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现状调查研究

2022-04-17赵苇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小学

赵苇

摘   要:研究以问卷形式对沧州市16个县(市、区)的市直中学共计35所学校进行调研发现:中小学校的心理建设一直在进行中,专兼职心理教师数量较多,专业心理教师数量较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足,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心理教师非常需要学习交流的平台等。据此,对沧州市构建中小学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09-0007-04

一、沧州市中小学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现状调查

课题组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内容并经过有关专家筛查后,制定了沧州市中小学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现状调查问卷。发放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回收率100%。

本次调研活动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的范围是沧州市各县(市、区)及市直中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共计35所学校(这35所学校均为各县市区有代表性的学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突出的学校)参与此次调查问卷,有小学15所,初中13所,高中7所。下面是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和详细分析。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人数、工作状态调研分析

小学15所学校中没有专职教师的学校5所,有1名专职教师的7所,有2名专职教师的2所,还有1所学校有10名专职教师;所有的学校都有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不是专业的教师,但都是已取得国家三级或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的教师。这些学校专兼职教师都在进行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初中13所学校,有专职教师1人的学校7所,有3名专职教师的1所,没有专职教师的学校5所,但这5所学校都有兼职教师,这13所学校只有1所学校没有兼职教师,其他12所学校均有兼职教师,兼职教师2人的学校有5所,兼职教师3人的有2所,兼职教师4人的1所,6人的有2所,8人的有1所,48人的有1所。这些专兼职教师都不是专业心理教师,但也都是已取得国家三级或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的教师,在学校都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学校参与人员很多,有的较少,这说明各学校对心理健康重视的程度不同,发展不均衡。

高中7所学校专兼职情况,专职教师6人的1所,5人的1所,2人的4所,1人的1所。7所学校均有兼职教师,兼职教师4人的1所,5人的1所,10人的1所,50人的1所,58人的1所,72人的1所,105人的1所。高中的專职教师是专业的心理教师,专兼职教师都是国家三级或者二级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在正常运转,有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

通过这一问题的调查,发现一个规律,从教师的专业程度来看:初中比小学好,高中比初中好;学段越高,教师的专业程度越高,这是一个好现象。

(二)学校是否设有心理课

小学15所学校有4所学校没有心理课,但有类似的课程,其他11所学校都有心理课。初中13所学校有6所学校没有开设心理课,其他7所学校都有心理课。7所高中学校全部都有心理课,高中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非常重视。

(三)学校是否有心理咨询室

这35所学校只有1所初中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还在待建中,其他34所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室。35所学校涉及这三个问题的具体情况统计如下表:

(四)学生成长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小学阶段主要的心理问题有:学习困难,考试压力,厌学,网络成瘾,缺乏自信,自我认同感低;亲子沟通障碍,和父母发生矛盾,家庭关系不和谐;不善于管理情绪,容易烦躁、压抑、冲动,抑郁孤独;人际交往有问题,不合群或者欺凌(被欺凌)事件;抗挫能力差,意志薄弱,依赖性强;自私,逆反,自我中心;争强好胜、心高气傲、猜疑妒忌、恐慌脆弱、消沉失落等。

初中阶段主要的心理问题有:学习内驱力不足、学习自觉性差、厌学、网瘾、考试焦虑;青春期逆反、青春期异性交往;人际交往、校园欺凌;自私心理;情绪管理;自卑、抑郁情绪等。

高中阶段主要的心理问题有: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缺乏自信、自卑;人际关系;厌学、学习压力大、考试焦虑;异性交往、校园欺凌;抑郁情绪;自私、自负;抗挫能力差等。

通过这一问题的调查可以看出,不管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五)心理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心理教师专业成长急需解决的问题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心理教师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严重缺乏,急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以胜任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需要,所以,各学校都要求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

二、调研结论

这次问卷调查反应的情况非常清晰,学校的心理建设一直在进行中,专兼职心理教师不少,但专业教师很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足,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以教师现有的专业能力根本无法解决学生日益复杂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学校有心理课,但并没有统一的心理教材,很多教师自己编辑心理资料,但因为专业能力有限,教材的水平也不是很高。每个学校基本上都设有规模不一的心理咨询室,也在运行,但因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有限,不能充分的运用。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的心理老师所谓的专业是指取得了国家三级或者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教师,只有高中的心理教师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从学科建设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不像语数外等学科建设了很多年,专业教师多、每周的课时安排、教材的选择、教研组的建设都很成熟,有了问题本组内就可以探讨交流,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很容易。可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专职教师很少,专业教师更少,没有统一的教材,有的学校还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课;所以,心理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很难找到同伴来交流和学习,更难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强烈要求建设一个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释放压力,提升专业。

三、对策建议

沧州市中小学校急需一个专业的平台为心理教师提供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的途径,便于教师交流探讨,尽快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一)创建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社

建立沧州市级别的总社(沧州市读书社名为星火读书社,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市级教研员担任总召集人,各县市区及市直中学建立分社,由各县市区教研员担任分社召集人,将分社社员中优秀社员推荐到总社社员,总社成立读书社QQ群,分社也有自己的社员群,总社有读书的计划、时间、地点、读书的内容。分社根据总社的安排,合理安排自己分社的读书计划、时间、地点、内容。学习和传播心理学专业知识,让读书社通过层级传递,真正起到互相交流学习答疑专业成长的作用。

(二)成立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分会

在沧州市教育学会下成立沧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二级分会,分会实行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相结合的会员制。其主要职责是:调查、培训、交流、总结、推广和借鉴优秀的教学管理经验;研究探讨教学管理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解决各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最终目的是为提升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搭建交流學习的平台,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的队伍建设。

(三)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

利用位置较近的地理优势,将沧州市市直学校的心理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了沧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通过这个平台,沧州市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集体听、评课。加强了市区学校的教研力量。

(四)组织活动课、优秀案例评议

将心理课课例、优秀案例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分会群、读书群等平台进行研讨学习。并将课例分享到群资源,大家可以随时观看学习,并将学习的收获和疑问在群内交流。

通过对沧州市中小学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现状调查及构建研究,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   思,朱成科.近十年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13,(13): 33~36.

[2]程   琳.近十年我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3(03):24~26.

[3]崔   迪.美国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8.

[4]吴全会.网络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以枣庄市中小学教师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5]郭艳彪.以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信息技术,2013,(11):53~55.

猜你喜欢

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小学
看见,就是力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团队建设
且行且思考
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赛归来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