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索黑温特”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2-04-16范铁明
范铁明 叶 馨
齐齐哈尔大学
鄂温克族是北方跨境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和中国,中国的鄂温克族主要生活在内蒙古和黑龙江,新疆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鄂温克族的人口数为34617人。鄂温克族是一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除鄂温克语外,还使用汉语和蒙语。在我国境内,鄂温克族分为索伦部落、通古斯部落和使鹿部落。1958年3月,根据鄂温克族人民的意愿,三个部落被统一为鄂温克族,意为“住在大山里的人们”。同年8月,鄂温克族自治旗宣告成立。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大兴安岭西侧,地处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9℃。
鄂温克族的三个部落由于地理位置、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三个部落的服饰多采用兽皮材料,形制上不尽相同。从前的鄂温克族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以狩猎、游牧生活为主,出于防寒保暖、防潮等实用目的,靴子成了鄂温克族人必不可少的传统足服。之所以在众多鄂温克族传统靴子中选取了“索黑温特”作为研究对象,一是因为“索黑温特”是鄂温克族的传统靴子之一,具有典型特征。但目前学术界尚没有针对鄂温克族传统靴子开展的专项研究,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均未找到相关文献材料,在鄂温克族相关书籍中,鄂温克族传统靴子仅作为传统服饰的组成部分简要介绍。二是因为在2020年1月发布的《拟列入第七批呼伦贝尔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31项)》中,鄂温克族“索黑温特”制作技艺被列入其中。三是由于联系到了“索黑温特”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为研究提供了契机。
如今,鄂温克族传统靴子逐渐被现代鞋靴所替代,掌握鄂温克族传统靴子制作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且年事较高。口口相传是鄂温克族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笔者接触到的非遗传承人多数使用鄂温克语和蒙语,汉语掌握程度不高。本文基于前期调研,梳理出鄂温克族“索黑温特”制作技艺的传承概况,并对其保护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为“索黑温特”的传承与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鄂温克族“索黑温特”概况
鄂温克族长期生活在山林、草地之中,为了抵御严寒,传统的足服选取了靴靿较高的靴子,鄂温克语称为“温特”。“索黑温特”是鄂温克族传统靴子的形制之一,传统的选材多为狍子、鹿等动物的毛皮。现在通常用养殖的牛皮制作靴底,布料或者羊皮制作靴面,带有丰富的纹饰图案,作为日常走亲访友时穿着的靴子。“索黑温特”有一处不同于其他鄂温克族传统靴子样式的结构,即在靴面的前端有一个被称为“额姆”的弧形部件,用于加固、美化靴面。云卷纹是“索黑温特”必不可少的纹样,蝴蝶纹、铜钱纹等纹样通常饰于靴子侧面。从前鄂温克人将“靰鞡草”作为“鞋垫”,用羊毛做毡袜,套在“索黑温特”里,穿着更加柔软舒适。“索黑温特”制作技艺作为鄂温克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存至今。
二、“索黑温特”制作技艺传承的意义
“索黑温特”制作技艺是鄂温克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蕴含着鄂温克族的狩猎文化。如今“索黑温特”逐渐被现代鞋靴所替代,穿着的人少之又少。最常见到“索黑温特”的地方是保护和收藏文物的博物馆,当一种文化进入博物馆,总透着一股英雄暮年、美人迟暮的苍凉。当有一天民族的传统技艺完全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后辈们连模糊的记忆也消失殆尽了。因此,对“索黑温特”展开研究、对其制作技艺进行活态传承也是在保护鄂温克族的传统民族文化。
三、鄂温克族“索黑温特”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概况
笔者于2021年7月上旬前往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以下简称创业园区)展开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有幸结识了三位非遗传承人,下文将对三位老师的概况进行简要介绍。
(一) 鄂温克族民间服饰代表性传承人达力玛
达力玛老师是呼伦贝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温克民间服饰的代表性传承人,年少时掌握了蒙古袍制作技艺,婚后跟随婆婆学习了鄂温克族服饰的制作技艺,其中就包括“索黑温特”。达力玛老师出生于1954年,从15岁开始学习民族服饰制作技艺,为了帮助就业困难的牧区妇女提高自身技能和生活水平,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鄂温克族和蒙古族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开展了各项培训活动。由于老师对民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与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做出的杰出贡献,其经营的达力玛服装店被授予“呼伦贝尔市巾帼服装服饰示范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
对于鄂温克族传统靴子,从名称到形制,从色彩到纹样,达力玛老师可以讲出许多精彩的细节,“索黑温特”只是其中之一。据老师所说,如今“索黑温特”的靴底用的是牛皮,制作一双完整的“索黑温特”就算是技艺娴熟的师傅也需要花费7天以上的时间,出于成本较高和工艺的复杂性,每双“索黑温特”的售价均在1800元以上,因为售价较高,所以购买“索黑温特”的人较少,传承面临着不小的困境。图1为达力玛老师制作的“索黑温特”。
图1
(二)“索黑温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斯仁高娃
斯仁高娃老师出生于1955年,鄂温克族人。对于斯仁高娃老师而言,“索黑温特”制作技艺算得上是一门家学,从祖母到母亲,再到斯仁高娃老师自己和姐姐,都掌握了“索黑温特”制作技艺。斯仁高娃老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索黑温特”,并于2017年被评为“索黑温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斯仁高娃老师无奈地说,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选择穿着舒适轻便的现代鞋靴,很少有人还会穿“索黑温特”了,所以自己基本都在制作蒙古袍,这个比较有市场;若是有人订购,也会制作“索黑温特”。图2为斯仁高娃老师制作的“索黑温特”。
图2
(三)“索黑温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敖登格日勒
敖登格日勒老师出生于1960年,鄂温克族人。敖登格日勒老师说,“索黑温特”的制作最早启蒙于婆婆,一开始只是看着婆婆制作,听婆婆讲关于“索黑温特”的故事,后来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双靴子将两代人紧密相连,那时候的“索黑温特”还是鄂温克族人日常穿着的靴子。如今敖登格日勒老师也做了婆婆,只是家里的年轻人对“索黑温特”制作技艺并不感兴趣,家中也没有晚辈主动传承这项传统技艺了。
敖登格日勒老师于2019年6月被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评为“索黑温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敖登格日勒老师介绍说,“索黑温特”的制作过程分为靴底和靴靿两部分,靴底用的是牛皮,靴靿用几层帆布缝合而成,然后把图案纹样通过剪贴的形式缝在靴靿上面。靴底的制作比较烦琐,首先要用煮开的牛奶熟皮子;然后用煮好的茶水浸泡牛皮,稍微控一下水分;然后打版,根据版型把牛皮剪裁好;接着把靴底和靴靿缝合,这个步骤只能手缝,不但考验技巧,还需要一定的力气。图3为敖登格日勒老师制作的“索黑温特”。
图3
四、“索黑温特”制作技艺传承与保护的困境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鄂温克族从早期的狩猎生产生活走向了现代文明,许多像“索黑温特”这种源于狩猎文化的传统技艺正在悄然消失,其面临的传承困境梳理如下。
(一)缺少专项研究
目前学术界没有针对鄂温克族传统靴子开展的专项研究,因此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并不高,相较于人口基数较大的民族的足服,如满族“花盆底鞋”、蒙古靴等,“索黑温特”的影响力极小。
(二)传承人数量较少
中国境内的鄂温克族人数较少,“索黑温特”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更是屈指可数。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目前“索黑温特”的非遗传承人年纪较大,且后继乏人,后辈们更加愿意投身于现代化的浪潮中,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缺少现代化的表达,市场未得到开发
鄂温克族传统靴子有着特色鲜明的狩猎民族文化气息,源于自然的色彩、体现劳动智慧的结构以及代表着鄂温克族人的世界观、自然观乃至信仰的纹样,无一不为现代设计和市场开发提供着养分。
五、“索黑温特”制作技艺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针对“索黑温特”制作技艺传承与保护的困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开展专项研究,建立数据库,加强校地合作
少数民族传统技艺时常因为专项研究的开展而广为人知,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甚至会从中涌现出颇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索黑温特”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及研究者可以和高校合作,通过影像资料、录音等多种方式,依托高校图书馆建立数据库,永久保存“索黑温特”的相关素材。如建立了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库的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文库中包含有多个北方少数民族的专题图书资料、多媒体资源等。目前,该图书馆已作为黑龙江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心的文献基地。
邀请服装院校开展赛事有助于宣传民族文化。关于“索黑温特”制作技艺的赛事可以结合民族歌舞、民族服饰进行动态的舞台展演。如2017年举办的首届鄂温克族传统服饰大赛,吸引了许多院校纷纷前来参赛,对鄂温克族传统服饰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同理,也可以举办有关“索黑温特”制作技艺的相关赛事。
(二) 加强非遗队伍建设,培养非遗传承人
建立完善的机制,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让更多的人投身于“索黑温特”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使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掌握“索黑温特”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年岁较高、数量较少,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显得极为迫切。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选拔积极培养非遗传承人,为少数民族的非遗文化引进新生力量。此外,开设地方性的非遗专项课程,引导非遗文化进校园,可以在本民族的孩子们心里播撒下学习民族文化的种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三)积极推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结合现代化特色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民族文化。如近年来风靡全国的故宫文创,就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故宫文创的创造性转化在于其“反差萌”,如将正襟危坐的雍正帝打造成了活泼的比着剪刀手的人物形象,配上“感觉自己萌萌哒”等俏皮文字,用幽默生动的方式诠释了历史文化,增添了趣味性。当带有历史厚重感的文物用文创产品的形式、以亲民的价格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形中会缩短人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创新性发展在于结合时代特征拓宽传播途径,如故宫创立了故宫文创官方旗舰店“故宫淘宝”推广产品;开展故宫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提升关注度和参与度;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推出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故宫题材的纪录片,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多元化的传播途径使故宫文创遍地开花。故宫文创的成功“出圈”也为“索黑温特”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参考模板,故宫的文物蕴藏着底蕴丰厚的传统文化,“索黑温特”制作技艺则是鄂温克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不但在博物馆可以看到“索黑温特”旧物,其制作技艺仍需要活态传承。如何巧妙地整合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索黑温特”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是推动其发展的重点。
六、结语
鄂温克族传统靴子品类丰富,“索黑温特”作为其中一支就能延伸出许多内容,可见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目前“索黑温特”制作技艺面临着许多传承的困境,既需要更多的关注,也需要有人承担起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任。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如果想要寻求发展,都必须以继承为前提,再从中汲取养分,结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果实来,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