的管腔直径/正常管腔直径)×100%,以最窄处为准;狭窄<50%为轻度,50%~75%为中度狭窄,>75%为重度狭窄诊断。心肌桥的诊断标准:(1)冠脉在心脏表面走行时局部被心肌纤维包绕、覆盖,心肌与冠脉血管之间间隙消失;(2)覆盖、包绕的纤维与心肌增强幅度相一致[1-2]。

1.2 方法

1.2.1 CT血管造影检查

采用佳能One Aquilion320排CT进行检查。所有患者检查前均进行呼吸训练,学会检查配合;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注意事项及风险,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部分患者在扫描前舌下含服5 mg硝酸甘油。CT扫描参数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400 mA,层厚为0.5 mm,矩阵为512×512,螺距为0.5,视野FOV220 mm,心电图(ECG)门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冠脉积分扫描完成后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将质量浓度为300 mgI/mL非离子(碘佛醇)对比剂经肘静脉注射后进行冠脉扫描检查,注射剂量为50 mL,速率为4.5 mL/s;增强检查完成后以4.5 mL/s的速率注射生理盐水。使用自动触发扫描,ROI放置于降主动脉,触发阈值为138HU。扫描范围从气管分叉处到膈面水平处,扫描时间大约为3.5 s,吸气后屏气完成扫描,获得心动周期30%~80%的血管图像。所有影像都使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

1.2.2 观察指标

(1)分析观察左前降支检查出的心肌桥的比例及患者的心肌桥位置、厚度及长度。

(2)分析观察左前降支发生心肌桥的近侧、远侧发生硬化斑块的情况以及相应管腔的狭窄程度。

(3)分析研究冠脉粥样硬化与心肌桥的相关性。

1.2.3 图像分析

收集分析14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影像资料观察影像学的特点,其中包括MPR,CPR,VR,MIP进行分析研究,对各年龄组(21—30,31—40,41—50,51—60,61—70,71—80,81—90岁)发生硬化及管腔狭窄程度分析。所有病例检查结果均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分析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使用(x±s)进行统计;计数数据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142例患者左前降支心肌桥的检出及分布情况

142例患者检出左前降支心肌桥的有105例,检出率为73.9%;左前降支检出硬化斑块95例,检出率为66.9%;其中发生于近段7例,中段83例,远段15例,中段发生率最高,为79.0%;心肌桥以单发为主,心肌桥厚度<2 mm的有36例,≥2 mm的有36例(见表1)。

表1 左前降支心肌桥厚度、长度、位置及合并硬化斑块的位置、狭窄程度(例,%,x±s)

2.2 心肌桥与硬化斑块的关系

142例患者检出左前降支心肌桥105例,检出左前降支硬化斑块95例,发生心肌桥合并硬化斑块72例,无硬化斑块33例;左前降支未检出心肌桥37例,发生硬化斑块23例,无硬化斑块14例,CT检出左前降支心肌桥的患者发生硬化斑块和未检出心肌桥的患者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肌桥且发生硬化斑块的病例72例,其中68例硬化斑块发生于心肌桥近侧段血管,1例发生于心肌桥远侧血管,3例发生于近、远侧血管,其中近侧发生率达98%;心肌桥的厚度与发生硬化斑块的管腔狭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桥的长度与发生硬化斑块的管腔狭窄程度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左前降支心肌桥与左前降支硬化斑块的相关性[n(%)]

2.3 硬化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

各年龄组检出硬化斑块的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且61—70,71—80,81—90岁年龄组中管腔狭窄≥50的比例大于40%(见表3)。

表3 各年龄组发生硬化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例,%)

3 讨论

有较多的研究文献指出心肌桥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之一[2]。本研究针对左前降支的心肌桥、硬化斑块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左前降支心肌桥主要发生在中段(79.0%),可能是因为与胚胎时期左前降支的血管位于心肌内存在一定的关系。曾有学者发现心肌桥的近侧管腔发生硬化斑块与心肌桥的存在一定的关联。本研究同样发现左前降支发生心肌桥的病例在心肌桥近侧管腔容易形成硬化斑块,发生率为98%,而心肌桥远侧端的硬化斑块形成少。可能是壁冠状动脉处的心肌收缩时使得管腔局部管壁张力增大,发生血流变慢、逆转,心肌桥近侧端管腔血管的内膜受到损伤,血管管腔的内皮细胞表面渐渐形成虫蚀般的缺损,进而脱落,血小板聚集再形成硬化斑块。心肌桥远侧端管腔因为其前方心肌桥的关系,管腔内的压力低,发生硬化斑块的概率低[3-4]。有研究报道心肌桥的厚度与壁冠状动脉的压迫性呈正性相关,从而推断出心肌桥的厚度与近侧端的硬化斑块形成存在密切的相关性[5]。本次研究发现左前降支的心肌桥与其发生硬化斑块的管腔狭窄程度存在正相关;同时发现高年龄组的病例发生斑块时所致管腔狭窄程度较重。也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单支血管的研究,各年龄组的样本量大小不一,因此期待加大样本量和多支血管进一步证实本次研究结果。

4 结语

左前降支检出心肌桥以中段为主且多为单发,有促进心肌桥近侧端血管形成硬化斑块风险,心肌桥厚度与发生硬化斑块管腔狭窄程度有正相关,在CT报告中应该予以关注、重视;对于高年龄组病例同时应该更加重视对其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估。

猜你喜欢

年龄组管腔冠脉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