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论背景下文学作品中隐喻的英译分析
——以《围城》为例

2022-04-16宋艳华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3期
关键词:围城语言表达隐喻

宋艳华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最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曾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进行传播。文学作品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能起到传统文化宣传发扬的目的,也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不同的理论支撑着不同的翻译方式和内涵表达,作品内涵的有效传播是翻译工作中的重点。本文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为例,探讨作品翻译过程中隐喻翻译方法的有效应用。

一、顺应论内涵阐述

顺应论在语用翻译界属于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内容,是由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 在1999 年首次提出。在顺应理论中,强调语言使用的过程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认知层次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不断的选择构成完整而系统的语言体系,并且确保语言的使用更加恰当而完善,这与语言本身的变化性特征、沟通协商特征与顺应性特征有直接的关系[1]。其中语言的顺应性特征是指以达成某种语言沟通目的而形成的,能够为达到目的提供服务的一种语境适应关系[2]。在语言交际中,语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顺应语境具有现实性和灵活性的语言沟通状态,是体现语言沟通过程中人们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若对语境元素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又可细分为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语言语境强调通过上下文进行观察和感受,体会语境的整体状态,这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交际语境则主要强调语言表达双方所在的具体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包括客观上的物理环境,也包括社交环境与来源于沟通双方的心理层面的环境因素。也就是说,在交际语境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与元素丰富性更强,能够从综合性和立体感的角度促使受众群体和交流双方感受到对方以及整个环境中的氛围与沟通主体的情绪状态的一种语境模式[3]。

二、顺应论背景下翻译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

顺应论强调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语言视为一个不断完善和选择的过程,并将交际成功作为翻译和语言表达的基本目标。具体来说,顺应论支持下的翻译工作需要满足以下两方面基本要求。

(一)在翻译工作开展前首先要进行解码分析

解码分析强调在翻译过程中通过语言翻译原则和方式的转换,对原文的信息用规范性的方式方法进行充分的理解,使得翻译的结果更符合读者群体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符合宏观语境上原文整体的语言表达风格和语言表达意蕴。翻译者还应从语言表达的细节出发,以词汇应用的准确性、句型的合理性以及标点符号的有效性等细节作为翻译效果的主要切入点和依据。从语码转换的实际应用上讲,转换的维度还包括本国语言与外国语言的转换、正式语言与非正式语言的转换、标准语言表达与非标准语言表达的转换、严肃正统的语言表达与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转换。在实践中隐喻型语码转换应当追求真实性和生动性,以顺应相关文章片段的上下文语言语境以及沟通交流人物双方的环境语境来达到更好的实践翻译效果。

(二)在翻译工作开展前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差异

具体的翻译效果和翻译过程中的要点需要结合读者本身的语言表达习惯、思维方式、心理认知层次以及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所形成的地域性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尽可能通过多个角度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读者群体所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读者的语言表达、语言习惯等多方面因素,找到原语言翻译与译者语言之间的差异,确保在翻译工作的开展中按照原文文本的基本内容信息进行还原式的传达。另外,作为翻译人员还应当充分考虑受众读者群体的心理感受等因素,适应不同区域读者群体的实际感受和阅读获取需求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确保在表达出隐喻内涵的基础上,用更加通俗易懂且具有地方特色的翻译方式,对文学作品的目的语翻译版本进行呈现。

三、《围城》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实践分析

在顺应论指导下隐喻翻译的过程中,强调对原文语言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呈现。作为翻译人员,应当结合顺应语言语境和顺应交际语境,找到顺应理论知识下的隐喻翻译实践切入点,下文分别从这两方面的切入点分析《围城》英译过程中隐喻翻译的实践应用。

(一)在顺应语言语境的基础上进行隐喻翻译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原始语系,语系的差异会使两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语气和语言表达习惯等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差异。从细节角度上讲,这些差异会最为直接地表现在词汇内涵方面。在英语和汉语表达中,不同的语法搭配和词汇结构会影响具体的句子含义以及文章内容含义。因此从词汇方面寻找顺应语境进行隐喻翻译的切入点成为顺应语境翻译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由于词汇应用的实践要求,一些出现在原文的,为了追求引用效果产生的词汇在翻译时往往不存在与之匹配的相应翻译对应内容。为了更加充分真实地使读者感受到翻译语境,这些词汇也无法选择直接舍弃,一些不准确的翻译会导致原文信息在核心性上有所偏离。例如,在《围城》这部作品中,由于语境需求而产生的翻译效果与原文信息的差异就非常明显[4]。

例如:飞机接连光顾,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此句翻译为The planes kept coming the same manner as the incomparable beauty whose one glance could conquer a city and the second vanquish an empire.

在此句中,把飞机和倾国倾城的美人进行了相应的类比。隐喻将飞机比喻为美人,虽然在初看时不易理解,但两者确实有非常典型的相似之处,这种隐喻方式使得传统的飞机降落过程用更加具有生动性的形式呈现出来,既能表现出飞机缓缓接连降落的生动场景,又将飞机接连降落的这种形式与美人不断回顾的动作实现了连接。但之所以在实际翻译效果上存在理解上的困难,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词汇“倾城倾国”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此种翻译模式下,“come”对应“光顾”,“glance”对应“一顾倾城再顾倾国”中的“顾”字,但这种翻译方式使得“顾”字中的双关语意无法得到充分的呈现,原文所呈现出的幽默风趣的状态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读者理解这一句子的内涵时,就无法体会到作者所表达出的具有丰富隐喻性的内涵,容易造成信息内容不对等的负面影响。

又比如:万里回乡,祖国的人海里,泡沫也没起一个。此句翻译为:His home return from thousands of miles hadn’t raised a single foam on the sea of his fellow countrymen.

这一句中方鸿渐将泡沫做了一定程度的隐喻,主要因为他在国外求学时获得的假文凭,使他感觉到忐忑不安,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虽然出洋留学,但仍然非常渺小,内心也充满了内疚感,此时的隐喻既辛辣,又具有显著的讽刺意味。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汉语作为一种意合的语言,其在语言表达中的连贯性具有隐蔽性强的特征,通常不会专门应用衔接的词汇和衔接模式,对语言表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衔接,而英语则更加注重形式上的合理性,通常会运用比较显著的衔接形式对相应的词汇、短语、从句和分句进行必要的衔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这种显性和隐性的差异就会导致翻译效果受到影响。例如,在转换翻译的过程中增添物主代词“his”到语句表达内容结构中,这种顺应当时语境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帮助读者捕捉到原文隐喻所包含的相应内涵。

(二)在顺应交际语境的基础上进行隐喻翻译

在上文的描述中已经提出交际语境与语言表达者的客观物理环境与心理世界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交际语境中还包括了其他方面的元素,语言的使用者在交际语境中处在核心地位上,通过不同语言表达方式和词汇的运用,使得隐喻的含义得到呈现[5]。由于交际语境顺应存在的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需要通过不同切入点顺应方式的应用实现不同语句的准确翻译。

1.顺应物理环境的翻译

顺应物理环境和物理世界主要是指从时间关系、空间关系之间的指示状态出发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相应的翻译工作方案。例如,时间维度上事件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说话的时间和指称发生的时间,都是物理环境中需要考虑的时间要素。从空间角度上来说,进一步细分为绝对空间关系和参照指称对象的相对空间关系。在语言表达中交际核心人物的身体动作、生理特征、外貌等也属于物理环境中的典型影响因素。翻译工作需要跨越这些现实的时空交错和现实环境的差异化影响,在翻译中通过带入原文的情境达到更好的实践翻译效果。

例如:“为什么我告诉你韩学愈薪水比你高一级,你要气得掼纱帽不干呢?”此句翻译为:When I told you Han Hseh—y’s salary was much higher, why did you become so mad that you threw away your cone shaped hat?

这一句的翻译涉及具有中国封建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色的乌纱帽这一词汇。掼纱帽本身就有强烈的隐喻特色,主要是想表达辞职不干的意思。乌纱帽本身属于隐喻的方式,但直接翻译为 “throw away your cone shaped hat”,作者在直译后,主要通过加入注释的方式对乌纱帽这一词汇进行了相应的解释,虽然这种解释具有补充完善的作用,但只适合于英语读者进行内容的解读。另外,作者的注释也主要是为了对中国文化视角下的语言文化内涵进行呈现,这种加注的方式并不能达到帮助读者理解的直接目标。通过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查验分析可知,纱帽并不是呈现出圆锥形的帽子,而纱帽本身的结构是更为复杂的,另外纱帽两边还带有其他的装饰物。从文化背景上讲,主要是为了防止官员在上朝时窃窃私语。以其基本特征本身就具备非常显著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文化特色,通过直译的方式,用相应的英语单词呈现翻译效果,存在缺乏全面性和适宜性的问题,隐喻的具体内涵也无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被充分地理解。

2.顺应心理世界的翻译

顺应心理世界主要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在社交语言产生后,心理世界与社交双方的性格特征、情感状态以及情绪状态等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心理维度的顺应能更好地表现出浓厚的感情色彩,只有交流双方在交流沟通过程中选择对方所能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取得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另外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也需要顺应自身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表达方式。

例如:太太不忠实,偷人,丈夫做了乌龟,买彩票准中头奖,赌钱准赢。此句翻译为:If the wife is faithless and has an affair, the husband will surely get the first prize when he buys a lottery, and he will certainly win when he gambles.

若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产生较为显著的差异,则其在翻译时所选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必然会同步产生不同。因此翻译者应当用更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顺应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来进行翻译。例如,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乌龟对于男人来说是一种具有侮辱性的语言,是代表妻子对他不忠厚,自己所获得的一种侮辱性的称呼。但乌龟在我国还有表示长寿的意思,在这一语言语境下,乌龟的褒义占主导,但在英语表达盛行的母语国家乌龟主要指代的是速度慢且长相不好看。因此在丈夫做了乌龟这一句的翻译中,并没有直译,“the husband will surely get the first prize when he buys a lottery, and he will certainly win when he gambles.” 这种翻译方式更能顺应译语读者的心理认知状态,并且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加体现出了翻译效果的灵活性[6]。在翻译过程中,若能够保持基础翻译,同时通过加入辅助批注的方式对翻译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则有利于取得更好的翻译呈现效果,使得读者群体对于这一语段的内涵进行更加充分而精准的感知和了解。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围城》这部作品由于其深刻的文学内涵,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隐喻部分内容的有效翻译。顺应论强调结合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进行隐喻的翻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语境效果,从而提高了翻译的精准性和合理性,促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内涵。

猜你喜欢

围城语言表达隐喻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围城”内外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围城”之战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