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影视表演与话剧表演的异同与收放自如

2022-04-16洪艺嘉王彦霞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3期
关键词:鲁侍萍话剧表演话剧

洪艺嘉 王彦霞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北京 100101)

直观看来,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有很大的“相似性”,这导致大众对这两种表演形式存在的区别没有根本性的认识。但实际上,从艺术表现形式层面来看,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在作品中的呈现并不一致,这就导致表演过程中台词的呈现方式、剧本结构等都存在本质性的变化[1]。镜头前是影视表演的主要阵地,而话剧表演则主要呈现于舞台之上。戏剧舞台和影视镜头之间的区别是两种表演形式异同内涵的最佳代表。生存环境和展示场地的不同让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焕发着各自的生机。求同存异、互相借鉴似乎是未来表演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由此可见,掌握两种表演艺术的共性和差异性,才是提升表演水平、满足观众需求的关键所在。

一、影视表演与话剧表演的艺术特性分析

(一)影视表演的艺术特性

从表演的形式和场所来看,影视表演时通常不直接跟观众见面,以镜头为媒介,在镜头前雕琢和记录人物表演的内容。所以其表现行为是在相对封闭的场景下进行。影视表演的艺术特性主要体现在两点:生活性和写实性。影视剧里的表演和角色多是脱胎于生活,但作品高于生活。这是因为大部分的影视作品都取材自日常生活,演员以行为语言作为载体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将生活细节展示出来与观众产生共鸣。所以经常有学者将影视表演形容成“平静中酝酿的风暴”,因为生活化的细节往往才是能打动人的地方。影视作品的镜头通常都为平视,表演的内容是由剧情推动,而剧情需要依托现实场景存在。影视表演会利用非常生活化的台词对内容进行填充。演员需要以自然生动的生活化状态完成演绎[2]。所以演员在镜头前表演的收放自如更多体现在姿势和行为举止的克制,不表现出任何的人为痕迹,就是影视表演的成功。

写实性则主要依赖于镜头,镜头可以通过捕捉一些景色和动态的景观用以衬托固定情境下的表演或者侧面输出剧情内容,对整体节奏推波助澜。因为影视表演依靠镜头作为与观众对接的唯一窗口,有限的镜头空间需要尽量囊括无限的现实环境。不仅仅局限于演员的对话和行为举止,而是利用一些周边景色呈现动静皆宜的表演状态。

(二)话剧表演的艺术特性

话剧表演的艺术特性可以归纳为两点:夸张的语言和独特的行为解释。《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中对话剧语言的定义为:“戏剧语言就是通过剧作家所创作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各式各样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为了特定的目的,根据彼时彼地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说出的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3]。”由此可见,话剧表演虽然也以日常生活作为其呈现基础,但是语言台词被放大。话剧的语言是在生活语言基础之上,通过剧作家创作和导演演员加工创造之后的艺术语言。演员通常需要非常强烈的语言情绪起伏来“刻意”表现此时此刻人物的心理动态和情感反应。因为受到舞台表演空间的限制,多数话剧表演并没有后期制作的机会,需要直面观众。周边舞台环境的设计只能起到烘托作用,却没有更进一步的辅助价值。因此演员的夸张表现和丰满的台词对话剧表演的艺术表达至关重要[4]。而演员对话剧表演的收放自如也多体现在语言情绪的起伏上,利用大幅度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让观众感受到台词的“情绪”和表演的“情绪”,以此来达到舞台表演收放自如的目的。

独特的行为解释是指在话剧表演过程中,场景和场景的转换通常都依靠语言带动,演员通常会通过自身语言自然地向观众介绍当前舞台表演的场景和接下来即将登场的故事情节,在不突兀、不莽撞的情况下完成故事情节的自然衔接。这是话剧表演的一大特色,利用语言进行行为解释。

二、影视表演与话剧表演的相同性

(一)都是二度创作

不论是影视表演还是话剧表演,都是在剧本或者故事框架基础之上进行的二度创作。影视表演的来源更加广阔,可以是小说、剧本甚至是话剧改编。而话剧表演通常来源于出色的文学作品或剧本。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都是对部分作品的二度创作,在原有作品基础之上增添部分自我表演的需求,用来烘托表演形式,突出表演主体。

影视表演依靠镜头完成艺术演绎,镜头背后的人物场景也有一定针对性。虽然影视表演可以借助更多的环境和动态景色作为空间留白,但归根结底,其基础和主要场景的构造仍然比较集中,用以烘托人物。这与话剧表演相比较而言,其实就是一大一小的区别,其本质上是一样的。话剧表演虽然缺失了一部分环境描写,只能依靠舞台完成艺术演绎,但是其基本任务和主要场景没变,所以二者在表演的核心物料上有一定的相同性[5]。

(二)都需要表达情感

影视表演与话剧表演同属于戏剧艺术表演领域。这意味着二者的表演行为和表演内涵在某些部分必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表演行为所蕴含的情感内核入手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作为不同种的艺术表达形式,影视表演的情感和话剧表演的情感并无高低之分。甚至当前有很大一部分文学作品,既有影视作品改编,也有话剧表演作品改编。二者所突出的作品情感并没有因为表现形式的差异而发生质的改变。

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均是作品情感的一种演绎方式,演员职责虽然不同,但是在创设的特定环境下,其表演行为的目的和情感的展示是相同的,这实际上与表演的统一来源有很大的关系[6]。影视表演作品和话剧表演作品不论经过多少次的改编,其本质来源都是现实生活,只要不脱离现实生活这一“地基”,两种表演形式就始终都是一个藤蔓上盛开了花朵,虽各自绽放但仍一脉相承。

(三)都要符合表演规律

影视演员和话剧演员之间并不存在职业壁垒,恰恰相反,很多话剧演员能够在影视行业大放异彩,而一部分具备较好影视表演经验的演员,也能够胜任话剧表演中的角色。这是因为二者对于演员的基本要求存在共同性。演员将表演作为其本职工作,就必须要满足表演的真实性、人物角色的贴合性和人物情感的代入性这三点基本要求。影视演员和话剧演员在基础要求都满足之后,可能会出现各自的侧重点,但是从应用角度来看,演员决定了演绎行为和演绎方法,演员选择的相通就代表了演绎方法的相通[7]。

(四)都比较依赖语言表达

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核心均为语言。语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人物的动作,勾勒和渲染整个表演环境。所以不论是何种表演形式,在语言内容方面都有着一致的表现和需求。

首先语言有很多分类,例如行动性语言就指推进行为发展的一部分语言内容,这些语言能够直观地凸显出当下人物丰富的内心,能够解答关于人物环境的很多问题。这在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过程中都有很多的穿插。行动性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非常突出,在影视表演中可能就是利用台词引出人物生平、即将发生的故事情节以及一些必要内容。在戏剧表演中则是通过行动性语言对环境进行转换,让观众能够通过语言及时知晓当下的表演内容和表演方向。行动性语言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潜台词,它是人物深层思想的一种表现,是行动过程中真实的内心想法,很多的潜台词其实都是为后续的表演行为进行铺垫[8]。

以话剧《雷雨》为例,周朴园向鲁侍萍打听当年的梅小姐: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的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

鲁侍萍的回答非常有代表性,一连串的“不”集中地凸显了她对讨论对象的不满,这种叙述方式带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由鲁侍萍以对话的形式在不经意间说出来,能够给观众传递以下几个信息点:第一,不是小姐,因为她是女佣的女儿。第二,不贤惠,因为所作所为非大家闺秀所为,离经叛道。第三,不大规矩,与东家少爷有染,自然不规矩,也称不上是良家妇女。此举实际上直接揭穿了梅小姐的身世,并且还暗讽了周朴园的虚伪。再反观周朴园话中所说,他一上来就强调,年轻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有欲盖弥彰的嫌疑,没有直接点出这位小姐的名讳,但是却会其秉性知道得如此清楚,并且在与鲁侍萍的对话中,单单凭借着两个人物特点,他就笃定自己可以从他人口中知道自己想要的信息,说明早有计谋和打算。而“忽然投水死了”又很突兀,为什么单单强调忽然,其实可以直接说“有一天夜里,投水死了”。这似乎更加符合人们的叙述习惯。所以单独强调足以见得该人物表现并不单纯。而这个“忽然”对应鲁侍萍回答的“忽然”,竟然有了一种黑色幽默的味道。两个人都在欲盖弥彰,此地无银的表达显然更能突出两个人物的复杂性。话剧演员需要根据人物和对话情境,用适当的语调起伏和肢体语言来辅助台词的表达,这是话剧演员在舞台上收放自如的关键:能够做到台词语言语调的收放。话剧对角色语言行动性程度更为看重,所以在台词的安排上更加突兀,能够显现出的违和感更加强烈。

而影视作品中的潜台词则表现得比较保守,它不需要利用对话或者叙述的形式对周边环境进行串联,因为在影视表演中,环境会对角色表达起到辅助作用。所以抛开场景不谈,很多影视表演中的潜台词通常蕴含着比较深远广大的内涵。拿电影版本的《雷雨》为例,同样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

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这一段对话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都不完整,而未说完的话就是一种潜台词,意味着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要发生。与话剧表演过程中较为突兀的台词不同,影视表演习惯用留白的方式勾起人的好奇心,并与前后台词形成自然的过渡。所以鲁侍萍和周朴园对话接连失语,其实更能表达一种震惊,再配合当时的气氛背景烘托,很容易把观众带入当时的情景中去。影视剧演员需要将台词的表达以尽量自然,贴合人物风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是影视剧演员在镜头前收放自如的关键:不从人物角色中跳脱出来,始终遵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除此之外,内心视象和肢体语言也属于语言。内心视象,这类描述经常和环境、周边动态融合在一起,也会以一些独白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语言勾勒更为立体的人物形象,带给观众强烈的画面感[9]。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三、影视表演与话剧表演的不同性

(一)表演场合不同

首先影视表演活动的主要场合在镜头背后,不直面观众。而话剧表演的场合则是舞台,需要跟观众面对面。所以话剧表演要求演员声音要洪亮,有穿透力,保证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听清。但影视表演中,经常能看到后期配音,例如《甄嬛传》中皇后的表演者蔡少芬,整个电视剧台词都依靠后期配音进行调整,但是最后呈现出来的角色同样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后期配音并没有影响蔡少芬在镜头前收放自如的表演。由此可见,在台词表现上有一定短板的影视演员可能无法胜任对普通话有严格要求的话剧表演,但是在影视表演领域,仍然能够依靠除了台词之外的其他优势吸引观众的目光。话剧表演对演员台词水平的考察非常严格,不仅要求演员的普通话标准,嗓音洪亮,还要求演员能够随时控制自己的语调声音大小,将情绪融入台词中,带动话剧表演内容的发展[10]。所以从台词表达上来看,距离观众更近的话剧表演对台词等基本功的要求更高,而影视剧表演因为有镜头作为媒介,所以可发挥的空间更大,但相对的,对一些技术技能的要求不够严格。

除了台词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演员的面部表情和行为举止呈现方式也不相同。影视剧表演通过镜头记录演员的一言一行,由于镜头有放大功能,所以演员的面部微小变化都会被无限放大呈现在镜头中。而话剧演员更需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度以及和对手演员的配合情况,甚至因为舞台和观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话剧演员需要以尽量夸张的表情向观众传递有效信息。从这一点上来看,影视剧表演和话剧表演在动作和表情等方面“度”的把握上存在区别。影视剧表演对于“夸张度”的要求不如话剧高,而话剧对于细节“精细化”的打磨则没有影视剧表演那么严格。

(二)创作阶段不同

话剧表演是一气呵成的艺术。“话剧是演员的艺术,影视是导演的艺术。”这句话很直接地点出了话剧表演和影视表演在形式上的区别。话剧表演讲求“一气呵成”,不论是正式演出还是排练,都对表演的连贯性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话剧排练和真实表演的内容、次序完全相同。在正式表演过程中,容错率很低,因为所有演员必须要从头至尾不间断地完成表演,才能保证表演的完全成功。所以话剧演员的表演就是话剧艺术呈现最为关键的部分,演员在舞台上的收放自如更多地回归在演员一气呵成,从头至尾不间断的表演中。所以话剧演员表演的台词相对较为流畅,在观看的过程中也很少发现中间断层的情况。演员必须要彻底沉浸在话剧情绪中,平衡台词的吐息、深浅甚至是发声的大小[11]。

但影视剧表演是在不同场景中表演的艺术。镜头对角色表现形式和表现优劣有一定的选择性,甚至对表演人员也有一定的更换余地。所有的影视剧表演内容都会提前按照演员的表演情况和场景安排划分为很多板块,按照实际的拍摄需求进一步对内容进行调整,最终呈现出来的影视表演是由无数个片段式表演组合而成的。导演是影视艺术的最终决定人,导演通过后期剪辑完成影片的制作,所以很少在同一段表演中感受到台词之间明显的承接和情绪起伏,这是因为在拍摄过程中会打乱故事的叙述顺序,演员只能按照板块表演内容进行,影视剧演员在镜头前的收放自如也多体现在整体情绪的表达上。在影视剧表演过程中,演员要始终将自己放入表演人物的框架里,不能让后期剪辑割裂掉演员的自身表演,在剪辑和被打乱故事顺序之后还能表达出流畅的画面,这是影视演员收放自如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表演节奏的不同还会影响表演形式和表演成果的最终呈现。话剧表演属于固定表演形式,而影视表演则随时处在变动之中。话剧表演的内容和结果属于顺接关系,表演内容的优质性直接影响了表演结果。但影视表演并非如此,影视表演成果是由无数的中间表演段碎片组成的。前文中提到,在拍摄过程中会打乱故事的叙述结构,所以自然而然的,最终的表演结果呈现与演员之间的顺承关系很突兀。与话剧表演的单向影响不同,影视表演的影响内容有很多,除了角色的演绎之外,还有后期的调整、环境的保持、技术的介入、特效的应用等。所以影视表演的过程中,演员对角色的演绎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内容。

(三)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关系不同

由于话剧表演是在舞台之上,影视表演是靠镜头总结内容最后集中向观众呈现,所以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下观众的反应截然不同,反馈速度也有很大差别。首先话剧表演距离观众的距离更近,所以观众的及时反应更为强烈,一个优秀的话剧表演剧目,在表演的过程中就会获得观众的热烈反响。这也是话剧演员在舞台上收放自如的一种体现,演员会与观众之间形成一定的磁场,这种磁场会让演员更好地融入当时的表演情境中,对于提升表演的流畅度,提高舞台收放自如的水平有很大帮助[12]。所以在话剧表演过程中是话剧演员和话剧表演的内容带领观众循序渐进,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影视表演始终与观众存在一定的距离,依靠镜头进行表演内容的收集,最后也是通过镜头展示给观众。并且由于影视表演的制作周期长,所以最终表演的呈现方式其实并不纯粹,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过程中,有权对一部分作品内容进行批判。在观众及时反应方面,影视表演非常缺失,并且由于有了一定的距离感,所以作品本身所形成的氛围感不够强烈。这样一来,观众对于作品整体的评价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不同的观众会形成截然不同的观看反应,其评价也分为诸多等级。这与表演形式较为顺畅的话剧表演相比,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大多数影视表演在镜头前的收放自如是单向的,与观众反应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更多是考验影视演员对剧本的了解和表演的功底。也可以说,影视演员在镜头上表演的收放自如是出于自己对表演内容的感悟。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真实反应是该作品获得口碑和市场发展的关键。不论是话剧还是影视作品,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得到精神领域的回馈是至关重要且十分难得的,而观众口碑效应会积极推动表演艺术的发展。话剧与影视表演相比,观众的覆盖面较小,但是及时反馈率却很高,这也是话剧表演在其纯粹表演形式上高于影视表演的关键原因。

四、结语

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作为截然不同的两种艺术表演形式,二者同根连枝,有所同也有所不同。在表达形式和表演风格上,二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发展方向。舞台上和镜头前的收放自如可以被看作是话剧表演和影视表演异同性的集中阐释,理清话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具体风格,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两种表演艺术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鲁侍萍话剧表演话剧
话剧《坦先生》
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与研究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话剧《二月》海报
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技巧
浅谈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研究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