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琼北古老的技艺传承
——美山村手工制陶工艺初探

2022-04-16夏美娟周乃林

天工 2022年9期
关键词:烧窑泥坯龙窑

夏美娟 周乃林

琼台师范学院

一、制陶渊源

美山村手工制陶工艺历史并不久远,从20世纪80年代建窑生产,至今仅仅40年左右的时间,但这里存在海南琼北地区汉族制陶技艺传承的事实并且依旧在缓慢进行。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国范围内物资奇缺,商品生产力不发达,物资流通不畅、信息不畅。一位曾经从业于琼山市陶瓷厂的青壮年村民,以自己对土陶技艺的经验和商业信息,满怀脱贫致富的激情和热血,回家乡带领村民筹划创办土窑,专门生产适合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实用器皿,成立美山村土陶厂。产品成本较低,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利用美山村的地理位置优势,自然的丘陵坡地,丰富的陶土、水源、燃料,充足的人力,方便的交通等资源,结合本地传统的陶器使用习惯和习俗,能够满足地方市场需求。为壮大土陶厂,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利润,合作或招聘一些曾经一起工作的广东电白、阳江籍的制陶技术师傅,同时接纳本村或附近农闲村民入股,明确分工,协作运行多年。20世纪80年代,美山村土陶厂的生产与销售在信息不畅通、物流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似乎成为独家垄断,曾经创造了一定规模的物质财富,实现了一定的经济价值,解决了一些村民的就业问题。一部分村民摆脱了生活困境,耳濡目染地传承了土陶技艺,也丰富了附近村民的文化生活,在临高县各乡镇享有一定的名气。

20世纪90年代,土陶厂因本地村落和附近乡镇市场需求量的减少,管理模式陈旧、刻板,人心不齐,制陶、烧制设备老化,资金周转困难,技术师傅不断更换、流失。土陶厂的制作、烧制和居住环境没有太大的改善,条件比较艰苦,吸引不了年轻人,能够坚守土陶厂的依旧是制陶老师傅、精力充沛的壮年厂长、合伙人和村里无其他技术的农闲村民。21世纪,因时代经济的发展,现代陶瓷商品丰富多样、物美价廉、结实耐用,再加上交流的频繁,审美趣味的变化与升级,僵化的缺乏创新、观念落后的美山村土陶厂在现代商品大潮的冲击下,运营难以为继。但临高县的广大农村仍有日常生活需求,需要一定量的陶制品生产和销售服务,美山村土陶厂依旧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家族式的小规模生产基本可以满足当前的农村市场需求。现任厂主为广东籍的郑师傅,有多年的制陶技艺经历和经验,入职临高多文镇制陶作坊已有些年头,熟悉地方人文地理和饮食习惯习俗,又方便与地方居民语言交流。其后他向我们透露,因临高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口,其语言又不同于海南话,所以有一定文化和见识的师傅才能担任。郑师傅制陶兴趣浓烈,勤劳务实,经验丰富,了解业务,是陶厂的骨干之一,接手土陶厂不过四年左右的时间,是从一位八十多岁的杨姓老厂主手上承接的窑厂。他把广东和广西的几位年老的有多年制陶工艺技术的师傅和工匠介绍到美山村土陶厂工作,共同合作创业,维持陶厂日常的生产和交易活动。目前陶厂已有家族成员驻地打下手,如修坯、晒坯、搬运陶制品,负责陶厂工作人员的饮食后勤工作;有几位聘用的熟练的技术师傅,学徒员工不固定。自己和家族人因平时来陶厂做后勤服务,看守场地,很多时候也帮忙做助手,接待和打理生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对陶工师傅的技艺早已耳濡目染,认识、了解制陶材料、程序和一些基本制陶的技法,参与烧窑过程和销售。由此可见,土陶厂由原来的合作股份生产经营到家族式的勉强独立运营,其演变过程反映出制陶业的衰退和无奈,但有时候来参观、调查、购买土陶器,省高校艺术教育和培训单位购买泥材和洽谈业务等各种身份的人也不少,为陶厂的日常生产活动增添不少新鲜活力,输送了很多很有价值的制陶信息。

二、制陶技艺

美山村土陶厂的制陶技艺表现在材料工艺、泥坯成型工艺、装饰工艺、凉置补水工艺四个方面。

1.材料工艺

该工艺包括泥料、模具、化妆土和釉料。泥料工艺方面,附近丘陵山坡下的潮湿地面40cm以下含有丰富的黄、白色相间的黏土资源,虽含有一定的砂粒等杂质,但是可塑性很强,烧制1180℃时色彩变化不大,能耐一定的高温;采制的泥料用拖拉机运回陶厂,分两部分处理:一部分放置水泥池浸泡、搅拌并沉淀,去除沉底沙颗粒和其他杂质,对浮于上层的泥料液体进行自然露天发酵、陈腐;另一部分泥料在露天地面堆放,任凭自然风吹、雨打、暴晒,因长期堆放室外,经雨水冲洗,黄、白色相间的黏土堆下依稀可以看见多条水流痕迹的银白色黏土,色纯无杂质,手摸质感细腻柔滑,黏性好,经过实践可以制作精致的小件陶制品。露天堆放的黏土因长期的积压沉淀,泥料更加密实,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细砂,适合用来制作大件粗陶,如烟囱管、瓮、水缸等。陈腐已久的泥料还需要很关键的工序:往昔利用一定比例的水、泥进行混合,通过人工或牛踩踏均匀,一铲铲一层层堆放在制陶区的塑料纸上,拍打紧密,自然挤压密实,用塑料膜或防水布铺盖严实,防止泥料失水干燥,形成制陶备用泥堆。过去练泥是地道的耗时耗力的体力活儿,现在使用练泥机,除了耗电外,省力、省时、效率高。

模具工艺方面,利用石膏吸水性强、成型快速、成本低、寿命长、可反复利用、干燥时轻便、方便单一成型使用、大规模地复制产品的特点,制陶师傅和厂主一起亲自动手制作石膏,运用传统的制模材料和技术,找到标准、形态各异的陶器皿作母种,将石膏粉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借助制模和脱模工具制造模具,模具各具规格:有一定厚度的大小一致的空心圆柱体、有弧度变化的空心圆柱体,如钵子、砂锅、烟囱管道等造型。模具存放区有一定量堆积整齐的各种石膏模具,看起来发旧,沾有黄色泥巴的新旧痕印清晰可见,角落闲置区的石膏模具有的布满灰尘,空隙之间结有蜘蛛网,似乎有些年代。配合两台现代机械设备压膜机,再配合传统的脚踏慢轮拉坯机等。使用模具成型技术前,应该检查石膏模具状态,必须完好无损和干燥,从模具的色彩和重量可以判断出干湿,干燥而完整的石膏模具吸水性能强,脱模快速、成型无损。使用时,将干湿适中的泥巴块绕石膏模具内壁紧贴并依靠机械旋转的速度贴均匀,用木片刮平整光滑,之后一起放置室外晾晒一段时间,等待自动脱模,趁成型泥坯半干不湿时进行修坯或拼接,根据具体情况辅以盘条粘合或口部塑形,如此反复制作。出于制陶职业习惯,老的制陶师傅和工匠们日复一日地做工,不断复制造型,积累丰富的制陶经验,不急不躁的状态正适合海南热带雨林气候和慢节奏的人文气息环境。

化妆土和釉料配制工艺方面,结合已有的各色泥材烧制后的呈现色彩和配釉技术,利用本土资源,在长期的制陶业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实验、发现和总结土陶外表装饰的色土和透明质釉料,如椰子壳、烧制的稻草灰、棕榈树叶子灰等结合矿物化学物质配置,因涉及制陶核心技术,出于保护业主的知识技术产权考虑,本文不做详细介绍。因临高民间土陶器以简单、实用为主,使用化妆土装饰陶器表面的产品比较少,而习惯使用黑色或灰色釉料简单修饰(如图1),更重要的是,黑色釉料经过低温烧制,有玻璃光泽和平滑质感,不渗透水分,密封性强,类似于黑釉、褐釉等低温釉料常用于民间土陶器内部防渗水,而黄釉、绿釉则装饰陶器外表,色彩比较均匀,通常采用方便、快速的浸釉技法。目前临高美山陶厂鲜有黄、绿釉装饰土陶,一般多为黑色、灰色和褐色釉陶制产品。

图1 低温黑釉缸产品

2.泥坯成型工艺

美山村土陶厂成型工艺,继承传统的慢轮拉坯、盘筑成型技术较多。慢轮拉坯,古老、环保、快速成型,方便修整或利坯,脚踏式机械不使用电力,能降低制作成本。泥条盘筑成型技术通常用于大型缸、瓮或烟囱管等泥坯成型,后期泥坯件烧制比较保险,大件产品破损现象不多见,年龄大的制陶师傅常用此法进行制作,他们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根据具体情况,有时候将盘条和印膜贴筑技法综合运用(如图2),印膜贴筑法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从北方引进海南的一项成型技术工艺,利用化学材料制模石膏粉稀释形成吸水性强的模具。可以不断使用、批量复制产品,极大地提高了成型效率。印膜俗称模具成型,其衍生出制作石膏模具过程中很多其他技术的讲究,如制作石膏模具的材料生石膏和熟石膏材质的优劣、比例配制、辅助工具的配备、制作过程中性能的把握、制模母种的分析(造型的简单与复杂、难易等)、掌握石膏模具的使用寿命等。陶厂石膏模具存放区展示的多种模具充分体现了制陶师傅和工匠熟练的技术。

图2 印模贴筑产品

3.装饰工艺

从陶厂开窑后冷却的数量较多的陶产品和现存放在陶厂里积压的产品可以看出,土陶器的外表装饰多为黑色、褐色釉装饰,有光泽的和亚光类的也很多,常用浸釉法,釉面平整较多,倾斜较少。也有一些简单装饰的器皿耳朵,横式和竖式,小陶罐有两耳系和四耳系(如图3),附带浮雕娃纹,缸、瓮的外表有装饰味儿的刻画的线纹,也有防滑的功能。其他装饰充其量是柴窑烧制技术产生不可控制、不可复制、无法预料的丰富的自然肌理效果。与澄迈红坎岭陶厂相比,美山村土陶厂的装饰工艺并不占主导地位,依旧是以低成本、市场价低、实用为主。

图3 美山村土陶厂四耳系带嘴酒罐

4.凉置和补水工艺

不可忽视或小看制泥坯凉置工艺。湿泥坯暴晒,水分蒸发快速,受光面和阴暗背光面受热不均匀,泥坯容易开裂;室内凉置,干燥慢,会影响制陶成型效率,特别是拼接部分,啥时候两个泥坯拼接,很有技术讲究。制陶师傅凭丰富的经验,充分把握泥性干湿特点,能在适合的时间进行有效连接和修补,确保成型泥坯结实、可靠。大件泥坯上的小耳系、把手和其他小装饰浮雕很容易断裂,是因为大体积和小体积的泥坯对比强烈,干燥速度快慢不一,不是同步进行,所以必须对小件装饰泥坯进行防水蒸发。干燥过快,最好的办法是用小塑料纸局部包裹结实,待大体积的泥坯干燥到一定程度时再解开小塑料纸,如此才能保证小件不会断开。

补水工艺是入窑烧制前的最后一道重要的工序。为提高产品烧制成功率,减少损失,干燥后的成型泥坯件是否符合入窑烧制条件,必须一件件仔细检查,是否有裂缝、凹陷不平、窟窿眼等,拿一把羊毛刷、清水、斜口木片刀具和一根圆木头棒进行补水,把裂开的部分用水打湿,后用圆头木棒锤紧实,再用木头斜口刀具刮平,其他以此类推。在陶厂通常是女性从事细心修补和补水工艺,活儿相对轻松。

三、满窑

烧窑前必须提前检查并确保土窑完好无损,处理好内部地面的灰渣,铺一层干燥的沙和烧制的圆形陶垫饼,铺垫饼是为了防止底层泥坯接触地面沙而相粘,之后才开始满窑和封闭窑门。满窑是陶瓷行业的专业用词,是名词更是动词,即装窑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装窑的过程。景德镇陶瓷行业有“一满二烧三歇火”的民间说法,可见满窑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民间制陶满窑是利用泥坯外轮廓弧形之间的自然间隔,形成坯件组合之间的虚空空间,保证烧制过程中火路热能量更加通畅,提高陶产品质量。满窑十分讲究,涉及许多因素,如窑位,坯件大小、粗细、厚薄,顺放或倒放,垫饼或不垫饼,施釉与无釉的泥坯不同放置方法等。烧制陶器与烧制瓷器的满窑方法不一样,陶器低温、施釉少,特别是粗陶,可以堆积、叠置、相切而不会黏釉,极大地节约了满窑和烧制空间。

美山龙窑满窑时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无釉泥坯同款叠置(如图4),或自下而上,由大到小叠放,直到窑顶,重心稳定,形成柱体组合,而且各组柱体之间留一定的缝隙,确保火路无障碍通畅;另一种是有釉泥坯件隔开放置,即各成型施釉泥坯保持一定的缝隙,避免高温时釉融化而粘连,造成产品缺陷和麻烦。满窑时由一位经验丰富的烧窑师傅负责整体规划:大件粗坯类、相对精细的小件泥坯类、无釉和有釉的坯件等,科学、合理地安排堆放,另外的帮手非常小心地将干泥坯搬运进窑,师傅堆放整齐,有意在每个投柴口旁边保留一定的空间,避免投柴时碰坏堆砌的坯件而造成损失。龙窑烧制过程中窑头、窑腹、窑尾温度不一,两头温度低,中间温度高。有经验的师傅会酌情处理,小件粗陶会放在窑头和窑尾,大件一般放置窑腹,整齐而有规则地向窑顶堆叠成柱体状。陶厂80米长的龙窑满窑一次需要2~3天时间完成,依据人手的多少而言,不包括封闭三个窑门花费的时间。

图4 美山村土陶厂叠烧方式

封闭窑门是满窑之后重要的完善工作。相对密封式烧窑,便于快速、集中升温,节约燃材,减少热能量损耗。美山村土陶厂烧窑前封制三个窑门,用泥巴和门口准备好的可以反复使用的方砖进行砌墙封闭。烧制完毕后停火自动降温,开窑时拆开封闭的三个窑门的砖头,整理好堆积在门口,以备下次满窑、烧窑使用,之后方便快速降温取土陶。

四、烧窑

烧窑是手工制陶工艺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综合性技术环节。烧窑特别讲究,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季节、天气、时间、窑构造、材质、烧成方式、温度控制曲线变化,泥坯件的大小、厚薄、干湿、空实,柴薪的材质性能、干湿,火候的快慢等。如果烧制技术经验不足、方法不科学,升温过快,都会导致窑内坯件的炸裂,温度达不到,坯件烧不透,成为半成品,半年的血汗、辛勤劳动付之东流,无论如何都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损失,所以烧窑格外严肃和慎重。土窑烧制工艺一般由具备多年烧窑经验的制陶师傅把庄,“把庄”是景德镇陶瓷行业特有的专业词,即把控、掌控之意。

1.制陶工艺龙窑烧制特点:窑体长,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内部空间容量大,火道为直焰式,氧化烧成,内部气流通畅、升温均匀,窑位中窑首、窑腹、窑尾处温差大,烧制3~4天,从烧窑至开窑大约需要7天时间。其特点和烧制原理基本上与南方的福建、广东汉族传统龙窑并无二样,具有明显的学习、借鉴和传承的痕迹。

2.基本柴薪燃料的充足准备。龙窑柴烧区“井”字形投柴口旁边必须有充足、干燥的木柴燃料,而且窑的两边每个投柴口下面也备用一些小的枝干柴料和稻草。难怪长龙窑体两边堆积了许多稻草和干柴。美山村土陶厂使用长龙窑烧制粗陶,早已习惯使用常见的本地植物干、枯、腐烂树枝或树干作为柴薪燃料,如腐烂的树根,椰树、槟榔树、蒲葵、棕榈树宽大的树叶,橡胶树枝、马尾松枝干和松针、稻草以及一些灌木藤枝等,有时候使用废弃的建筑木板材料等。实际上,烧窑师傅清楚烧窑的原理和过程,哪些植物燃烧时耐烧、火力足、热能量高,适合在什么时候投柴,从哪里投柴,哪些柴适合点火等都已经了如指掌。其中干稻草(易燃、不耐烧)和松树针(油脂多、易燃、耐烧)常用来点火引燃,以灌木类小枝干过渡至大块干柴。

3.长龙窑适合烧制天气和时间,一般在天气晴好的晚上开始。台风、阴雨绵绵、雷雨天气不适合烧窑,外部环境湿气太重,窑内烧制过程中往外排除泥坯水分和湿气受阻,有经验的师傅不会选择这种天气烧窑。之所以选择晚上开始烧制,因为80米长的龙窑开始缓慢升温加热,预热窑内坯件需要很长时间,间隔一段时间添加柴火,或使用耐火经烧的大件干柴,不会短时间内熄灭,不用频繁加柴,深夜人的注意力不必过于集中,精神也不用过于紧张,相对轻松,有利于白天继续烧窑,方便添柴薪。晚上开始烧窑符合逻辑,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4.窑温及火候辨别和控制完全凭多年积累的经验。窑体没有现代化的高科技测温设备,几位老师傅通过小的观火口目测窑内部的火光颜色就可以知道烧制程度,烧制过程中窑内因温度不一,呈现的火焰光泽也不同,通常会显示红色、黄色、橙色和白色的光泽。用口水吐沫测试法也可以测出里面的温度,口水进去的瞬间会冒出不同的色彩雾气,如灰色、白色、青色等。还可采用干泥坯片测试技术,满窑时将要测试的若干泥坯片放置在观火口附近的坯体上,在烧制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方便用长铁夹取出来,看看泥坯片呈现的色彩变化,如此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烧制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添柴、停火、熄火等。

可以说,对于传统龙窑烧制技术,如果没有多年的亲身实践经验,很难成为“把庄”,老一辈制陶师傅的烧窑专业技术和敬业精神,值得现代陶艺专业人士认真思考和钻研。

猜你喜欢

烧窑泥坯龙窑
龙窑古法烧制建盏之美*
驼背伍烧窑
罗诗彬龙窑作品欣赏
一条忍着不死的鱼
“活着”的龙窑
最后的砖窑
梅青原陶艺雕塑作品
最后的砖窑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河南孟津新庄汉代烧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