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研究
2022-04-16齐哲
齐 哲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引言
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播的前提和动力,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加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对此我们应提高文化自信,通过现代传播手段让更多人了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从而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困境探究
(一)体育全球化影响,商业化趋势明显
全球化发展使世界各国联系加强,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转变,这对民族传统体育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文化全球化发展要求不同国家文化自己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创新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却无法顺利进行,因为它和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别较大,如果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习西方体育文化中的竞技性,那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就失去其独特性,不是最佳的发展道路,但是如果坚持发展自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不与西方体育文化有交流的话,又难以开拓市场,所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究竟要如何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还需要进行多方考量。
(二)传播范围不够广泛
我国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地域差异性,导致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间存在局限性,整体传播范围不够广泛。随着世界的多元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彼此间传统体育文化的差异也愈发明显。受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展现的特征更偏向于非竞技性和养生性,例如太极拳和舞龙舞狮,而西方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则体现出较强的竞争性。现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就是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都体现出观赏性、对抗性、娱乐性和竞赛性的特征,从而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范围不够广泛,因为两者特点不同,受众不同,自然传播范围也不同。与此同时,现代体育文化通过与各大热门体育软件的合作提供赛事资讯和周边产品服务,产生较强的流量效应,带动体育行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提升。此外,奥林匹克运动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在国人心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也带动了我国其他体育项目的发展,例如冰雪运动。但是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都处于同一个竞争市场,他们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阻碍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导致传播范围不够广泛。
(三)传播途径单一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途径主要为赛事传播和新媒体传播,整体传播途径单一。在国家级赛事传播过程中,民族体育文化的特点不够突出,其中的文化底蕴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展现。而在地方级赛事传播过程中,由于项目开展更多的是相关协会和组织自发开展的,国家支持力度较弱,整体规模较小,知名度较弱,虽然地方赛事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有充分的了解、展示和宣传,但是前来参加赛事的选手不多,整体影响力较弱,无法出现很好的传播效果。在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时,又受到民族语言和发展技术的阻碍,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化程度不足,民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导致其内涵无法用现代语言和技术准确表达出来,非本地的体育竞赛人员无法理解其真正内涵。此外,要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现长远发展,就要适时进入西方体育市场,由于缺乏专业术语,民族体育文化专属语言难以用英语进行表达和描述,而简单的直译会让外国受众无法理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髓。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途径单一。
(四)传播意识不足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核丰富,以中国武术为代表的各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国际知名度较高,但是人们的传播意识不足,导致其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广泛度不够,没有养成正确的传播意识,主要体现在民间传播和校园传播中的项目落后性和思想落后性两方面。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对传承人的要求较高,带有浓郁的神秘气息。甚至存在部分技艺不外传的情形,最终导致技术失传。同时,现有的传承人在推进体育项目传播的过程中,无法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逐渐落后于现代体育市场,并且逐渐不被人所了解。此外,在民族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还出现了大量的负面认知,例如“武术大师”“太极大师”等称号都被赋予了负面含义,导致人们对其信任度不足,不愿意进行学习和传播。而在校园传播过程,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过于肤浅,只停留于表面,以游戏和表演为主,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核,同时在训练过程中也缺乏持久性,只在体育课程上课时间进行相关项目的教学,导致学习过程系统性不强,带有一定的形式主义作风,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对该民族体育项目的兴趣,难以产生预计的效果,也无法营造良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氛围。
(五)传播机制不完善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上述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传播机制不完善,对其传播形式、评价标准和文化认知没有产生具体要求,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出现覆盖面窄、创新度低等问题。从传播形势来看,人们对此类体育项目的固有认知就是要师承,要拜师学习才有可能成为项目传承人,从而推进项目传播,但是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应转变传播形式,实现项目的广泛传播而不是导致项目失传。从评价标准来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区别于西方体育项目,无法进行根据选手的能力、技巧和掌握情况进行细致打分,它还追求与自身精神境界的统一,而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最后呈现的体育项目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难以进行广泛传播。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路径探究
(一)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课程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区域之间的民族传统体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将其与学习体育课程相结合有利于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不同区域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实现它的创新发展。但是在结合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例如广东高校开设的舞龙舞狮课程,注重于对南狮的相关教学,这与当地的舞龙舞狮文化息息相关,同时在网络媒体传播的帮助下,出现了叶问、黄飞鸿等一系列明星效应,进一步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高校体育课程间的融合。
(二)丰富传播路径,扩大传播范围
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丰富传播路径,扩大传播范围,要把文化传播放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关键位置,让人们了解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进行学习。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通过抖音、快手和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基础知识介绍,同时通过直播养号,也可以通过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让更多人看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受众的特点和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满足受众需求,多方结合逐步产生流量效应,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代化和流行化,为其发展注入活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民族体育赛事制度
现代体育的发展对制度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地方在发展民族体育赛事的过程中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民族体育赛事制度的同时做好创新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对此,相关机构首先要完善赛事项目设置,对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进行合理分类,并且针对不同的赛事形成完整的书面规定,包括队伍数量、选手年龄等。其次,对部分竞技性质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相关机构要做好此类项目的赛事创新工作,可以将划龙舟、散打、武术等进行现代化转变,让它们更具职业性和专业性。接着要做好赛事组织工作,规范赛事流程,确保竞赛过程中每位参赛选手都能公平竞争。最后要做好赛事的宣传工作,包括前期的赛程预热、中期的赛事赞助和后期的赛事影响等方面,利用选手和项目的特殊性打造热点,提高赛事热度,让赛事的举办更具商业价值。
(四)加大宣传力度,培养传播意识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传播意识,要充分意识到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的区别,从而积极主动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宣传。首先要做好理论研究工作,虽然体育项目更注重实践,但是也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所以要做好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在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既能进行动作训练,也能了解其发展历史和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同时在相关专家和研究者的不断研究中,对现有的体育活动方式进行完善优化,更好地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三、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民族精神的精髓,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帮助其摆脱现有困境,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让更多人看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少数民族人民的态度,尊重它们对民族体育项目的特殊要求,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从而加强我国文化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