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传统民居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途径探析
2022-04-16于越
于 越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11)
随着古村落旅游的全面兴起,全国各地都开始重视古村落的研究与开发,在皖、浙、粤等古村落较多的南方省份,相应的古村落研究也较多,呈现出了旅游发展与理论研究相辅相成的发展特征。山西作为古建筑留存最多的省份,在古村落旅游的开发上投入巨大且成果显著,先后为游客们呈现了皇城相府、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大阳古镇等具有山西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但是除了本身就具有大型初始规模的古镇古城,散落的传统民居建筑遗产并未引起重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山西晋东南地区有数量巨大的传统民居建筑遗产散落在村落之中,本文将传统民居建筑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尝试探索如何激活更多的乡村旅游,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乡村游体验。
一、晋东南传统民居特点与保存概况
民居作为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能够反映出当时的风土人情与文化,是最接地气的古建形式。晋东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分布较散且密度高,建造年代不同,保存状况也参差不齐。
(一)晋东南传统民居特点
民居建筑是人类满足生活、生存最基本的空间场所。晋东南地区民居建筑形式多样,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社会人文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晋东南地区东依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相邻,是山西气候最为温和的地区。单独民居建筑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多,在建筑材料和朝向上表现较为明显。晋东南地区主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又因倚靠太行山,气候适宜林木的生长,故天然的山石材料和木材取材方便。例如平顺井底有大量的石板岩资源,当地的特色民居是石板岩做屋顶的建筑;而郭峪村盛产巨石,当地的民居特色是大量巨石做外壁围护墙与墙基的建筑;在一些煤产丰富的地区,烧制砖瓦方便,故民居建筑多为砖木混合结构;在山区,老百姓因地制宜,利用黄土高原的地理特性,在山脚和山腰上开挖的住宅,就是常说的窑洞。
“亦耕亦读”是晋东南传统文化的重要传统之一。在许多民居的中堂里,无论是屋顶还是屋内,许多木雕、牌匾都以激励族人要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为主题。儒家文化在晋东南地区影响深远,民居院落四面或三面有房,北房为长辈居住,最为高大且装饰和用材也最为华丽,东西厢房其次,且东向厢房又比西厢房略精致一点,这样的民居建筑形式与传统的尊长文化密不可分。晋商远近闻名,部分生意经营有单独的店铺,也有和民居结合的商铺——将民居入口向的倒座门楼向外开门,用以经营商铺,形成前店后宅的独特民居形式。
(二)晋东南传统民居保存概况
晋东南地区传统民居以砖木结构和夯土结构为主要的建筑方式,随着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以及技艺缺失、现代材料冲击等原因,大量传统民居闲置疏于围护,已经黯然失色再无往日风采。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本地区的传统民居保存数量可观,但很多窑洞已出现了损毁或倒塌的情况,而砖木结构的民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特别是建筑中的木质梁架、屋顶、门和窗等,均出现了腐朽、干裂、虫蛀等现象。
2017 年,山西省推出了“文明守望工程”,启动低等级文物“认养”新政,但修复过程并不尽如人意,首先,虽然在修复过程中 主张“修旧如旧”,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建筑构件的的修复只是通过工业化的批量生产,造型千篇一律,丧失了传统民居建筑特有的魅力;其次,对木构门窗重新上色,新的工业涂料使整个建筑看起来焕然一新,失去了历史感和代入感,使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价值大打折扣;最后,晋东南地区传统民居的保护,优先选择了名人名居或自带旅游价值的民居聚落,对普通民居的关注甚少,虽然长远看只是顺序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又会有多少有价值的传统民居就此陨落。总而言之,在修复过程中会存在诸多苦难,但让散落在乡村中的民居又有了新的希望。
二、本土乡村游的现状分析
(一)乡村游概念
中国学者认为,乡村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它具有乡土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高效性、低风险性以及嫩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需求性等特点。乡村旅游不仅能观光游览,还可以度假休闲,亲自参与、体验农家生活与生产以及购买新农产品和其他土特产,是一种内容多样、形式活泼的旅游形式。
(二)本土游客的旅游偏好分析
晋东南地区游客对乡村游的需求基本以主题游和休闲游为主,出行时间多为一白天或两天一夜。行程安排多以采摘、野餐、游览周边景观为活动主题,整体乡村游更像是农家乐模式。但近来也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尝试深度游,行程可长达四至五日,除了好的食宿还需要有知识储备丰厚的导游进行讲解,同时也有一些民间工艺类的参与活动,整体体验更为印象深刻。
(三)本土乡村游的现存问题
晋东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且有悠久的历史,发展乡村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乡村游针对本地或周边城市游客,短途短时且消费较低,已初具规模,但距离成熟的乡村游还有一定的距离。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娱乐活动。晋东南地区文化历史内涵丰富,历史古建庙宇数目众多且分布广泛。但娱乐活动多以观光游览为主,特色不够鲜明,项目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第二,传统文化输出。晋东南特色传统民俗丰富,但是在乡村游中策划不够系统,无法将其传统文化特色很好的展示出来。第三,旅游体验。以文化体验为主打的乡村游对以家庭为单位的游客具有很好的吸引力,但因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利用率低,导致原真性体验不够充分。第四,基础设施。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缺乏统一的管理,影响体验。第五,旅游商品。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晋东南地区特色旅游商品很少,旅游商品没有本土特色,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除了农产品,游客很少购买旅游商品,间接地流失了一笔旅游收入。总而言之,游客可以在乡村游中得到放松,体验民俗,但是体验深度差,不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吸引力较低。
三、如何利用传统民居带动本土乡村游发展
当前传统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需要三方面的协同努力:政府、社会力量、村民。政府在传统民居保护中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保护法规条例、对历史文化重要性进行宣传和评定、提供一定的公共财政支持、监督传统民居不被盲目开发和破坏,以及在公共设施服务和旅游管理方面提供服务和应有的倡导作用。社会力量对于开发传统民居旅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度的对传统民居进行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所在村落的经济发展,从而又反哺了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开发古村落旅游需要大量的资金涌入,单靠政府与村民的力量可谓杯水车薪,所以借助社会力量是传统民居与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村民是传统古村落的主人,但是在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中又常常缺席,其主要原因是过去的古村落保护政策中,典型做法是将原住民整体外迁,对传统建筑实行严格保护。这样的形式虽然对传统民居建筑有了有效保护,但是历史文化也随着原住民的搬迁逐渐消失了。如此一来,古村落里除了游客便是商贩,感受不到古村落原有的文化气息也感受不到原来的生活氛围。除了有以上三方面的努力,还有以下建议。
(一)深入研究各地传统民居与历史文化,打造沉浸式体验
历史文化与传统建筑都属于文化遗产,如果只是单纯的保护传统建筑而忽略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会造成“文化空壳”,这也就是体验度差的一个根本原因。当前的古村落保护更加倾向于保护古建筑本身,忽视文化的传承以及保护,使古村落失去了真实性,更加趋向同一化。
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让文化拥有者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竖立文化自信,发扬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形成历史文化与传统建筑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历史文化的真实性是基础,舞台化是手段,通过舞台化的真实性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传统民居乡村旅游体验。这也就意味着,深入研究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并将其与传统建筑相结合,才能给游客带来特别的体验,从而促进古村落乡村游的良性发展。
(二)联合周边传统民居,形成品牌效应
晋东南地区大大小小的古村落非常多,但整体保存完好的凤毛麟角。大部分村落中的传统民居建筑都已残破不堪,只有个别大院保存完好,有的是因为农村人口流失,有的是因为新农村建设,还有是因为地下煤矿的开采。根据这种现状,第一,可尝试联合周边相邻村落将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建筑修复,再加入品牌设计,以点画线,最后成面,形成品牌效应。第二,一个好的旅游品牌除了必备的硬件特色,还需要丰满的文化特色,追溯传统民居所在村落的历史文化,考究其习俗、节庆以及工艺文化遗产,引入多样化活动,例如市集、亲子节、文化节、二十四节气体验活动等。第三,除了硬件与软件的基础,更需要精心经营和管理品牌形象,基础设施的建造、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以及学习必要的旅游知识,打造以传统民居为特色,从硬件到软件的多方面都可拿得出手的乡村游品牌,带动晋东南地区的特色乡村游。
(三)传统民居元素分析,创作文化产品
旅游商品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与当下旅游经历有关的商品,主要有文化艺术品、工艺品、土特产、特色纪念品等,是游客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览地收入的重要来源。旅游商品不但能够创收,同时也是对游览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宣传手段。
首先依据不同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重点研究砖雕、牌匾、照壁、雀替、墀头,柱础石等细节,结合所在村落的历史文化及民俗,开发具有浓郁传统民居特色和民俗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文化创意纪念品、土特产包装等,形成完整的旅游商品体系,满足游客对旅游商品的期许。其次,对旅游购物环境要加以改善,统一的布局与陈列,达到整齐整洁的基本要求。可根据传统民居的位置、数量以及大小合理摆放售卖文化产品以及土特产的商铺及摊位。最后,利用网络媒体对旅游文化产品进行售卖以及宣传,进而达到宣传以传统民居为亮点的乡村游的目的。
(四)合理运营旅游资源,保护开发要平衡
传统民居建筑之所以能被保留下来,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所属村落发展处于落后阶段,迫使年轻人流失,与现代社会发展逐渐脱轨。这对于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利用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得传统民居保留下来,但也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导致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困难重重。想要保护传统民居,首当其冲应该让村民了解传统民居建筑的价值及其文化内涵,让村民从以前的嫌弃老房子变成主动地保护老房。
再利用方面,多数调查案例都将传统民居建筑改造成了民宿,这也是当下较好的利用方式。需要注意的有:(1)传统民居建筑多为三合院或四合院模式,且房间较小,难以满足客房的各项空间功能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民居建筑重新规划功能分区和人流动线。(2)传统民居建筑的基础设施并不符合当代人对舒适的定义,需要将水、电、暖和网等基础条件加入修缮环节。
四、结语
乡村土地面积占据国土面积一半以上,利用好乡村资源融合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对乡村传统民居的研究与开发是国内对古村落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项研究对挖掘古村落的旅游发展潜力和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而对传统民居建筑的抢救与保护,实际上是对民族文化的固本和养护,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方式。晋东南历史文化的挖掘是本土乡村游发展的核心,只有在传统建筑、饮食、工艺品等方面充分挖掘晋东南特色,并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商品,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旅游者的需求动机,推动晋东南地区乡村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